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地球与宇宙领域
教学指导
1.主要概念
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使用工具有:课程标准、教材、教参
2.知识关联
空气是流动的,空气流动形成风,对于风的大小有所感知。
一下 第一单元《空气》
一年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季节温度不同,景物不同。
二上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
天气是之后学习气候的基础。
三下 第六单元《天气和气候》
二、教学设计
“多样的天气”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7.多样的天气
版本信息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 年级 二年级下册
课型 模拟实验对比实验概念课科学史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10.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10.1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 2.课标分析 天气:某一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出版社《科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和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相关知识的延伸,也为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天气与气候》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空气是流动的,空气流动形成风,对于风的大小有所感知。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季节温度不同,景物不同。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 本课以学生对天气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天气”使学生感悟到研究天气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 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 2.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交流对天气的观察结果。 3.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天气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表达和分享。
教学重难点 用阴、晴、雨、雪、风等来科学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不同天气的图片以及有关天气的谚语。 2.学生准备: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天气的照片或图片。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 情境建构其他( )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 学生提前搜集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
课中展学
活动一、 认识常见天气现象
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选出有代表性的图片全班展示,并进行交流分享。 2.师生交流:这些天气现象有哪些特点 得出结论: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 评价任务
是否用自己的语言完整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特点。 是否能通过交流分享知道常见的天气现象。
活动二、 设计天气符号
学生设计天气符号 (1)教师可适当提出设计图案的要求,比如简单、直观等。 (2)小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的符号设计得好,并说一说为什么。 2.学习天气符号 教师出示电视台播报天气时常用的天气符号,引导学生找到天气符号的特点和规律。 3.观察、记录天气 (1)学生用天气符号记录昨天和今天的天气。 (2)争当小小播报员。 教师出示不同的天气记录,学生模仿天气播报员进行播报。 评价任务
是否敢于大胆设计,能用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 小组交流能否完整的表达自己想法,对设计的天气符号进行合理的评价。 3.能否用天气符号正确地描绘、记录天气。
课后延学 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教师提示学生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填写在活动手册上,一周后讲行展示、汇报。
知识图示或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课堂检测
连一连
雷阵雨 阴 小雪 晴
记录单
记录单
时间 地点
天气(写一写,画一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