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7)(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7)(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7)
姓名:_____________
1、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要懂茶道首先要从泡茶开始。泡茶中重要的步骤有温具、闻茶、冲泡、品茶等,对此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具:用开水浇淋茶具,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提高茶具温度以预热茶叶
B.闻茶:用鼻闻茶叶香味,利用了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冲泡:用沸水冲泡茶叶,利用了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品茶:用舌品茶水味道,利用茶水中溶解的物质刺激味蕾形成味觉
2、根据下列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可以确定共同特征最少的两种生物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甲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乙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丙………………………………………………………丙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丁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戊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戊 D.丙和丁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回答正确的是(  )
A.将仪器a与d连接,可采用水湿润的办法,使a更易插入d中
B.图乙所示的操作不会造成液体飞溅
C.可利用装置丙丙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D.在图丙中为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可用图丁中的f代替图丙中的长颈漏斗
4、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5、(2022 温州)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6、甲、乙、丙三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均为一步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则下列对于甲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是H2O2
B.若甲是一种常见的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甲应该是C
C.若乙是常见的一种温室气体,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甲只能是K2CO3
D.若甲是黑色固体,乙是紫红色金属,丙的溶液显蓝色,则甲一定是CuO
7、向盛有100g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可能有三种溶质
B.图中A点时,消耗的NaOH溶液质量m1=80g
C.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D.图中B点时,溶液中共产生了三种沉淀物质
8、如图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   (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
(2)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科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m≠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
(3)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的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级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到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
化量为△F2:,则△F1    △F2(选填“>”“=”或“<”)。
9、(2021 温州)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现温度会影响菠菜呼吸作用的强度。于是他们对“菠菜在哪一温度下呼吸作用最强”进行实验探究。
(1)选择下列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器材:如图所示的恒温箱(温度可调节)、装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电子天平,若干新鲜菠菜。
(2)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菠菜质量减小的快慢来判断呼吸作用的强弱。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10、小强的爸爸在国外买了一台家用智能电热马桶盖(如图甲),小强从此立志学好物理,长大后创新设计推进“中国造”.图乙是小强设计的便座加热电路,R1和R2是两个定值电阻(表示两个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该电路通过开关S1和S2的不同接法组合,实现“高温挡、中温挡、低温挡”三种加热功能。已知智能电热马桶盖低温挡功率P1=22W,中温挡功率为P2=44W。求
(1)低温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R1和R2的阻值;
(3)求高温挡功率P3。
答案
1、【解答】解:A、用开水浇淋茶具,茶具吸收了开水所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所以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加内能的,故A正确;
B、闻茶:用鼻闻茶叶香味,利用了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说明扩散现象越明显,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品茶:用舌品茶水味道,通过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的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刺激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感觉,故D错误。故选:D。
2、【解答】解:根据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可知,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甲是哺乳动物;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乙是鸟类;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丙是爬行动物,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丁是两栖动物,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鰭划水,戊是鱼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原始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所以确定共同特征最少的两种生物是甲和戊。
故选:C。
3、【解答】解:
A、将仪器a与d连接,可采用水湿润的办法,使a更易插入d中,故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进行稀释操作,会使酸液飞溅,故错误;
C、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可利用装置丙丙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故错误;
D、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在图丙中为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可先用图丁中的f代替图丙中的长颈漏斗,故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
AB、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向左运动,所以有两种可能,即可能向右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B错误;
C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M相对于汽车有一个向左的运动趋势,此时木块M会受到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其动力的作用),故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是人体产生胰岛素的反射过程,胰腺中的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故选:D。
6、【解答】解:A、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乙是水,丙是单质,则甲可以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甲是一种常见的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碳能生成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丙→乙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丙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钾可以和稀盐酸可以反立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甲可以是K2CO3也可以是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是紫红色金属,乙是铜,丙是蓝色溶液,可以是硝酸铜,甲能反应生成乙和丙,且是黑色固体,则甲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铁和硝酸铜能反应生成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一定含有三种溶质,即HCl、BaCl2、CuCl2,故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79.7g﹣69.9g=9.8g;设生成氯化铜的质量为x,根据铜原子守恒:Cu(OH)2~CuCl2关系可知,,解得x=13.5g;设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为y,根据CuSO4+BaCl2=BaSO4↓+CuCl2反应可知,,解得y=23.3g;所以H2SO4+BaCl2=BaSO4↓+2HCl反应中产生硫酸钡沉淀质量为69.9g﹣23.3g=46.6g,则消耗盐酸的质量为z,则,解答z=14.6g;再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关系:NaOH﹣HCl可知,设消耗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为m1,则,m1=80g,故正确;
C.根据B中分析可知,硫酸溶质的质量n,则,n=19.6g,100g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故错误;
D.图中B点时,溶液中共产生了两种沉淀物质,即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故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弹簧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变小,即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F示=G﹣F浮,可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变,故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继续向杯中注水,因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不变,由称重法,测力计减小的示数不变,故指针不动;
(2)因倒入液体时缓慢倒入的,指针慢慢上升,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块不会浸没,因为浸没后浮力不变,指针不再上升,金属块在液体中一定不会浸没,当金属块浸没时(与在水中实验相比,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指针一定在C的上方,因此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
(3)在(1)中,当金属块底部刚接触水面时,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大小为金属块的重力,当金属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最小,故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G﹣(G﹣F金属块)=F金属块,﹣﹣﹣﹣﹣﹣①,
因ρ水<ρ塑料<ρ金属,故金属块会浸没在液体中,同理当用塑料块做实验时,此过程的最大变化量为△F2=G﹣(G﹣F浮塑料)=F浮塑料,﹣﹣﹣﹣﹣﹣②,
由①②,因塑料块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而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金属块=F浮塑料
故用等体积塑料块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则△F1=△F2。
故答案为:(1)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动;(2)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3)=。
9、【解答】解:(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菠菜呼吸作用最强时的温度,所以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通过恒温箱来调节不同温度即可,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通过记录显示器中显示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即可。本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
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
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
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
故答案为:(1)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新鲜菠菜,将其放入不透明的装置甲中,扎紧袋口,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a%。
②将装置放置在10℃恒温箱中4小时,再次通过传感器读取并记录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b%。计算出a%与b%的差值。
③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20℃、30℃、40℃,换用长势相近、质量相等的新鲜菠菜重复上述步骤。
④比较不同组别装置甲内二氧化碳含量在实验前后的差值,确定差值最大的一组,在其实验温度附近设置更小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不赞同。因为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进行蒸腾作用,也会导致菠菜质量减小。
10、【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断开、S2接a时,R1、R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由P可知,电源的电压一定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此时为低温挡;
开关S1闭合、S2接b时,R1、R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电源的电压一定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大,此时为高温挡;
当S2接a端时,且闭合S1,只有R1接入电路,此时为中温挡,
(1)低温挡工作时,由P=UI得,电路中的电流:
I10.1A;
(2)当S1闭合、S2在a时,为中温挡,由P可得:
R11100Ω;
当S1断开、S2在a时,为低温挡,,由P可得:
R总220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
R2=R总﹣R1=2200Ω﹣1100Ω=1100Ω;
(3)当S1闭合S2在b时,为高温挡:
则:P388W。
答:(1)低温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
(2)R1和R2的阻值都是1100Ω;
(3)高温挡功率P3为88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