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动物的翅膀》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动物的翅膀》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二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生命科学领域
教学指导
1.主要概念
翅膀、飞行、羽毛、大小
2.实验说明
实验名称:模拟鸟翅膀大小对飞行距离影响的实验
实验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的生存作用。
实验器材:小凳子、毛巾、橡皮筋、活动手册等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2)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架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
(3)观察哪只纸飞机飞行时间长。
实验现象:“翅膀”大的纸飞机飞行时间长。
实验结论:翅膀大飞得远,翅膀小飞的近。
3.考点说明
填图题
知识关联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皮肤、四肢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二上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1.动物的眼睛 (9.1)
二上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2.动物的鼻子 (9.1)
二上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3.动物的耳朵 (9.1)
二下 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 11.动物的皮肤 (9.1和9.2)
二下 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 11.动物的四肢 (9.1和9.2)
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翅膀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二下 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 11.动物的翅膀 (9.1和9.2)
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二下 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 11.迁徙与冬眠 (9.1和9.2)
二、教学设计
“动物的翅膀”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13.动物的翅膀
版本信息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 年级 二年级下册
课型 模拟实验对比实验概念课科学史 设计者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9.2动物的行为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 2.课标分析 (1)动物的动物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皮肤、四肢、翅膀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2)能根据从动物翅膀的特点,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翅膀适应环境。
教材分析 先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翅膀的特点及其所处环境,解释动物怎样借助翅膀适应环境,再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鸟翅膀的特点和作用。(本环节是本课重点用时至少15分钟),最后交流研究成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动物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动物翅膀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形状、大小、构成等。对于动物翅膀的特点,学生通过书籍、电视或亲身观察,了解一些不系统的零散信息。动物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这是学生不清楚的。
学习 目标 学生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依据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接触和适应环境。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鸟翅膀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翅膀对鸟的生存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翅膀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动物通过翅膀接触和适应环境。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羽毛、纸、活动手册等 知识能力准备:动物通过哪些器官接触感知环境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 情境建构其他( )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 学生提前准备动物图片和研究材料
课中展学
活动一、 观察鸟翅膀的特点
学生观察张开翅膀的信天翁和蜂鸟翅膀的图片,它们的羽毛是怎样排列的。羽毛排列整齐,部分重叠,这样能让翅膀的面积最大。 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羽毛的特点,通过实验掂一掂,滴水,剖开……得出结论 评价任务
是否能认真观察,共并能用准确语言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是否能分工合作,并能用准确语言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二、 鸟的翅膀大小对飞行的影响
观察信天翁和蜂鸟飞行视频,猜想飞行距离和翅膀大小的关系。 通过纸飞机模拟“翅膀”实验得出结论:翅膀大飞得远,翅膀小飞的近 评价任务
是否敢于大胆猜测,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描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分工合作,并能用准确语言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三、 说一说其它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1.观察企鹅、蜻蜓、蝴蝶说一说他们的翅膀有哪些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动物的翅膀对它们生存有哪些作用 评价任务
1.是否能用完整描述自己的观察。 2.是否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动物翅膀的如何适应环境。
课后延学
观察骆驼行走的图片或视频,或者直接到动物园等场所观察骆驼,思考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秘密。
知识图示或思维导图 不渗水 中空 羽毛 轻 动物的翅膀 大小 翅膀大飞得远,翅膀小飞的近
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