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分析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点及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中古时期西欧文化的形成,分析西欧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掌握拜占庭文化,分析拜占庭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了解俄罗斯的形成,分析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表现。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古时期欧洲文化的基础知识
难点:理解文化与环境、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懂得文化是如何形成并影响历史发展的。
【预习新知】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文化
(1)概况: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成就
①哲学
特点 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表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文学:《荷马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杰出代表。
③雕塑和建筑: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④史学:“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古罗马文化
(1)法律: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
内容 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评价 地位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积极 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 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2)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3)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4)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
(5)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中古西欧文化
1.背景
(1)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2)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3)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4)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2.特点
(1)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2)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3)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3.影响
(1)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神学家们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3)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拜占庭文化
(1)背景
①政治基础:395年,拜占庭帝国建立。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②文化基础: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
③地理位置: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2)成就
①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②文化典籍: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③建筑和雕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2.俄罗斯文化
(1)特点: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与宗教联系密切。
(2)成就
①文学: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②宗教: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建筑: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巩固训练】
1.565年,东罗马帝国的法学家把查士丁尼一世在法典编立后陆续颁布的168条新敕令(以行政法规为主,包括部分关于遗产继承制度方面的规范)汇编成《查士丁尼新律》,以作为《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家的这些做法( )
A.旨在总结罗马法学成就 B.有力捍卫了土地私有制
C.为近代司法提供了渊源 D.利于完善罗马法制体系
2.公元1075年,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在一道命令中说:罗马教会完全是由上帝建立的,唯有罗马教皇才是真正统管一切的人……教皇是唯一可以让所有国王亲吻自己双脚的人……他可以罢免皇帝……他不受任何人的审判。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B.教皇掌控一切权力
C.国王软弱无能 D.封建制度解体
3.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又与人同形同性,有人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诗人的理想,要按照“神”的样子塑造人:既有人性的丰满与热情,又具有“神”的力量与克制。这说明( )
A.神学对古希腊历史影响深远 B.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
C.反对教会的统治任重而道远 D.神学思想禁锢社会进步
4.罗兰是法国民间传颂的英雄,《罗兰之歌》原为民间流传的英雄叙事诗,后经充实加工,约于12世纪定型为传世的文学作品。它取材于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的史实,描写了查理大帝班师归国的途中遭到阿拉伯人袭击,罗兰英勇善战,面对强敌无所畏惧,视死如归。该创作属于( )
A.教会文学 B.贵族文学 C.市民文学 D.骑士文学
5.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的和谐,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制比例”。雅典帕特农神庙、米洛的维纳斯雕像在创作中都曾以数学模型为依据。古希腊服饰在衣帽的数量、方向以及服装折叠后的整体造型都符合“数”的比例和谐的观念。这体现出,古希腊文明具有( )
A.开放包容态度 B.理性主义取向 C.人文主义情怀 D.以人为本意识
6.《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的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
A.成为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7.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有如下规定:“死者的丧衣限于3件……乐手以10名为限”“废除……在各种丧宴上(豪)饮、奢侈地奠酒、太大的花环和用香炉焚香的做法”及“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等。这些规定旨在( )
A.适应帝国扩张的需要 B.限制氏族贵族的特权
C.维护平民的经济利益 D.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
8.古罗马在希腊式的建筑上加入了自己的创造,修建了更宏伟的建筑物。从北部的英格兰到北非的沙漠边缘,从西班牙到今天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再至地中海的中东部海岸,古罗马人建造了大量希腊风格的纪念建筑。这表明( )
A.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B.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C.人口迁徙促进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促进统治稳定
9.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 )
A.其文明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B.深受伊斯兰宗教的影响
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
10.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原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及拜占庭帝国法学成就。选择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法学家汇编新律,有利于罗马法制体系的完善。排除A:A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律保护土地私有制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学家的做法对近代司法的影响。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的矛盾。选择A:根据材料“教皇是唯一可以让所有国王亲吻自己双脚的人……他可以罢免皇帝……他不受任何人的审判”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75年罗马教会的权力超过了世俗王权,体现了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排除B:材料不足以说明教皇掌控一切权力。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国王软弱无能”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1075年时西欧封建制度并未解体。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荷马史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选择B: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但材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荷马史诗》中已经包含了人文主义元素。排除A:材料重点论述的是《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关注,而非神学对古希腊历史的影响。排除C:材料的主旨不是反对教会统治。排除D:材料没有提及神学思想的消极作用。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罗兰之歌》赞颂骑士罗兰的忠君爱国精神,体现了骑士文学“忠君、行侠”的特点,故选D项。教会文学是指基督教信仰及教义为主题或主导的文学作品,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该作品的素材来自民间,不属于贵族文学,B项错误。市民文学是聚焦市民社会生活、关注市井人物命运变化且蕴含世俗文化趣味的文学形态,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根据“雅典帕特农神庙、米洛的维纳斯雕像在创作中都曾以数学模型为依据”等信息可知,古希腊的艺术创造蕴含数学思维,说明古希腊文明具有理性主义取向,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希腊之外的文化,不能体现希腊文化的开放包容,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对人的重视,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怀和以人为本的意识,C、D两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人对《荷马史诗》的运用和代代相传中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同,说明《荷马史诗》成为古希腊人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故选A项。提供“样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荷马史诗》先于雅典民主政治潮流诞生,C项错误。D项说法过分夸大了《荷马史诗》的作用,排除。
7.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中对贵族死者丧葬规模的限制,其目的是限制贵族的特权,故选B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A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对平民经济利益的维护,C项错误。“消除”一词过于绝对,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古罗马在希腊式的建筑上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古罗马人建造了大量希腊风格的纪念建筑”可知,古罗马在吸收希腊的建筑元素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体现了文明交流对建筑的影响,这对人类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民族间的交往,A项错误。材料仅说明罗马统治范围内多是希腊风格的建筑,未涉及人口迁徙对其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统治稳定,且建筑风格与统治稳定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其在政治和文化上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材料中指出俄罗斯的建筑、造型艺术、国徽都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说明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故选C项。材料中俄罗斯文化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不能仅从兴起时间来判断原因,其他文明也有晚于拜占庭文明的,A项错误。俄罗斯主要受东正教的影响,B项错误。拜占庭帝国源于罗马帝国,俄罗斯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但历史传统并不一样,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近代西欧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这体现了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选B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中蕴含的法律精神,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