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15)姓名:_____________1、如图a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等质量的水,分别接入加热器1和加热器2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得到图b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B.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小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C.加热器1的电阻小于加热器2的电阻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杯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2、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200gC.根据图示数据能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D.d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Na+、H+、OH﹣、SO42﹣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甲图能探究温度高低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B.乙图实验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丙图实验可以探究分子的运动D.丁图是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4、(2022 西湖区二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树木的生长需要多年的时间。以下叙述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树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多种肥料,且施肥越多树木生长越旺盛B.树木的根深入土壤,可将植物牢牢固定,同时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与水分C.树木仅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清晨的树林中,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D.树木移栽前先修剪部分枝叶,并选择清晨时分进行,是为了减少树木体内水分散失5、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D.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6、实验室常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发现问题:实验中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时会有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造成检验失败.其原因可能是 .(2)实验改进: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某小组经研究,用如图所示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CO2(注:反应物为稀硫酸和石灰石,加适量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铵溶液,硫酸钙能溶于铵盐溶液.)①推测:当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其目的都是 .②改进实验是为了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按如图的方法,你认为相比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其改进的出发点是 .如果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无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此方案符合改进出发点.7、甲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乙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质量,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1)甲图中曲线上B点的含义为 。(2)分析乙图可知,在其它环境因素适宜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达到最大的温度是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是因为 。(3)植物可通过改变色素的含量和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选取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耐荫性较高的品种是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a含量(mg/cm2) 叶绿素b含量(mg/cm2) 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A 正常光照 1.81 0.42 4.59A 弱光照 0.99 0.25 2.60B 正常光照 1.39 0.27 3.97B 弱光照 3.80 3.04 2.97(4)若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黑暗时,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时增加8毫克;光照充足时,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时减少36毫克,同时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30毫克葡萄糖。通过计算比较黑暗时和光照时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8、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药品的质量,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1)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50g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是 g;(2)由于操作错误,误将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放在了右盘,天平左盘上的砝码还是50g,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g。9、(2022 嘉兴)野生鸟类的鸟蛋有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鸟蛋颜色如此丰富?(1)科学家发现,越往寒冷地区,鸟蛋颜色种类越少,颜色越深。这是因为深颜色的鸟蛋会吸收更多的 ,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2)科学家推测,野生鸟类的鸟蛋颜色与花纹是逐渐演化形成的。现如今,树林里筑巢鸟类的鸟蛋颜色多呈绿色或蓝色,这与树林里的环境色调相接近,有利于鸟蛋 。10、小科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1)配制7.3%的稀盐酸1000克,需要36.5%的浓盐酸多少毫升?(浓盐酸的密度为1.17g/cm3)(保留一位小数)(2)该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小科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则m= 。(4)在滤液中加入10g Na2CO3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5)请在图2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答案1、【解答】解:A、根据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甲、乙两杯纯净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错误;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由图2知,在加热时间相同时,甲杯水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杯水吸热多,则加热器1释放的热量多,则根据功率公式可知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大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故B错误;C、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大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电压相同,根据P可知电阻R1小于电阻R2,故C正确;D、加热相同的时间,功率不同,根据W=Pt可知,电流做功不同,甲、乙杯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C2、【解答】解:A.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顺序为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分析图像可知,a点氢氧化钠与硫酸还没反应完,则a点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和硫酸铜;即a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故A错误;B.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顺序为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量为200g﹣24.5g=175.5g,故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24.5g,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00g,设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CuSO4+2NaOH=Cu(OH)2↓+Na2SO480 98x 24.5gx=20g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故C正确;D.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分析图像可知,d点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恰好反应完,d点溶质为硫酸钠,则d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Na+、SO42﹣,故D错误。故选:C。3、【解答】解:A、热水变红色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正确。B、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正确。C、中间烧杯中的液体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该选项正确。D、右边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比左边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该选项正确。故选:B4、【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但是需要合理施肥,施肥过多会导致细胞失水,A错误;B、树木的根深入土壤,可将植物牢牢固定,同时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与水分,B错误;C、活的树木时时刻刻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D、去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并选择清晨时分进行,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D正确。故选:D5、【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A、小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也就是成实像时物体和光屏的移动方向一致,所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有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6、【解答】解:(1)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用浓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会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溶解;(2)在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和对溶液加热,目的都是增大硫酸钙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改进的出发点是:原物质中的盐酸具有挥发性,会进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干扰实验,所以要进行改进;如果含有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会形成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氯化氢气体,可证明此方案符合改进出发点.故答案为:(1)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用浓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会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溶解;(2)①增大硫酸钙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②原物质中的盐酸具有挥发性,会进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干扰实验;硝酸银溶液中7、【解答】解:(1)甲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因此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2)由乙图分析可知,温度25℃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差最大,表明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最多,因此该植物体在其它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要达到最大的温度要求应该是2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所以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3)表中信息显示:弱光照时品种A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均低于正常光照,而品种B却与之相反,这一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B的耐荫性较高。(4)在光照下,容器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此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制造了葡萄糖30mg,根据1葡萄糖一6C02,每小时光合作用总消耗二氧化碳的量为=44mg,代表真光合速率,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呼吸速率为44﹣36=8.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时增加8mg,此值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因此两种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强度相同。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2)2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3)B(4)黑暗时和光照时呼吸作用强度相同8、【解答】解:托盘天平平衡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左盘被称物质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右盘为50g砝码,游码所对刻度值为2.4,所以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为50g+2.4g=52.4g(2)当砝码和称量物位置颠倒时,则有m称量物+2.4g=50g,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m称量物=50g﹣2.4g=47.6g。故答案为:(1)52.4g;(2)47.6g。9、【解答】解:(1)研究发现,在地球上越往寒冷地区,鸟蛋颜色种类越少,颜色越深。因为深色可以帮助蛋吸收更多热量,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从而使得父母可以更长时间地离开巢穴去觅食。(2)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鸟类学家认为,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蛋的颜色和花纹与周围环境比较接近,可以使敌害难以察觉,从而免遭吞食,有利于鸟蛋适应环境。故答案为:(1)热量。(2)适应环境。10、【解答】解:(1)设需要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7.3%×1000g=36.5%×x,解得x=200g,则需要36.5%的浓盐酸的体积为170.9mL,故答案为:170.9;(2)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CaCO3+2HCl=CaCl2+H2O+CO2↑73 111 4450g×7.3% z yy=2.2gz=5.55g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5.55g5g,分析表格可知,当加入60g碳酸钠时,已经生成5g碳酸钙,此时氯化钙已经完全反应,则m的值为5,故答案为:5;(4)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10g碳酸钠没有沉淀生成,此时应该为碳酸钠和反应过剩的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5)根据数据可知,加入10g碳酸铵溶液没有沉淀产生,之后每加入10g碳酸钠溶液对应1g沉淀,到60g碳酸钠溶液加入沉淀完全,故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如图所示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