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情诊断(2024.3)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 花园里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2. 把一根细针放入水中会下沉,因为针太细,没有受到浮力。( )3. 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即使改变形状,也不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4. 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 )5.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6. 绿豆苗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7. 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8.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很多生物。( )9. 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10. 改变船的宽度可以改变船的稳定性。( )11. 不管是橡皮筋的弹力还是气球的反冲力,都不能让小船持续稳定地前进。( )12. 独木舟与竹筏相比更容易浸水。( )13. 潜水艇是靠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14. 骆驼的驼峰里藏着厚厚的脂肪,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食物时,驼峰里的脂肪就会分解成营养物质。骆驼长有驼峰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表现。( )15. 雨过天晴,总是会看到一些蚯蚓爬到地面上,这是为了到地面上晒太阳。( )16.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 ( )17. 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随风飞扬,它们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18. 植物和动物都可以是食物链的起点。( )19. 老鼠→蛇→鹰,这是一条完整食物链。( )20. 通过按压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形物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21. 妈妈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绿豆芽放在窗台上,到了下午绿豆芽的叶子变绿了,其主要原因是( )。A. 温度升高 B. 光照增加 C. 水分减少22. 如果小船在行驶中始终向右偏离航线,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装一个船舵,并使船舵( )。A. 向左偏转 B. 保持正向 C. 向右偏转23. 设计时,把船头设计成流线型的目的是( )。A. 提高船稳定性 B. 提高船的载重量 C. 减小水的阻力24. 船型的铝箔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A. 铝箔的重量变了B. 铝箔本来就能漂浮在水面C. 做成船型的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大25. 小科同学把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中后,向船上加垫圈。当垫圈的数量为21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小科制作的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A. 21个垫圈 B. 20个垫圈 C. 22个垫圈26. 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的方法不包括( )。A. 将船头设计成尖的 B. 增加载重量 C. 减小船体的粗糙程度27.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A. 3 B. 4 C. 528. 探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时,我们发现在黑暗环境中长大的绿豆苗( )。A. 茎细长、叶呈绿色 B. 茎粗壮、叶呈黄色 C. 茎细长、叶呈黄色29. 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载重量最大的是( )。A. B. C.30. 下列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错误的是( )。A. 香蕉树宽大的叶子为了适应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环境B. 仙人掌刺状叶、肉质茎、发达的根系是为了适应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的环境C. 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往温暖的南方是为了繁殖D. 东非动物大迁徙是因为5月到11月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迎来旱季,缺少食物31. 分别将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圆球放入水槽中,两个圆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它们在水中的浮力情况是(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32.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A. 在水里货船的重力变小了 B. 货船排开的水量很大 C. 货船有强大的发动机33. 对于生态瓶,小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均衡B. 生态瓶中的植物要多些好,可以给提供食物和氧气C. 生态瓶中的动物可以多放,看起来更加有趣34. 下列属于丹顶鹤冬天的行为的是( )。A. 飞往东北繁殖地 B. 产卵繁殖 C. 飞往南方35. 某同学在用橡皮泥造船时,为了能让小船载重时更稳定,他要这样做( )。A. 把船的底部做大一些B. 把船的体积变小C. 让船体变轻36. 下列现象能说明动物在改变环境的是( )。A. 野鼠在地上打洞 B. 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 C. 大雁南飞37. 下列不属于用金属材料造船的优点的是( )。A. 船体坚固B. 载重量更大C. 更轻便38. 在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到湿润的土壤中。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 动物能够改变环境 B.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C. 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39. 下图的纸盒左右各开了一个大小相同的小孔,左边小孔用黑色盖子封住,右边用透明薄膜封住,小明将一颗绿豆苗用这个纸盒罩起来,过了几天发现这颗绿豆苗( )。A. 朝黑盖子生长 B. 朝透明薄膜生长 C. 笔直向上生长40. 