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2。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基础知识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原始社会:木、石、骨、蚌制作的生产工具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磨制石器) 青铜时代: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非和北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但青铜铸造农具数量有限。铁器时代: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到其他地区。中国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奴隶社会后期:在古埃及和中国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东汉末:翻车,三国马钧革新翻车(人力)后在民间广泛使用唐代:筒车(流水的力量,自然力)宋代: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畜牧业工具豢养驯化禽兽的古代畜牧业,也有自身的工具设施。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二、手工业工具1、纺织业工具3万年前,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的工具汉朝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布。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2、陶瓷业工具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造陶器,用手工控制形状。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厚薄。南朝时,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的匣钵中。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器物底部放置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3、金属冶铸业锻打的方式:制作小型的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的锉等。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坩锅和范。商周时期发现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以水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提供了生产效率。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家庭式劳作商周时期: 生产力低下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进步,个体农耕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后,家庭劳作日渐普及2、庄园式劳作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代表:罗马的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3、作坊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作坊式劳作: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劳作的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习题巩固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目前红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农耕器具以石器为主,多配套出土,一般包含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石镰和石磨盘等,以及红山文化特有的典型掘土工具——耜。大量的农耕器具,说明了红山文化时期( )A.已具有完备农业生产结构 B.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C.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D.农具生产趋于标准化3.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A.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浪漫主义的绘面风格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 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该“车”的使用( )A.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播种效率 B.标志着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C.增强了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 D.推动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6.考古研究表明,非洲不同地区开始开采铁的时间如下:在现代坦桑尼亚的湖泊地区,是公元前7世纪;在北非的梅罗伊,是公元前5世纪;在西非的诺克,是公元前4世纪;在东非的北部大湖地区,是公元前3世纪。据此可知,非洲( )A.是世界较早炼铁的地区之一 B.发展受到欧亚地区影响C.冶铁技术得到广泛交流传播 D.基本使用铁器进行生产7.下列两幅图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农业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 )A.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B.解决了高地灌溉问题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为国家提供了新税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