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提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2.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难点: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预习新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背景(1)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2)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3)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国外 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中国 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形成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2.措施(1)国外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②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2)中国①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②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⑤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世界遗产公约》1.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2.目的: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3.内容(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4.发展(1)世界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中国措施 ①1985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5.影响(1)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截至2019年7月,列入的遗产数量达到1 121处,分布在167个国家。 下图为世界遗产标志。试着对上述标志进行解读。提示: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外面的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整个图案呈圆形,既象征全人类,也象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内涵:古代文明的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都代表着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并且其价值得到世界的肯定。2.世界(1)古代文明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3.中国(1)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2)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3)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巩固训练】1.一位国际专家在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时,曾谆谆告诫,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该专家的意思是( )A.世界遗产的开发价值高 B.世界遗产应合理开发C.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 D.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D.强化保护意识3.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召开会议,制定了国际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该文件明确提出的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地区的提议,后来成为诸多专门领域国际性“宪章”的立法依据。《雅典宪章》的出台( )A.加快了全球各地的城市化进程 B.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C.旨在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D.提高了古希腊文化的国际地位4.2015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破坏位于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的哈特拉古城和尼姆鲁德古城遗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明确表示:“……蓄意破坏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战争罪,是对全人类的攻击。”由此可见( )A.恐怖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B.苏美尔文明已经消亡C.《世界遗产公约》不能发挥实际效力D.文化遗产面临战争伤害5.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包括( )①文化遗产②自然遗产③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④前人有意留下的财产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对于要不要发掘秦始皇陵,社会各界已争论几十年。主张发掘者认为,发掘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反对者则认为,技术上的瓶颈常常会使文物遭到破坏。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历史文献需要考古证实其真实性②考古发掘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③考古发掘应以保护文物为前提④只有技术成熟后,才能进行发掘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7.世界文化遗产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下列所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按其初建(创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昭寺 ②佛香阁③日升昌 ④《浣纱记》刻本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8.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以及玉璋、玉踪、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中华文明( )A.品格独特,内容优秀 B.博大精深,底蕴深厚C.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D.多元一体,兼收并蓄9.下列文化遗产中,因战争而造成严重破坏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共性是( )A.能够展现古代文明的实物和场所 B.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自然景观C.依靠世界各国集资整修与保护 D.备受我国各族人民的珍视和保护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信息可以看出专家认为该遗产时有价值的,根据材料中的“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可以看出专家对世界遗产开发的担忧,由此综合得出专家的告诫意在强调对世界遗产的开发应当适度,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关注遗产要合理开发并适可而止,并非指向“世界遗产开发价值”的高与低,排除A项;题干材料信息只是涉及“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没有和其他国家的世界遗产对比就不能得出“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排除C项;“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可知,文化遗产修复要注意黏合剂的使用,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故选B。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该文件明确提出的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地区的提议”可知,《雅典宪章》是关于保护古建筑的文件,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B正确;《雅典宪章》是关于古建筑保护的,与城市化无关,排除A;《雅典宪章》旨在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不是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排除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4.答案:D解析:材料“蓄意破坏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战争罪,是对全人类的攻击”体现了文化遗产面临战争伤害,D正确;ABC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5.答案:C解析: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共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①②③符合题意;前人有意留下的财产不属于世界遗产,④不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待考古发掘的正确态度。考古可以对历史文献的真实性进行证明,但不是所有的历史文献都需要考古的证明,因此①项错误;考古发掘首先要考虑对文物的保护,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因此②③项正确;④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7.答案:B解析: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建造时间是唐朝时期;佛香阁是在清朝早期建造;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是在清朝晚期成立;《浣纱记》刻本是明朝制作,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材料“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体现了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点,D正确;ABC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9.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①是古罗马城市的庞贝古城遗址,在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不是因战争遭到破坏;③是埃及的金字塔,自然风化,不因战争破坏;故排除有①和③的选项;③是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2001年塔利班不顾联合国教科文的竭力阻挠,不顾多国的强力反对,居然用炸药把两尊大佛轰平;④是北京圆明园,l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可见②④都因战争造成破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均是古代中国的文化遗址,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实物和场所,A项正确;材料中的遗产不是自然景观,排除B项;材料中的遗产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不是依靠世界各国集资整修与保护,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