我们制作小船时,一般会经历的过程是( )。A. 问题→设计→制作→完善→测试 B. 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 C. 设计→制作→问题→测试→完善三、连线题:(共2题,每题6分,共12分)41. 用线把植物对应的关系连接起来。仙人掌 刺叶 山地芭蕉 阔叶 雨林松树 针叶 沙漠42. 将船舵的偏转方向与相应的船的行驶方向用线连接起来。直行 左转 右转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如图为小红同学利用乡村资源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43. 在这个生态瓶中所用的水是_______。44. 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鱼、虾扮演了_______的角色。45. 如果多放几条小鱼,这个生态瓶_______长期稳定存在。(选填“能”或“不能”)。46. 泥土在这个生态瓶中的作用是:_______。47. 制作生态瓶要放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48. 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 )。A. 食物和二氧化碳 B. 食物和氧气 C. 养料和氧气49. 小组想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你认为最有效措施是( )。A. 倒掉适量的水 B. 增加适量的小鱼 C. 增加适量的水草为了找寻“增加船的载重量”的方法,某科学小组用相同大小、质量的铝箔纸制作成小船,进行了如下实验:船舷高 底面积 体积 第1次 第2次 第3次①号船 2 64 ____ 20个 20个 18个②号船 3 36 ____ 15个 5个 14个③号船 4 16 ____ 10个 7个 9个50. 计算三艘船的体积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1. 将以上三艘船根据载重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52. 通过实验发现:船的载重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有关。船的________越大,载重量越大。53. 表格中有一个数据存在异常,这个数据是_______。54. 为了进一步探究“船的稳定性”,学学增加了如下实验:按照①号船的方法,制作了两艘同样形状的小船,并按照下图摆放重物。甲: 乙:以上两幅图研究的是( )对铝箔船稳定性的影响。A. 船的体积大小 B. 船的底面积 C. 船的内部结构55. 此次实验采用的是( )。A. 对比实验 B. 观察实验 C. 模拟实验56. 通过实验发现:________船的稳定性更好,载重量也越大。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情诊断(2024.3)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 花园里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答案】√【解析】【详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花园里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2. 把一根细针放入水中会下沉,因为针太细,没有受到浮力。( )【答案】×【解析】【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把一根细细的针放入水中会下沉,是因为针的排水量极小,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的原因。3. 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即使改变形状,也不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 )【答案】×【解析】【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铁片和铜片在水中是下沉的,改变形状,能使它们浮在水面上,如钢铁制成的轮船在水中是浮的。4. 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 )【答案】√【解析】【详解】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船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动力到机械动力的转变稳定性、载重量、动力性能等不断完善和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5.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答案】×【解析】【详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它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第一批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之一,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6. 绿豆苗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答案】×【解析】【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绿豆苗属于植物,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7. 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解析】【详解】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几十只青蛙生活在一起,缺少其他动植物以及非生物成分,不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8.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很多生物。( )【答案】√【解析】【详解】生物通过相互之间食物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题干表述正确。9. 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答案】√【解析】【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通常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10. 改变船的宽度可以改变船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详解】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的同种材料,制作的船型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增加船的宽度有利于增加船的稳定性,减小船的宽度,船的稳定性会减小。故题干说法是正确的。11. 不管是橡皮筋的弹力还是气球的反冲力,都不能让小船持续稳定地前进。( )【答案】√【解析】【详解】橡皮筋的弹力、气球的反冲力能让小船动起来,但是它们的动力不够稳定、持久,不能让小船持续稳定地前进。12. 独木舟与竹筏相比更容易浸水。( )【答案】×【解析】【详解】竹筏(或木排)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竹筏(或木排)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或木排)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13. 