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以及古代阿拉伯文化,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2.通过分析《吉尔伽美什》史诗、《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金字塔及神庙建筑,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概括这些地区文化的特点。
3.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理解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
4.认识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西亚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意义;古代西亚文化、埃及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开创性意义。
难点:阿拉伯文化对古老文化遗产的吸收和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桥梁作用。
【预习新知】
古代西亚文化
1.区域
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成就
(1)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知识拓展 文明的相互影响
《吉尔伽美什》作品中关于主人公听其祖先叙说“大洪水”的故事,被认为是圣经《旧约全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但后世的传说更加丰富,说明文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文明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被相应地改造。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文化
1.区域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 000年。
2.成就
(1)文字: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4)科学和技术
①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阿拉伯文化
1.背景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1)文学领域
①“悬诗”:阿拉伯各部落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科学领域
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文化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巩固训练】
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业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 )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业法律条文的制定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
2.《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3.“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河滨,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4.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他不但是光明和天堂的象征,还是一位生育万物的大神。古埃及王国时期,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国王的名字后面都要缀上“拉”的名字。这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已开始确立 B.宣扬君主至上的权威
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 D.王权被进一步神化
5.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逐渐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一过程表明( )
A.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是人类社会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6.《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共有282条,涉及刑事、借贷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这反映的《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较全面 B.思想较落后 C.传播很广泛 D.特别重经济
7.它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它”指的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大唐西域记》 D.《天方夜谭》
8.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重点表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9.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文化 B.发明了“0”到“9”的数字符号
C.把代数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
10.某同学上网查找关于苏美尔人的相关资料时,发现该资料中主要成就一栏丢失,请你帮忙寻找正确答案( )
本名 苏美尔人
别称 苏默
主要生活区域 两河流域
主要成就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③农耕文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商业繁荣”“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业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可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等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实施效果,无法体现是否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排除B项;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需要法律的规范,他们对商业法律条文的制定是间接性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繁荣推动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而非国王的命令,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游历欧亚非三洲”“载蜜而归”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繁荣与吸收外来文明并进行融合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吸收其它地区的文明,不涉及经济,也与国家重视无关,排除A、C两项。吸收其它文明,并不是立足以往文明,排除D项。故选:B。
3.答案:A
解析:材料“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河滨”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A项正确;《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B项排除;《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C项排除;《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D项排除。
4.答案:D
解析:根据“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埃及统治者极力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被进一步神化,D项正确。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君主专制已经开始确立,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王权的神化,并未宣扬君主的至上权威,B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官僚机构日益庞大的信息,C项排除。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用来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一过程说明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仅是材料部分内容的反映,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条文众多,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这反映了该法典内容较为全面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落后、传播广泛、注重经济等方面的内容,B、C、D三项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故事集《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王后给国王讲故事的形式,把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串联在一起,故D项正确。《医学集成》是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医典》是一部阿拉伯的医学百科全书,A、B两项排除;《大唐西域记》是中国古代由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一部地理史籍,C项排除。
8.答案:B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被认为是黑暗的时代,阿拉伯文化中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成分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B正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材料中有所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排除A;由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的影响可知“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的观点错误,排除C;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0”到“9”的数字符号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故B项符合题意;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人的成就,而非苏美尔人,有①的选项排除;②③是苏美尔人的成就。故选B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