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古代西亚、古代埃及、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难点:概括各地区文化的特点,理解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
【预习新知】
古代西亚文化
1.楔形文字
(1)创造者: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
(2)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3.建筑、艺术
(1)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2)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3)波斯王宫的多幅雕刻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编纂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①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2)地位: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文化
1.象形文字
(1)它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2)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经历了多种变化。
2.文学作品
神话 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诗歌 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哲理故事 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散文故事 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艺术
(1)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2)表现:豪华的陵墓、众多神庙。
4.科学技术
(1)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右图是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在地位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提示:它们都是研究当地历史的重要资料。
阿拉伯文化
1.产生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1)文学
①诗歌: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
(2)科学
数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天文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学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巩固训练】
1.象形文字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几乎与楔形文字一样古老,该文化成就产生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一则记载:乌鲁克贵族对于国王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他们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国王仍然受神庙的控制 B.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王权与贵族权力间有矛盾 D.国王权力出现集中的趋势
3.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君主专制统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君主专制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
C.金字塔、泥板文书 D.《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文书
4.古代西亚的居民创造了大量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以下关于《吉尔伽美什》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该史诗大约诞生于公元前三千纪后期
B.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王国国王
C.其描写了半神半人的国王的冒险经历
D.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著名的英雄史诗
5.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民族在此上演了一部部战争史。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苏美尔人依靠对外掠夺生存 B.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移民
C.所编制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D.地理环境影响国家政治走向
6.10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至埃及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莎草纸造纸术。这表明埃及莎草纸造纸术失传的主要原因是( )
A.埃及纸莎草短缺且靠进口 B.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低廉 D.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记载
7.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8.《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优秀文学作品,它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
A.莎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石刻 D.青铜铭文
9.花拉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0.初创之时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了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象形文字产生的地区是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图中①位于尼罗河流域,A项正确。图中②位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是楔形文字,B项排除;图中③位于古印度地区,印度河流域的古文字是印章文字,C项排除:图中④位于中国,中国的古文字是甲骨文,D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乌鲁克贵族对于国王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体现了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即反映了王权与贵族权力之间存在矛盾,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神庙控制国王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乌鲁克王权与贵族权力之间存在矛盾,没有体现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也没有体现国王权力出现集中的趋势,B、D两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要权力,修建的金字塔体现了其至上的权威,二者都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信息,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和《汉谟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A项排除;泥板文书无法体现古代两河流域君主专制统治的情况,C、D两项排除。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把所评价的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由此分析可知,D项是对《吉尔伽美什》的历史评价,正确。A项是对《吉尔伽美什》诞生时间的描述,排除;B、C两项是对《吉尔伽美什》内容的描述,排除。
5.答案:D
解析:根据“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民族在此上演了一部部战争史”“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潜在的冲突”并结合所学可知,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走向,D项正确。材料内容说明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解决各种潜在的冲突,以求得生产空间,未体现苏美尔人对外掠夺或移民的信息,A、B两项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人制定的,C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10世纪传至埃及后,导致原料单一的莎草纸造纸术失传,C项正确;莎草是尼罗河的特产植物,A项排除;该造纸术的失传与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加强无关,B项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答案:C
解析:题干中法典的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A.莎草纸,又称纸莎草、莎草片,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B.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都是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是刻在泥板上的。C.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不是石刻的,而是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D.青铜铭文主要是在中国古代出现。故选:B。
9.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楔形文字由被用来记账到辅助人们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丰富完善的,B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