潜水艇是靠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 )【答案】√【解析】【详解】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当潜水艇水舱进水时,潜艇自身重量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反之,水舱中水排出艇外,潜水艇重量减轻,浮力大于重力,于是就上浮。14. 骆驼的驼峰里藏着厚厚的脂肪,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食物时,驼峰里的脂肪就会分解成营养物质。骆驼长有驼峰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表现。( )【答案】√【解析】【详解】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骆驼的驼峰里藏着厚厚的脂肪,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食物时,驼峰里的脂肪就会分解成营养物质。骆驼长有驼峰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表现。15. 雨过天晴,总是会看到一些蚯蚓爬到地面上,这是为了到地面上晒太阳。( )【答案】×【解析】【详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水,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氧气不足,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获得氧气,蚯蚓纷纷到地面上来呼吸。16.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 ( )【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装载量就越大。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7. 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随风飞扬,它们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答案】×【解析】【详解】蒲公英种子需要在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的条件下才能发芽。所以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随风飞扬,并不是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题干错误。18. 植物和动物都可以是食物链的起点。( )【答案】×【解析】【详解】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9. 老鼠→蛇→鹰,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答案】×【解析】【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老鼠→蛇→鹰,这是一条不完整的食物链,因为缺少植物。题目说法错误。20. 通过按压漂浮在水面上船形物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 )【答案】√【解析】【详解】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通过按压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形物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题目说法正确。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21. 妈妈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绿豆芽放在窗台上,到了下午绿豆芽的叶子变绿了,其主要原因是( )。A. 温度升高 B. 光照增加 C. 水分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妈妈把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绿豆芽放在窗台上,到了下午绿豆芽的叶子变绿了,其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加。22. 如果小船在行驶中始终向右偏离航线,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装一个船舵,并使船舵( )。A. 向左偏转 B. 保持正向 C. 向右偏转【答案】A【解析】【详解】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操纵船舵的方向与船行驶的方向一致,如果小船在行驶中始终向右偏离航线,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装一个船舵,并使船舵向左偏转。23. 设计时,把船头设计成流线型的目的是( )。A. 提高船的稳定性 B. 提高船的载重量 C. 减小水的阻力【答案】C【解析】【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因此,流线型的船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快。24. 船型的铝箔能漂浮在水面,这是因为( )。A. 铝箔的重量变了B. 铝箔本来就能漂浮在水面C. 做成船型的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变大【答案】C【解析】【详解】沉的材料可以造船。相同的橡皮泥和铝箔纸,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 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25. 小科同学把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中后,向船上加垫圈。当垫圈的数量为21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小科制作的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A. 21个垫圈 B. 20个垫圈 C. 22个垫圈【答案】B【解析】【详解】小科同学所制作的小船,向船上加垫圈,它的载重量应该是沉没前的最大数量的垫圈,因为垫圈数量是21个的时候,小船沉没,所以它的载重量应该是20个垫圈。26. 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的方法不包括( )。A. 将船头设计成尖的 B. 增加载重量 C. 减小船体的粗糙程度【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A、流线型的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将船头设计成尖的,可以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故A不符合题意;B、增加载重量,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船体与水的接触面增大,航行时水的阻力变大,故B符合题意;C、减小船体的粗糙程度,能够减小船体与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航行时的阻力,故C不符合题意。