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个性”“秩序”作文写作指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个性”“秩序”作文写作指导

资源简介

“个性”“秩序”作文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表现了娜拉追求个性解放的鲜明立场。当今一些年轻人也注重个性优先,重自我,重自由。
而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秩序优先于个性,重规矩,重伦理。
联系生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一)作文题解读
个性:个性是个人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独特的人格、思想、社会形象和能力体系,主体性和差异性是个性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
自我: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我也指自己反思后纯净公正的内心世界。
自由: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一般包含:任性意义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放任;按规律办事意义下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自律意义下的自由。
秩序: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
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律法、习俗、礼仪等。
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夫妇、兄弟姐妹、同事或同学、朋友关系。
(二)问题建构
1.传统社会,为什么“重秩序”而不是“重个性”呢?
(1)三纲五常传统伦理纲常的统摄作用。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孝治天下”“中庸之道”“尊老爱幼”等。
(2)统治者维护自己地位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2. 现代社会,“重个性”与 “重秩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全球化与高度现代性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空间,而形形色色的强调个性、差异的所谓后现代思潮则从观念上引导和助长了人们日益个性化的追求。
(2)当代中国正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其核心主旨可以说就在于解决好个性与秩序的现实问题。
(三)参考立意(现代社会,“秩序与个性”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1)一方面,社会秩序是个性解放的手段,是否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是现代社会秩序是否良好的重要判断标准,或是其合法性的重要根据。另一方面,个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形成的,社会秩序既为个性的形成提供条件,也以内化为人的社会性的方面对个性形成一种制约与规训。
(2)“秩序”与“个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更加紧密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传统的专制社会,我们过分强调秩序,往往以牺牲自由和个性为代价。然后我们陷入一阵混乱,盲目追求自由与个性能,从而带来了秩序的混乱。
世界是有秩序的,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是自然的秩序,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人伦礼仪是社会的秩序。失序和混乱的社会,是不会有自由与个性的成长空间的。我们不能以牺牲个性为代价追求秩序,合理的秩序并不是那些只保障少数人的个性的秩序。
(3)现代社会,应该是在我们中国传统秩序上,追求个性的自由,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这个秩序所包含的“伦理与规矩”并不是传统的封建礼教,而是新的社会下的新的观念。
(4)只有将“秩序”与“个性”有机融合,我们才有活力,迎接新的变革,实现经济与文明的良性发展;我们也才有底气,在民族遇到新的威胁时,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例文参考:
个性与秩序:寻求平衡与共生
上课铃响起,一些学生依然沉浸在吃喝、谈笑、化妆中,或许认为这是个性的展现。然而,这并非真正的个性,而是缺乏自律与尊重的表现。个性的本质是独特性与独立思考,而非随心所欲、无视规则。在课堂这一公共空间中,良好的上课习惯、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课堂纪律的遵守,才是个体素养的体现。若将无约束的行为误认为个性,就如同滥用药物,非但无法疗愈,反而可能导致病态行为的滋生。同样,艺术个性并不等同于个体个性,它必须以美为前提,且符合社会公众的良善风俗。那些试图以假恶丑、黄赌毒为艺术个性者,实则是对艺术精神的曲解,最终只会遭到社会的唾弃。近期书坛上一度流行的丑书、人体书法之所以迅速淡出视线,恰恰证明了艺术个性的表达并非无底线,而是有其内在的标准与规范。
个性自由如同量子跃迁,看似无序,实则遵循内在规律。正如人不能违背物理法则牵发飞天,个体在公共场合的个性自由,必须在社会规范框架内运行。广场舞与青年群体间的冲突,根源在于双方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忽视了自由的边界。过度或失范的自由只会导致各方利益受损,社会秩序混乱。反之,一个缺乏自由的社会也将丧失其应有的活力与价值。因此,自由与秩序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关键在于明确并坚守自由与秩序的边界,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我们倡导的是既不失范又能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及包容并引导个性发展的秩序。
生活中的自由具有不同的层次与限制。排队上公交车、按照节目顺序进行舞台表演,这些都是有序的自由;体育比赛中严禁使用兴奋剂、考试严令禁止作弊、社会活动中禁止违法乱纪,这些则是对自由的必要限制。近期一场马拉松比赛中,领先选手“放水”让中国选手夺冠,这种行为的自由价值值得深思。即便在个人独处时,自由也是相对的,如熬夜应不影响家人,直播不可触犯法律。可见,自由并非无拘无束,而是在尊重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序良俗基础上的自我表达。
传统秩序对于社会稳定与文化积淀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需与时俱进,尊重与促进个性发展,避免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体育比赛中的自选动作、课堂上的自由发言、课间的自主活动,以及艺术创作中的抑扬顿挫、个性化表达,都是秩序中赋予个性发展空间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领域,摩尔定律的整体趋势与特定条件下的特异现象,揭示了秩序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明智的父母懂得尊重子女的选择,适时放手,助力他们走向成功;而有些天才少年却因原生家庭的过度干预,一步错步步错,留下终生遗憾。这说明,秩序应以激发个体潜能、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而非一味压制个性。
真正的自由,既能促使个体卓越成长,又能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而真正的秩序,不仅能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应充分尊重并积极引导个性发展,使每一个个体在秩序的框架内绽放独特的光彩,共同迈向更高的文明境界。因此,构建个性与秩序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我们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