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1.仰韶村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址。据考证,该遗址先民的经济形态以粟黍旱作农业和家猪饲养为主。下列与仰韶村遗址特征类似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3.都江堰以最少的工程设施,实现引水与水量的节制,且其渠首及以下的各级渠道均为无坝(拦水建筑物)引水的工程形式,渠首段河流的地形、河流水文和水力学特性与每一处工程设施的功用是协调运作的整体。材料旨在强调都江堰( )A.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 B.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C.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D.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带去了丝绸锦缎、工匠、艺人。这两件事促进了( )A.唐朝安史之乱的平定 B.青藏高原各部族统一C.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D.吐蕃政局的相对稳定5.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摆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B.海上丝绸贸易盛于陆路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6.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这说明( )A.国家政策制约国际关系B.国际关系决定国家政策C.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D.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7.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史记》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8.1864年,两广总督毛鸿宾仿京师同文馆建广州同文馆,聘请美国人教习西文,招收学生学习英文,是为广州最早的外语学校。光绪五年(1879),增设法文、德文二馆,后又增设东语(日语)和俄罗斯语馆。广州同文馆的创办旨在(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培养翻译外交人才C.适应一口通商需要 D.变革中国教育体制9.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伟大力量,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探索的开始C.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创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秋收起义效仿俄国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由于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等,因而遭受重大损失。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军转移到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B.群众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障C.坚持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性D.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在农村11.1940年9月6日,《大公报》发表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12.从如图所示的历史图片上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出现于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B.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C.反映了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D.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13.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以下最符合该套人民币主题的是(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A.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4.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建立经济特区B.国有企业改革C.开始对外开放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5.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图,让同学玩游戏——“找找茬”,其中地域与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C.帕特农神庙遗址 D.罗马大竞技场遗址16.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A.创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保障了贵族权利 D.形成了武士阶层17.某同学在整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学习小卡片。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同时出现在各主要先进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A.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D.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基本形成19.中美自建立贸易关系以来,贸易摩擦不断,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我国出口美国的1333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这一做法严重违反了某国际组织规则。请判断“某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20.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D.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30分)21.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时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 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些农作物的国家(举出两种农作物)?(2)根据材料二中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材料二中,图片二展示的是哪一古代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这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历史。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军事上的一败再败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国土沦丧,王朝统治受到威胁,有识之士开始深感学习西方文明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不足以自强,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上。——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做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材料四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在反思探索中,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指哪场运动?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史实。为镇压这次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西方列强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走“共和之路”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谁?他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5)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 开国大典、中苏建交 1953年 一五计划开始1950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材料二:197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仅为1.8%,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2017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上升至152%,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元。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不足18%;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城镇。1978年,全国每年的轿车总产量不足3000辆,轿车仅供高级官员使用;2017年,全国汽车产量超过2900万辆,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46亿辆,每百户拥有39辆私家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开展的领域有哪些?并分析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分析我国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事件 影响1789年7月14日 ? 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8月26日 颁布《人权宣言》 宣告了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3﹣1794年 雅各宾派统治 法国陷入恐怖时期1799﹣1815年 拿破仑战争 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奴役了当地人民——据[美]佩里《西方文明史》编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2)黑格尔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得出结论:“法国大革命要求的是自由和人权,得到的却是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专制”。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认识?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13分)1.仰韶村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址。据考证,该遗址先民的经济形态以粟黍旱作农业和家猪饲养为主。下列与仰韶村遗址特征类似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该遗址先民的经济形态以粟黍旱作农业和家猪饲养为主”及所学知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与仰韶村遗址特征类似,D项正确;元谋人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不会从事农耕,排除A项;北京人靠采集植物果实,猎取动物为生,还没有原始农业,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排除C项。故选:D。2.《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B.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C.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理论,强调了当政者应该重视其威势,论证了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故C正确;材料不涉及王权和族权的分离,排除A;“广泛认同”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材料所示为战国时期,礼乐制度早已开始瓦解,排除D。故选:C。3.都江堰以最少的工程设施,实现引水与水量的节制,且其渠首及以下的各级渠道均为无坝(拦水建筑物)引水的工程形式,渠首段河流的地形、河流水文和水力学特性与每一处工程设施的功用是协调运作的整体。材料旨在强调都江堰( )A.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 B.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C.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D.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都江堰以最少的工程设施,实现引水与水量的节制,且其渠首及以下的各级渠道均为无坝(拦水建筑物)引水的工程形式,渠首段河流的地形、河流水文和水力学特性与每一处工程设施的功用是协调运作的整体”可知,都江堰在工程建造规划上具有科学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都江堰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没有体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强调都江堰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没有体现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排除C项;材料强调都江堰建造规划具有科学性,没有体现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排除D项。故选:A。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带去了丝绸锦缎、工匠、艺人。这两件事促进了( )A.