27.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A. 3 B. 4 C. 5【答案】B【解析】【详解】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图中食物网包含的食物链有:玉米→兔子→鹰;玉米→兔子→蛇→鹰;玉米→老鼠→鹰;玉米→老鼠→蛇→鹰。28. 探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时,我们发现在黑暗环境中长大的绿豆苗( )。A. 茎细长、叶呈绿色 B. 茎粗壮、叶呈黄色 C. 茎细长、叶呈黄色【答案】C【解析】【详解】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养料,它们是植物的生命线。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黑暗处与阳光下的绿豆苗相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养分少,所以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C符合题意。29. 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载重量最大的是( )。A. B. C.【答案】B【解析】【详解】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A方案中船的体积为10×10×1=100立方厘米;B方案中船的体积为8×8×2=128立方厘米;C方案中船的体积为6×6×3=108立方厘米;其中B方案中船的体积最大,其载重量最大。30. 下列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错误的是( )。A. 香蕉树宽大的叶子为了适应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环境B. 仙人掌刺状叶、肉质茎、发达的根系是为了适应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的环境C. 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往温暖的南方是为了繁殖D. 东非动物大迁徙是因为5月到11月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迎来旱季,缺少食物【答案】C【解析】【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A、香蕉树宽大的叶子为了适应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环境,选项观点正确;B、仙人掌刺状叶、肉质茎、发达的根系是为了适应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选项观点正确;C、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往温暖的南方是为了过冬,适应气候的变化,选项观点错误;D、东非动物大迁徙是因为5月到11月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迎来旱季,缺少食物,选项观点正确。31. 分别将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圆球放入水槽中,两个圆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它们在水中的浮力情况是(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答案】B【解析】【详解】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甲、乙两个相同体积的物体放入水中后,它们的沉浮情况如图所示,甲乙排开的水量相同,受到的浮力相同,B符合题意。32.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A. 在水里货船的重力变小了 B. 货船排开的水量很大 C. 货船有强大的发动机【答案】B【解析】【详解】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故B正确。33. 对于生态瓶,小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均衡B. 生态瓶中的植物要多些好,可以给提供食物和氧气C. 生态瓶中的动物可以多放,看起来更加有趣【答案】A【解析】【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对于生态瓶,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均衡,放入过多的动物或植物,都会影响瓶内的生物生存。34. 下列属于丹顶鹤冬天的行为的是( )。A. 飞往东北繁殖地 B. 产卵繁殖 C. 飞往南方【答案】C【解析】【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丹顶鹤是典型的迁徙鸟,冬天来临,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入冬。35. 某同学在用橡皮泥造船时,为了能让小船载重时更稳定,他要这样做( )。A. 把船的底部做大一些B. 把船的体积变小C. 让船体变轻【答案】A【解析】【详解】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某同学在用橡皮泥造船时,为了能让小船载重时更稳定,应该把船的底部做大一些。船的体积和重量不影响船的稳定性。36. 下列现象能说明动物在改变环境的是( )。A. 野鼠在地上打洞 B. 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 C. 大雁南飞【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A.野鼠地上打洞,能说明动物在改变环境;B.北方的苹果远销南方,说明人类在改变植物;C.大雁南飞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37. 下列不属于用金属材料造船的优点的是( )。A. 船体坚固B. 载重量更大C. 更轻便【答案】C【解析】【详解】用金属材料造船的优点的是船体坚固、载重量更大和成本较低,金属材料不会轻便,所以C符合题意。38. 在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到湿润的土壤中。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 动物能够改变环境 B.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C. 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环境不适合时,动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39. 下图的纸盒左右各开了一个大小相同的小孔,左边小孔用黑色盖子封住,右边用透明薄膜封住,小明将一颗绿豆苗用这个纸盒罩起来,过了几天发现这颗绿豆苗( )。A. 朝黑盖子生长 B. 朝透明薄膜生长 C. 笔直向上生长【答案】B【解析】【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绿豆苗朝透明薄膜生长,因为阳光可以透过透明薄膜射进来。40. 我们制作小船时,一般会经历的过程是( )。A. 问题→设计→制作→完善→测试 B. 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 C. 