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主要成就。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究印度种姓制度,日本大化改新和印第安文明。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学习重难点】1.重点:南亚、东亚与美洲主要区域的传统文化,以及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2.难点: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和美洲印第安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预习新知】古代印度文化1、背景(1)涉及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2、表现宗 教 婆罗门教 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 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主张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印度 教 兴起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发展 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 学 代表作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特征 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 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对东南亚的影响传 播 开始 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广泛 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表 现 佛教 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字 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其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角度 表现文化成就 经济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天文 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 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乐舞 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文化交流 内传 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外传 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2.古代日本文化(1)表现神学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武士 道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文艺 文学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建筑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绘画 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2)特征:深受中华文化影响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成就角度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宗教 (多神 崇拜) 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领 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文字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历法 发明了“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一年18个月,每个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 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角度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数学 知道“零”的概念,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制 艺术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建筑 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医学 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2.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美洲印第安文化1.概况(1)代表性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2)发展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②12世纪以后,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走向繁荣。③16世纪以后,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几乎毁灭殆尽。2.宗教(1)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物质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领。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作为神庙的塔基或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3文化成就玛雅文化 创造独特的象形文字,发明“玛雅历"",创造出20进位法,还在计算中引入了“0"的符号阿兹特克文化 使用图画文字记史述事,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非常精美印加文化 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巩固训练】1.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000多年历史B.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C.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D.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印度社会中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其他人都未经训练,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漠不关心。这说明他认为印度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种姓制度使社会缺少凝聚力 B.印度人民不重视军事训练C.游牧民族的骑兵力量强大 D.印度社会制度的落后性3.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按规定,低等级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 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4.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于公元1444年,颁布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颁布后不久,一些士大夫们便上书反对。他们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据此可推知( )A.汉字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 B.汉字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C.汉字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 D.朝鲜的文字价值不大5.根据考古发现,在韩国庆州雁鸭池遗址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庆州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中出土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 B.唐与新罗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 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6.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主要包括( )①阿克苏姆文明②玛雅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④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 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8.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图中区域文明成果的是( )A.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 B.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史料C.呈现本土文化和埃及文化的融合 D.侧面反映了苏美尔人的宴饮场面9.《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这反映了( )A.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 B.阿拉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C.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10.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因此“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了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 )A.使翻译人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为柏拉图等在巴格达宣讲其理论提供了条件C.体现了阿拉伯统治者对商业利益的追逐D.使人类古典文明成果在中世纪得以传承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中的“7000多年”应为玛雅文明产生的时间,故表述错误;玛雅文明衰落于公元9世纪,故排除B项;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本题应选C项。2.答案:A解析:印度社会中种姓制度影响深远,材料中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仅“刹帝利”参战,其他人漠不关心,说明种姓制度下印度社会阶级分化严重,致使社会缺少凝聚力,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由“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非再生族”等可知,种姓之间等级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C项正确。种姓制度诞生时印度并非封建社会,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种姓之间等级分明,并非男尊女卑和注重来生,B、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朝鲜君主创制朝鲜文字,却遭到士大夫们反对,而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这说明汉字对朝鲜的影响很大,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5.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使用了唐朝皇帝的年号,表明两国政府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故B项正确。新罗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并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新罗学习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排除。仅通过新罗对唐朝的学习,这并不能表明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姆文明是非洲文明,①错误,古代美洲的文明包括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7.答案:B解析:由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故D项错误。故选:B。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亚两河流域文明成就。选择C:题干设问方式为反向选择题,即“不符合”,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两河流域乌尔王陵的壁画,和埃及文化无关,C项不符合图中区域文明的成果,但符合题意。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进入文明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壁画作为图像史料,可以用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不符合题意。排除D:根据壁画展示的内容,手拿器皿,可以从侧面反映苏美尔人宴饮场面,不符合题意。9.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阿拉伯文学成就。选择D: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描述的人物……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能够得出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再根据所学知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的发展是社会的反映,因此阿拉伯文学受商业发展影响。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到地理环境,不能得出其与商业发展相关。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开放包容”针对的是外来文化,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外来文化。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文化。选择D:9世纪初处于欧洲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翻译希腊古典哲学著作的活动,使得希腊古典文化在中世纪得以传承。排除A:题干只提及了阿拉伯帝国翻译古希腊著作,并未体现出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排除B:柏拉图等人是生活在公元前的人物,与题干中翻译活动时间不符。排除C:题干中的翻译活动是为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与追逐商业利益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