唐朝安史之乱的平定 B.青藏高原各部族统一C.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D.吐蕃政局的相对稳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带去了丝绸锦缎、工匠、艺人”,可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故C正确;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青藏高原各部族统一,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吐蕃政局的相对稳定。故D错误。故选:C。5.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摆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B.海上丝绸贸易盛于陆路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南方经济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材料信息“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江苏金坛周瑀墓”“江苏武进宋墓”“湖南南阳宋墓”“赣江兰溪南宋墓”“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摆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到的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大都位于南方地区;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即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没有对比,无法得出“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纺织技艺,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6.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这说明( )A.国家政策制约国际关系B.国际关系决定国家政策C.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D.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重点掌握明朝对外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明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朝中期,国力逐渐衰弱,倭寇为患,西方殖民者入侵,海防边疆形势严峻,明朝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这说明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C项正确;材料中明朝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力的变化,不能说明国家政策制约国际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朝中期以后,外患加剧,国力下降,材料不能说明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排除D项。故选:C。7.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史记》 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分析】本题以北京“王麻子剪刀”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详细介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天工开物》.【解答】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D。8.1864年,两广总督毛鸿宾仿京师同文馆建广州同文馆,聘请美国人教习西文,招收学生学习英文,是为广州最早的外语学校。光绪五年(1879),增设法文、德文二馆,后又增设东语(日语)和俄罗斯语馆。广州同文馆的创办旨在(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培养翻译外交人才C.适应一口通商需要 D.变革中国教育体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广州同文馆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精通或粗通外语,能够担当通事(翻译)、办外交和译西书的人才,以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A项正确;“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一口通商”多指中国1757年至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之前,清朝规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州一处通商的政策,鸦片战争后,该政策被打破,排除C项;洋务运动仅仅是学习西方技术,并未涉及教育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A。9.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伟大力量,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探索的开始C.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创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分析】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解答】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10.秋收起义效仿俄国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由于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等,因而遭受重大损失。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军转移到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B.群众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障C.坚持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性D.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在农村【分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材料“由于遭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决定把起义军转移到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在农村,由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中国共产党放弃攻打大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展壮大力量,D正确;题干反映不出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排除A;题干没有提及群众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障,排除B;题干涉及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背景,没有强调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性,排除C。故选:D。11.1940年9月6日,《大公报》发表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淞沪会战指的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排除A。B.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排除B。C.根据材料“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及所学可知,1940年八路军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故C正确。D.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排除D。故选:C。12.从如图所示的历史图片上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出现于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B.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C.反映了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D.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的历史图片上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合作社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故选:B。13.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以下最符合该套人民币主题的是(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A.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识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相关知识。【解答】A.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期,排除A项。B.据材料“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图案涉及农业建设、工业建设、能源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B项正确。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排除C项。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D项。故选:B。14.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建立经济特区B.国有企业改革C.开始对外开放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故选:D。15.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图,让同学玩游戏——“找找茬”,其中地域与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C.帕特农神庙遗址 D.罗马大竞技场遗址【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B处为巴比伦王国。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顶峰是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B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与古印度无关,排除A;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与埃及无关,排除C;罗马大竞技场遗址是古罗马建筑遗存,与希腊无关,排除D。故选:B。16.649年,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上述这些措施( )A.创立了天皇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保障了贵族权利 D.形成了武士阶层【分析】本题考查的日本大化改新的知识。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解答】“孝德天皇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这些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表明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当时日本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选:B。17.某同学在整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学习小卡片。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解答】据所学知,英国的海外殖民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和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机器与技术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故选:D。1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同时出现在各主要先进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A.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D.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基本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同时出现在各主要先进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削弱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排除A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在16﹣17世纪,排除B项;资本主义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而材料时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19.中美自建立贸易关系以来,贸易摩擦不断,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我国出口美国的1333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这一做法严重违反了某国际组织规则。请判断“某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贸易组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解答】中美自建立贸易关系以来,贸易摩擦不断,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我国出口美国的1333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这一做法严重违反了某国际组织规则。