设计→制作→问题→测试→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小船制作的过程也是首先经历了问题的提出,根据小船的用途和功用,进行方案设计,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工制作,制作完成后要经过测试环节,找出问题和不足,不断进行完善改进,最后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小船。因此,小船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三、连线题:(共2题,每题6分,共12分)41. 用线把植物对应的关系连接起来。仙人掌 刺叶 山地芭蕉 阔叶 雨林松树 针叶 沙漠【答案】【解析】【详解】香蕉叶生活在雨林地区,温度高、湿度大,所以阔叶状的叶子是为了增加蒸发量;仙人掌是生长在干燥、炎热的大沙漠中的植物,为了能在沙漠中活下去,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而且又尖硬,这样身体里的水分就跑不出去;松树生长在山地地区,为了减少由于表面积过大而蒸发的水分,叶子就进化成细细的针状,针叶表面还覆盖着厚厚的一层蜡质,所以,针叶蒸发的水分要比其他的阔叶树木少得多。42. 将船舵的偏转方向与相应的船的行驶方向用线连接起来。直行 左转 右转【答案】【解析】【详解】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的偏转方向与船的前进方向一致。当船舵方向向左时,会导致船的偏转方向是向左。当船舵方向向右时,会导致船的偏转方向是向右。船舵不改变方向时,小船直行。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如图为小红同学利用乡村资源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43. 在这个生态瓶中所用的水是_______。44. 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鱼、虾扮演了_______的角色。45. 如果多放几条小鱼,这个生态瓶_______长期稳定存在。(选填“能”或“不能”)。46. 泥土在这个生态瓶中的作用是:_______。47. 制作的生态瓶要放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48. 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 )。A. 食物和二氧化碳 B. 食物和氧气 C. 养料和氧气49. 小组想减少小鱼浮出水面次数,你认为最有效措施是( )。A. 倒掉适量的水 B. 增加适量的小鱼 C. 增加适量的水草【答案】43. 自然水域的水44. 消费者 45. 不能46. 为水草提供养料47 利用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8. B 49. C【解析】【43题详解】在生态瓶中,使用的水通常是池塘水或自然水域的水。这种水源包含了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可以为生态瓶内的植物提供更接近自然生长环境的条件。【44题详解】这个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水草,消费者是小鱼、小虾、大鱼,分解者是细菌、真菌等。【45题详解】如果多放几条小鱼,这个生态瓶不能长期稳定存在。小鱼数量增加,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氧气,但是水草的数量有限,长久下去会供应不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46题详解】泥土在生态瓶中起到了提供营养、支撑植物、调节水分和气体交换、提供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它是生态瓶内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47题详解】水草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产生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需要。【48题详解】生态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提供给小鱼、小虾、田螺。水草和浮萍作为生产者,也可以为小鱼、小虾、田螺的生存提供食物。【49题详解】想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要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适量的水草可以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倒掉适量的水、增加适量的小鱼会增加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为了找寻“增加船的载重量”的方法,某科学小组用相同大小、质量的铝箔纸制作成小船,进行了如下实验:船舷高 底面积 体积 第1次 第2次 第3次①号船 2 64 ____ 20个 20个 18个②号船 3 36 ____ 15个 5个 14个③号船 4 16 ____ 10个 7个 9个50. 计算三艘船的体积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1. 将以上三艘船根据载重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52. 通过实验发现:船的载重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有关。船的________越大,载重量越大。53. 表格中有一个数据存在异常,这个数据是_______。54. 为了进一步探究“船的稳定性”,学学增加了如下实验:按照①号船的方法,制作了两艘同样形状的小船,并按照下图摆放重物。甲: 乙:以上两幅图研究的是( )对铝箔船稳定性的影响。A. 船的体积大小 B. 船的底面积 C. 船的内部结构55. 此次实验采用的是( )。A. 对比实验 B. 观察实验 C. 模拟实验56. 通过实验发现:________船的稳定性更好,载重量也越大。【答案】50. ①. 128 ②. 108 ③. 6451. ①. ① ②. ② ③. ③52. ①. 船舷高 ②. 底面积 ③. 船的体积 ④. 体积53. 5个 54. C 55. A56. 甲【解析】【50题详解】①号船体积:2×64=128;②号船体积:3×36=108;③号船体积:4×16=64。【51题详解】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结构、重物放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相同质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分析表格数据,三只小船中体积从大到小是①、②、③号船,载重量从大到小的是①、②、③号船。【52题详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船舷高越高,船的载重量不是越大。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船的载重量与船舷高、底面积无关。船只的载重量和船的体积有关,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53题详解】分析三只船的实验数据发现:②号船的15个、5个、14个中有异常,其中这个异常数据是5个。【54题详解】图甲和图乙的底面积一样,制作形状和①号船一样,说明船的体积大小也一样。图甲和图乙不一样的是船的内部结构,说明是在研究船的内部结构对铝箔船稳定性的影响。【55题详解】按照①号船的方法,制作了两艘同样形状的小船,改变了船的内部结构,这说明实验用到了对比实验的方法。【56题详解】甲船内部结构分布更均匀,稳定性更好,载重量也越大。乙船内部结构分布不均匀,稳定性不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