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10)(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10)(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10)
姓名:_____________
1、(2022 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室温28℃,某人感冒发烧后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人体单位时间内产热增加
B.bc段人体可能出现血管舒张
C.cd段人体可能出汗增多
D.d之后人体可能会加快骨骼肌战栗
2、往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3NaOH+FeCl3=Fe(OH)3↓+3NaCl。则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下对诗句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成因之一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
D.“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雾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4、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  )
A.B. C.D.
5、如图,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小孔与凸透镜光心位置重合),此时光屏上(  )
A.看不到像
B.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以上现象都有可能
6、小明学习压强和浮力知识后,利用水和饮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同一合金块依次浸没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饮料中,g取10N/kg,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后(不接触容器底),容器底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饮料二者的大小关系为:p水    p饮料(选填“>”、“=”或“<”)。
(2)饮料的密度是         kg/m3。
(3)小明进一步分析在合金块浸没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液体密度ρ液关系,图乙中能正确表达二者关系的图象是    (选填“a”、“b”“c”或“d”其中d是较粗的那条弯曲的线)。
(4)根据(3)的分析,小明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则他利用这套器材能测量的液体密度最大值为:      kg/m3。
7、采摘后的草莓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选取100个大小均匀,九成熟的草莓       分成两组,其中A组:常氧(21%氧气)条件,B组:低氧(2%氧气)条件,贮藏温度均为0℃。
(2)在第0、3、6、9天取样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①草莓贮藏不当会影响营养价值,这是因为草莓细胞在贮藏过程中可以进行       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中,会消耗      ,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②本实验探究了       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      条件更适宜于贮藏草莓。
8、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小科和小敏想了解它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钙80%~85%,还含有多种氨基酸。
【活动过程】为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含量,他们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方案一】小科称取10g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g。
计算:反应生成CO2 质量:10g﹣5.4g=4.6g。设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CO2↑+CaO
100 44
m 4.6g 100:m=44:4.6g 解得m=10.5g
CaCO3%=10.5g/10g×100%=105%
【方案二】小敏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小敏将30mL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3g样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g/L)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mL) 220 220 110
(1)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
(3)方案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9、已知:20℃时NH4Cl固体的溶解度为37.2g。下列三组为20℃时氯化铵的溶解实验。
序号 ① ② ③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加入NH4Cl的质量/g 20 35 40
(1)①~③组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2)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③溶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便携式水深测量仪。它主要是由探头A和控制盒B构成,它们之间用有绝缘皮的细导线相连形成回路,如图甲所示。其中探头A是一个底面积为10cm2、高5cm、重2.5N的圆柱体,探头A的底部为压敏电阻R(R与水接触的表面涂有绝缘漆),工作时底部始终与水平面相平,压敏电阻R随表面压力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A和B间的电路连接关系如图丙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为3V,电流表盘改装成深度表(导线的重力与体积均不计)。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探头A缓慢放入水中,求:
(1)探头A刚好全部浸入水中时,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
(2)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是多少N?
(3)将探头投入看似不深的水平池底,静止时(R与池底未紧密结合)导线已松弛,电流表示数是0.4A,则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为多少m?
答案
1、【解答】解:A、ab段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正 确;
B、bc段持续高热,体温相对稳定,但产热量升高,作出的相应条件是增加散热量,以达到体温恒定,则产热总量=散热总量,散热量增加,毛细血管舒张。B正确;
C、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下降,C正确;
D、d点以后,体温恢复正常水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A、由NaOH+HCl=NaCl+H2O,3NaOH+FeCl3=Fe(OH)3↓+3NaCl可知,NaOH→NaCl,因此生成氯化钠质量是一条直线,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同时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不能生成水,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因此水的质量仍然增大,只是增大幅度小一些,该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质量比是120:107,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比和稀盐酸反应小一些,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氧化钠先和氯化氢反应,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氯化氢质量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A、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B正确;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错误;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此时用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替换凸透镜,小孔的位置恰好为原来凸透镜的光心处,像到小孔的距离大于物到小孔的距离,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6、【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合金块在水和饮料中受到的浮力为分别:F浮水=G﹣FB=4N﹣3N=1N,F浮饮料=G﹣FC=4N﹣2.9N=1.1N,即合金块在饮料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当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与它对水的压力为相互作用力,由图可知,杯子为柱形容器,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等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即ΔF=F浮,所以合金块浸没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ΔF水<ΔF饮料,
又因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饮料,所以合金块浸没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为:F=G液+ΔF=m液g+ΔF,所以合金块浸没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水<F饮料,
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由p可知,容器底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水<p饮料;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合金块的体积为:
V=V排水10﹣4m3,
所以饮料的密度为:ρ饮料1.1×103kg/m3;
(3)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G﹣F浮=G﹣ρ液gV排=G﹣ρ液gV,所以F为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减小的一次函数,故c正确;
(4)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合金块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时,合金块受到的浮力最大,即F浮最大=G=4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液体的最大密度为ρ液大4×103kg/m3。
故答案为:(1)<;(2)1.1×103;(3)c;(4)4×103。
7、【解答】解:(1)通过题干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
(2)①细胞利用氧气,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草莓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会消耗有机物。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②通过题干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氧浓度对草莓呼吸强度的影响。
③基础柱状图可见:低氧条件更适宜于贮藏草莓。故答案为:(1)平均。
(2)①呼吸;线粒体;有机物;②氧浓度;③低氧。
8、【解答】解:
(1)墨鱼骨含碳酸钙80%~85%以上,而碳酸钙和盐酸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所以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
(2)墨鱼骨还含有多种氨基酸,高温灼烧时导致氨基酸受热分解碳化,导致剩余固体减少,所以导致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
(3)图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从而减少测量误差。
前两次实验得到的气体为220mL,而第三次只得到110mL,说明此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得到550﹣30mL即0.52L的二氧化碳,其质量为0.52L×2.0g/L=1.04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04g
x≈2.36g
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78.7%。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
(2)墨鱼骨还含有多种氨基酸,高温灼烧时导致氨基酸受热分解碳化;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从而减少测量误差;78.7%。
9、【解答】解:(1)20℃时NH4Cl固体的溶解度为37.2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H4Cl固体37.2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由此可知,①、②所得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③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2)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3)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③溶液中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溶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1%。
故答案为:(1)③;
(2)16.7%;
(3)7.1%。
10、【解答】解:(1)探头A刚好全部浸入水中时,R底部的深度:h=5cm=0.05m,
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05m=500Pa;
(2)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V=Sh=10cm2×5cm=50cm3=5×10﹣5m3,
受到的浮力:
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5×10﹣5m3=0.5N,
探头A处于平衡状态,由F浮=G﹣F′可得,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
F′=G﹣F浮=2.5N﹣0.5N=2N;
(3)由图丙可知,电路为压敏电阻R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电流表示数是0.4A时,由I可得,R的阻值:
R7.5Ω,
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表面受到的压力F=75N,
探头A受到池底的支持力:
F支持=G﹣F浮=2.5N﹣0.5N=2N,
水对A底部的压力:
F水压=F﹣F支持=75N﹣2N=73N,
则压敏电阻受到水的压强:
p′7.3×104Pa,
水的深度:
h′7.3m,
所以,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为7.3m。
答:(1)探头A刚好全部浸入水中时,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500Pa;
(2)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是2N;
(3)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为7.3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