请判断“某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故选:B。20.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D.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根据材料“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近代以来亚非拉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斗争的历史信息,故A正确。B.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C.材料体现不出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排除C。D.“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故选:A。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24分)21.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时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 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些农作物的国家(举出两种农作物)?(2)根据材料二中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材料二中,图片二展示的是哪一古代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这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和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解答】(1)依据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原始是驯养家畜和栽培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稻、粟、黍等农作物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粟、黍的国家。(2)据材料一的图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3)材料二中,图片二展示的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这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着防洪、灌溉方面的作用。故答案为:(1)驯养家畜和栽培农作物;稻、粟、黍。(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3)都江堰;李冰;防洪、灌溉。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历史。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军事上的一败再败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国土沦丧,王朝统治受到威胁,有识之士开始深感学习西方文明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不足以自强,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上。——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做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材料四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在反思探索中,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这场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指哪场运动?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史实。为镇压这次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西方列强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走“共和之路”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谁?他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颁布了哪部法律文件?(5)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解答】(1)由“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近代中国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指的是洋务运动;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开始于戊戌变法。(3)结合所学可知,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史实是义和团运动。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由“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在反思探索中,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结合所学,可知,自救之路指的是洋务运动,维新之路指的是戊戌变法,共和之路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5)由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百折不挠的精神。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百折不挠的精神。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 开国大典、中苏建交 1953年 一五计划开始1950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材料二:197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仅为1.8%,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2017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上升至152%,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元。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不足18%;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城镇。1978年,全国每年的轿车总产量不足3000辆,轿车仅供高级官员使用;2017年,全国汽车产量超过2900万辆,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46亿辆,每百户拥有39辆私家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开展的领域有哪些?并分析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分析我国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本题以图表、1978年和2017年的对比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原因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开展的领域有工业、交通领域。其能顺利进行的条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新政权的巩固等。(2)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该题考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依据课本内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答案为:(1)工业、交通领域。新中国的成立;新政权的巩固等。(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事件 影响1789年7月14日 ? 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8月26日 颁布《人权宣言》 宣告了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3﹣1794年 雅各宾派统治 法国陷入恐怖时期1799﹣1815年 拿破仑战争 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奴役了当地人民——据[美]佩里《西方文明史》编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2)黑格尔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得出结论:“法国大革命要求的是自由和人权,得到的却是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专制”。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分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据所学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2)据题干图表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黑格尔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得出结论“法国大革命求的是自由和人权,得到的却是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专制”。我同意他的观点。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法国陷入恐怖时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对被侵略地区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因此我同意黑格尔的观点。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而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大陆的同时,废除了各地的封建特权,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因此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人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历程。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应该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一方面,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更是随着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民主、平等、自由的资产阶级思想还极大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也存在恐怖手段、拿破仑战争也确实带有侵略色彩。因此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应更全面。故答案为:(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2)观点1:同意。理由: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法国陷入恐怖时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对被侵略地区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因此我同意黑格尔的观点。观点2:不同意。理由: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而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大陆的同时,废除了各地的封建特权,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因此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人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历程。观点3:不同意。理由:我们应该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一方面,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更是随着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民主、平等、自由的资产阶级思想还极大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也存在恐怖手段、拿破仑战争也确实带有侵略色彩。因此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应更全面。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认识?【分析】(1)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经济政策的实施,分析材料中“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这一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顺应国内外实际情况的变化,列宁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将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创新。(2)材料二中的“他”是罗斯福,分析材料可知,背景材料描述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新在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资本主义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符合国情,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等。故答案为:(1)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改革要符合国情;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