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学八下2.3原子结构的模型 (含解析)

资源简介

2.3原子结构的模型-【期末复习】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一、选择题
1.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O2),则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差别最大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鈈(xi)元素是首个由亚洲科学家发现的新元素。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6,核外电子数为113,则质子数为(  )
A.286 B.113 C.173 D.399
3.科学家在地壳中发现了氦-3原子,它的中子数量与普通氦原子不同,故表现出众多优越特性。如图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核外电子,则氦-3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
A.1 B.2 C.3 D.5
4.下列所描述的粒子与氧原子一致的是(  )
A.该粒子有8个质子,9个中子,10个电子
B.该粒子有9个质子,8个中子,10个电子
C.该粒子有8个质子,10个中子,8个电子
D.该粒子有9个质子,10个中子,8个电子
5.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核电荷数
6.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质 B.1个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
二、填空题
7.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请回答:
(1)氦-3、氦-4属于同种___________,两者互为同位素;
(2)“O” 表示原子中的___________(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8.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如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___________。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___________。(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1)以下是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___________。
(2)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氢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学生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小柯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
(3)2022年4月26日,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10.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
(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___________。(“矿物质颗粒”或“腐殖质”)
(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 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氦﹣3原子内有 ___________个电子。
11.读图理解: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___________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___________性的氯化钠。
1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3.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氧离子和氧气分子都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则其质子数相同,选项错误;
B、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构成的,因此负氧离子和氧分子的最大不同就是核外电子数不同,选项正确;
C、氧离子和氧气分子都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所含含氧原子个数相同,选项错误;
D、电子几乎没有质量,二者分子包含的氧原子个数相等,那么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等,选项错误,故选B。
2.B
【详解】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3,则其质子数也为113,故选B。
故选B。
3.B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氦-3核外有2个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2。
故选:B。
4.C
【详解】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也是8。
故选C。
5.B
【详解】A、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中子数一定不同,故选项正确;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电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C
【分析】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N5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N5-中是N5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详解】A、N5-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B、1个N5-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故正确;
D、每个N5-中含有36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7. 元素 中子
【详解】(1)氦-3、氦-4属于同种元素,由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所以两者互为同位素。
(2)氦-3、氦-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根据图片可知,二者原子核都含有2个●,则 ●为质子,而○为中子。
8. D 被弹射回来 1个质子和1个中子
【详解】(1)A、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不合题意;
B、极少数α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不合题意;
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乙,α粒子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
(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α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7+2-8=1,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
9. ③①②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化的,粒子轰击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元素不能用化学反应来制取 C
【详解】(1)三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假设顺序由先到后依次为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枣核模型和卢瑟福的核式模型,即正确顺序为③①②,故填③①②。
(2)小柯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不正确,其理由是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化的,粒子轰击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元素不能用化学反应来制取,故填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化的,粒子轰击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元素不能用化学反应来制取。
(3)A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A中微粒的中子数为6,选项错误;
B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B中微粒的质子数为8,选项错误;
C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C中微粒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为6,中子数为8,选项正确;
D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C中微粒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6,选项错误,故填C。
10. 矿物质颗粒 2
【详解】(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
(2)氦-3的原子序数为2,即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它的原子内有2个电子。
11. 失去 中
【详解】(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少于4个,失去了最外层的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故填失去。
(2)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微粒的电性相互抵消,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故填中。
12. 乙 ABD
【详解】(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选乙;
(2)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随不是很完美,但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科学家对原子中的原子核这个基本粒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故A、B、D正确。故选ABD。
13. 氮; ①②
【分析】
【详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③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是氦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