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13)(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13)(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13)
姓名:_____________
1、在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表示溶液的pH(纵坐标)与滴加乙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图象是(  )
A. B. C. D.
2、(2022 钱塘区二模)激素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为某人用餐前后体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原因是(  )
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
C.胰腺分泌的胰液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3、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一部物理学著作《远西奇器图说》所记载的一机械装置,书中对小球A、B的质量大小关系作出了正确的推测。若小球A的质量为10克,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则两小球匀速移动时,小球B的质量可能为(  )
A.14克 B.12克
C.10克 D.8克
4、小明和小红发现,沸腾和熔化的实验装置比较类似,于是就用同一套实验装置进行了“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两个实验。
(1)如图甲是小明和小红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将等质量的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如图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     (填“小明”或“小红”)。两位同学将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
(2)他们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甲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如图丙。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填“继续”或“停止”)。
5、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NH3 CH4 HCl O2
密度/g L﹣1 1.293 0.771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    端进入。将收集到的气体点燃,生成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你判断的理由是          。
(3)指出O2的一种用途        。
6、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组织实验探究活动,通过使用电源(电压恒为3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规格不同的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25Ω),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10Ω 1A”的R1和“15Ω 1A”的R2),以及导线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实验前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图。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      ;
(2)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是      (选填“0~3V”或“0~15V”);连接好电路后,他检查电路时发现电压表、电流表位置接反了,若此时闭合开关,电流表    (选填“会”或“不会”)被烧坏;
(3)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      处。闭合开关,此时电路中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无变化,则故障可能是      ;
A.定值电阻R短路
B.定值电阻R断路
(4)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画出如图乙所示的电流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
(5)上述实验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R1”或“R2”);
(6)另一组同学用不同的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未知,但不变),仍然利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获得下表的实验数据,在进行第四次实验时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30Ω调为40Ω后就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这个示数可能是      。
R/Ω 10 20 30 40 50
I/A 0.6 0.3 0.2 0.12
A.0.2 B.0.17 C.0.15 D.0.13
7、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而阻止与硫酸接触继续反应.小明想能否加入某种物质使其反应继续进行,他查阅资料后发现,在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停止后,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能继续反应并产生气体.
小明继而又想,加氯化钠后,石灰石与硫酸能继续发生反应,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微粒呢?
提出猜想:①起促进作用的是Na+
②起促进作用的是Cl﹣
③              
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向4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块石灰石和5mL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待反应停止后,再分别加入约0.2克的KCl、NH4Cl、CaCl2…等固体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物质 KCl NH4Cl CaCl2 ①
现象 继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反应较慢,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趋于停止. CaCl2溶解并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但不能继续发生反应 没有明显可见的现象
请根据实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为了验证Na+在实验中的作用,在上表①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
(2)通过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8、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如图二所示),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
(2)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3)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三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9、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生命活动是         (填字母)。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相比25℃下积累的有机物更多,请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                 
                                    。
10、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10N/kg)。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之一是         ;
(2)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6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400N,求拉力的功率;
(3)求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答案
1、【解答】解:石蕊遇碱变蓝,遇酸变红。故滴加前是碱的溶液pH>7,即A、B不正确;恰好反应后碱被中和掉,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变红说明酸过量pH<7,随着滴加酸性越来越强,pH值越来越小。
故选:C。
2、【解答】解: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如图,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如图b~c),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因此c~d段血糖含量迅速下降,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故选:B。
3、【解答】解: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定滑轮即不省力又不省距离,则绳子对A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当B下降时,B下降的高度hB等于A沿斜面上升的距离LA大于A竖直上升的高度hA,根据功的原理可知,重力对B做的功等于绳子的拉力对A做的功,也等于克服A的重力做的功,即mAghA=mBghB,因为hA<hB,所以mA>mB,因此B的质量肯定小于10g。
故选:D。
4、【解答】解:(1)小明和小红给质量相等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Q=cmΔt,若不计热量损失,则小红的实验中Δt较大,故所需热量较多;由图像可知小明组实验水的初温高于小红组实验水的初温,绘制的起点也不用,故水的初温不同是造成两位同学加热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像可知,第5分钟到第10分钟,海波达到熔点并处于熔化过程,在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此时不再发生热传递,故海波无法持续吸热。达不到熔化的条件,熔化过程停止。
故答案为:(1)小红;水的初温不同; (2)固液共存;停止。
5、【解答】解:(1)能用排水法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所给气体中只有氧气;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由于甲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得多,所以进入水中气体会聚集在上面,所以气体不能从a端,如果从a端进入,甲烷会上升从b端跑掉,将收集不到气体,所以甲烷必须从b端进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将收集到的气体甲烷点燃,因反应物甲烷和氧气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3)氧气可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故答案为:(1)氧气;(2)b;碳、氢、氧;质量守恒定律;(3)供给呼吸。
6、【解答】解:(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断开。
(2)电压恒为3V,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是0~3V。
连接好电路后,他检查电路时发现电压表、电流表位置接反了,即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电压表内阻很大,电路的电流几乎为0,故若此时闭合开关,电流表不会被烧坏。
(3)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闭合开关,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则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断路,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由图乙知,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之积为:
UV=IR=0.4A×5Ω=2V
为一定值,故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U滑=U﹣UV=3V﹣2V=1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0.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0.5×25Ω=12.5Ω,
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12.5Ω的滑动变阻器,上述实验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R2。
(6)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电阻两端的电压U电阻箱=I1R1=0.6A×10Ω=6V,
当电阻R的阻值为40Ω时,电路中的电流应该为:I′0.15A,
小华将电阻R的阻值从30Ω调为40Ω后,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应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分压变大,
从而使电阻两端电压减小保持不变,因此,当未移动滑动变阻器时,电路中的电流应该大于0.15A而小于0.2A,故选B。
故答案为:(1)断开;(2)0~3V;不会;(3)最大;B;(4)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R2;(6)B。
7、【解答】解:提出猜想:
起促进作用的可能是Na+,也可能是Cl﹣,也可能是Na+和Cl﹣.
故填:起促进作用的是Na+和Cl﹣.
(1)小明为了验证Na+在实验中的作用,在上表①处应加入的物质可以是硝酸钠、硫酸钠等物质.
故填:硝酸钠.
(2)根据表格现象可知:加快石灰石与硫酸反应是钠离子与氯离子共同起作用,氯离子所起的用比钠离子大,钙离子对该反应起抑制作用.
故填:加快石灰石与硫酸反应是Na+与Cl﹣共同起作用,钙离子对该反应起抑制作用.
8、【解答】解:(1)由题意可以知道,当入射角为41.8°时,折射光线消失了,所以玻璃的临界角为41.8°,
(2)光只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不可能完全消失;
(3)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其入射角为45°大于临界角,故其发生全反射,其大致路径如下图:
故答案为:(1)41.8;(2)不会;(3)见上图
9、【解答】解:(1)分析甲图可知,A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蒸腾作用,C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所以“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当温度控制在20℃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是3.25﹣1.5=1.75,当温度控制在25℃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是3.75﹣2.25=1.5。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故答案为:(1)B;
(2)随着温度的增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大;
(3)在20℃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大于在25℃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
10、【解答】解:
(1)已知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则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物重、动滑轮重;
(2)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3×6m=18m,
拉力做的功:
W=Fs=400N×18m=7200J,
拉力的功率:
P120W;
(3)由图乙可知,物重G=3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60%,
因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克服物重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物重做的功为总功,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60%,
解得:G动=200N;
故答案为:(1)物重(或动滑轮重);
(2)拉力的功率为120W;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200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