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26)姓名:_____________1、“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传统春耕节,此时梅花昂首怒放,而樱花花芽还在孕育中。决定这两种植物开花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基因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烧碱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B.将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水湿润pH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滴在试纸上3、(2022 临平区二模)如图所示为人体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系统为内分泌系统B.①是轴突,可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C.②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D.此结构能独立完成反射活动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5、以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化学式表示为:aCuCO3 bCu(OH)2】的过程如下:由于药品用量等原因,产品中可能会混有碱式硫酸铜【化学式表示为:cCuSO4 dCu(OH)2】。【定性研究】(1)检验产品的成分:①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若同时能观察到试管中有 (填实验现象),可证明有碱式碳酸铜存在。②向反应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 (填试剂的化学式),可用以检验碱式硫酸铜是否存在。【定量研究】(2)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产品中只有碱式碳酸铜。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③请写出N2在实验中的作用 。④若装置B和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加量分别为△mB,△mC;则△mB:△mC= 时,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6、为探究温度对猕猴桃贮藏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猕猴桃并测定其呼吸强度。猕猴桃果实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价贮藏情况的指标,当猕猴桃软化到一定程度时则不适宜贮藏,停止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猕猴桃贮藏不当,其果肉细胞会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 中,会消耗 ,释放热量。可以通过测量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2)实验中每个实验组(不同温度组)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的果实,体现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由实验结果可知,最适宜贮藏猕猴桃的温度是 ℃,原因是该温度时猕猴桃的 。(3)研究发现,呼吸作用还依赖于细胞内的多种活性物质才能顺利进行,这些物质的活性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因此,为猕猴桃喷洒 (填“促进”或“抑制”)这些物质活性的药剂,可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除上述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采取 的方法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7、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1)如图甲,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2)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3)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4)如图丁是由本实验得出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应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 m。8、小明用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器材的规格已标明)。(1)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小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而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已知仅图1中导线①、②或③中的一根发生故障,请指出发生故障的导线,并写出故障名称: 。(2)小明进行了六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在U﹣I图像中描点,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则根据记录的数据和图像可知: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②实验中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 。A.5Ω 2AB.10Ω 2AC.20Ω 1AD.30Ω 1A(3)实验结束后,小明继续对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关系进行探究,画出了对应的U﹣I图像(如图3),请你在图中“①”、“②”或“③”三条虚线中选择正确的一条,并说明你选择的依据 。9、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四个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试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所取样品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0 100.0 150.0 200.0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72.5 120.0 167.5 216.2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 完全反应完了。(2)25.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 g。(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标注必要的数值)。答案1、【解答】解: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月二龙抬头”,此时梅花昂首怒放,而樱花花芽还在孕育中,说明植物开花需要适宜的温度,决定这两种植物开花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温度。故选:A。2、【解答】解:A、烧碱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且能吸水潮解,需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错误;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先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测定的结果不准,错误;故选:A。3、【解答】解:A、图示是一个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B、①树突可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B错误。C、②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C正确。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D错误。故选:C。4、【解答】解: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A、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Q吸=cm△t知,甲液体比热较小,故A错误;B、由图象知: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多,故B正确;C、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误;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B。5、【解答】解:(1)①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若同时能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有碱式碳酸铜存在。②硫酸铜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向反应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用以检验碱式硫酸铜是否存在。故填:气泡产生;BaCl2。(2)③N2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给排除掉,以防影响实验结果,故填: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给排除掉。④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其中氢、碳元素质量比为2:12=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B:△mC=(1):(6)=9:22时,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故填:9:22。6、【解答】解:(1)细胞利用氧气,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猕猴桃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2)通过题干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温度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的影响。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由实验结果可知,1﹣5℃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最弱,保存时间最长,所以1﹣5℃最适宜于贮藏猕猴桃。(3)呼吸作用弱,猕猴桃的储存时间长。所以为猕猴桃喷洒抑制细胞内活性物质的药剂,可以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猕猴桃的保存还可以用保鲜袋储藏的方法,保鲜袋能够抑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1)线粒体;有机物。(2)单一变量;1﹣5;呼吸作用最弱。(3)抑制;降低温度。7、【解答】解:(1)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用B蜡烛代替A蜡烛去和A蜡烛的像进行比较,这是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D正确;(3)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因此当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4)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5m﹣0.4m)=4.6m。故答案为:(1)等效替代法;(2)D;(3)3;(4)4.6。8、【解答】解:(1)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始终为3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已知仅导线发生故障,则图1中导线①发生了断路,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2)①根据U﹣I图像知,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5V正常发光,此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额I=2.5V×0.3A=0.75W;②根据U﹣I图像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5V时,电流为0.1A,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可得此时实验中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25Ω,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30Ω 1A,故选D;(4)由题知,电源电压为3V,灯的U﹣I图像与变阻器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图像交点,表示灯的电压与变阻器的电压相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故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此时灯与变阻器的电压都为1.5V,由下图知,只有图3中的虚线①符合这个条件。故答案为:(1)①;断路;(2)①0.75;②D;(3)①;电源电压为3V,灯的U﹣I图像与变阻器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图像交点,表示灯的电压与变阻器的电压相等,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此时灯与变阻器的电压都为1.5V。9、【解答】解:(1)有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第1次加入50.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5.0g+50.0g﹣72.5g=2.5g、第2次加入 100.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5.0g+100.0g﹣120.0g=5.0g,说明每消耗50.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5g,第3次加入 150.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5.0g+150.0g﹣167.5g=7.5g,第4次加入 200.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5.0g+200.0g﹣216.2g=8.8g,说明第1、2、3次盐酸完全反应,第4次酸有剩余,碳酸钙全部反应。故答案为:稀盐酸;(2)根据(1)中分析25.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8.8g;故答案为:8.8;(3)设25.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需要盐酸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8.8gx=20.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0%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0.0%(4)每消耗50.0g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5g,设生成8.8g二氧化碳时需要盐酸的质量为yy=176g所以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