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6张PPT)+2视频-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6张PPT)+2视频-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9.1生活需要法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王永强反杀村霸案:
王永强为了给女儿治病,借了村霸的高利贷,当还不起钱时,村霸开始不停地虐待和侮辱他及他妻子,受到凌辱的王永强,奋起反抗重伤村霸致其身亡。
韩雨辰反校园霸凌案:
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制止霸凌过程中遭到霸凌者殴打,打斗过程中霸凌者构成了轻微伤,韩雨辰反被起诉。
张贵生防卫过当案:公交车司机张贵生见义勇为制止侮辱姑娘的流氓,导致流氓颅内受伤,被判入狱三年。
电影《第二十条》三个案例:
电影《第二十条》大结局: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韵,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电影唤起了人们对于刑法第二十条的关注,让我们明白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
法律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法律赋予公民权利,也保障了影片内外你我的幸福生活!
电影《第二十条》
政治认同:理解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法治观念:知晓法律的本质、功能以及法治的含义和意义,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责任意识:体会和感悟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核心素养目标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你知道除了《刑法》,还有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吗?
思考:
_____生活离不开法律
______生活离不开法律
______生活离不开法律
家庭
学校
社会
《反家庭暴力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劳动法》
《环境保护法》
那些保护着我们法律:
交通瘫痪
社会秩序混乱
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人们随心所欲,矛盾和纠纷不能很好地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思考: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1.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023年10月24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则。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制度针对性,明确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
制定和颁布
规范和调整
法律
生活
正方:
认同!
反方:
不认同!
辩论赛: 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逛街时,轻信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
晚上休息时,楼上夜半歌舞声扰人清梦
上初中时,父母让我辍学回家
上饭店吃饭时,吃到了含有苏丹红的鸡翅
出行时,有人闯红灯而影响交通
假期加班时,老板不给加班工资
《义务教育法》
《产品质量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劳动法》
《广告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范围广)
2023.3.3,全国人大官网正式公布: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294部,宪法(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相关法律49部、民法商法24部、行政法96部
经济法83部、社会法27部、刑法3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部
探究与分享: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 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十八周岁, 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年满十八周岁, 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C.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劳动报酬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人身权利
受教育权、受教育的义务
抚养权
劳动就业权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时间长)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为何定)
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范围广)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时间长)
1.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治的
脚步
原始社会,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自觉自愿遵守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成员平等、互助
习惯符合全体成员利益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才创制法律。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
水平提高
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
产生阶级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
建立国家
创制法律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资本主义法,是指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资产阶级国家制定、认可。其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实际上只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视频:电影《第二十条》高燃片段: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标尺。
3、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是什么?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思考:
君无戏言、金口玉言生杀予夺、 抗旨则斩
人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法治: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发展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法治的含义?
1954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1978
1982
审议通过了我国
现行宪法
1997
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99
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0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4
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2017
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基本建成
2035
2050
中国的法治进程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2021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视频:电影《第二十条》的意义远超电影本身
影片《第二十条》参考三个真实案例: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从看重考虑不出错,简单套用法条,到跳出司法惯性,挑战既有判例,检察官和公安一道顶住重重压力,践行“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的法律价值观,传递出了守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相信未来的法治建设会更加完善。
5.法治的意义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 显著优势之一;
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 习近平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
息息相关
(为什么?)
生活需要法律来规范调整
法治的脚步
法律渗透社会方方面面
法律与每个人相伴一生
法治
依法治国
法律的起源和本质
内涵
意义
1.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下列同学们对法治的理解,你认同的有( )
①小明: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小丽: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道路
③小青:依法治国逐步成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④小玲: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法律之我见”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每一部法律都反映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
B.法律与人类是同时产生存在的
C.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D.法律只是用来约束我们行为的
C
3.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环境保护法对污染行为进行惩罚,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法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表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是( )
①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只能通过法律来调整
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下列经典名句中蕴含的道理与材料主旨符合的有( )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②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④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