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一目复合判断及其种类①仙鹤的话是复合判断,即“你一张嘴”与“你会掉下去”是由两个判断组成。从逻辑结构看,构成它的基本要素是判断。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从逻辑结构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思考: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有什么区别?探究与分享36页例如:“或者李是凶犯,或者赵是凶犯。”支判断支判断联结词联结词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1.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 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及逻辑结构: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一个复合判断中至少有两个支判断)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3.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第二目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联言判断的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联言判断的结构:联言判断由联结项和联言支两部分组成。例:泰山既雄伟又壮丽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结项 ①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②联结项举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此商品物美价廉示例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析: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并且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言支联言支联结项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每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①其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②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p q p∧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注意: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1、毛泽东既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2、贪污是一种违纪行为,但不是一种违法行为。3、出入校门者,请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真假假3、联言判断的真假(性质)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判断口诀:一假即假,全真才真真假假假有助于人们将人事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拓展】关于联言判断: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反例:孔子是教育家,并且花是红的。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反例:我得了运动会金牌,并且参加了运动会。3、恰当运用联结项。反例: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饱满。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联言判断)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关系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联结项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有助于将多种情况综合起来、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使思考更周密,判断更恰当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全真则真,一假则假课堂小结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含义结构组成真假关系意义生活不仅有酱醋油茶的艰辛,也有诗书琴画的雅趣。不因雅趣而躲避生活的艰辛,也不因琐碎的艰辛而丢掉雅趣。“生活,既是酱醋油茶,又是诗书琴画”,对于此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判断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②如果该判断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③该判断属复合判断中的选言判断,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④该判断属联言判断中的复合判断,联言支同为真,则判断成立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③④A第三目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的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即在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或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2、选言判断的构成选言支 含义: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联结项 ①含义: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②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③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例如: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联结项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由联结项和选言支两部分组成。3、选言判断的分类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1)相容的选言支: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例:黑格尔或者是哲学家,或者是逻辑学家(2)不相容选言支: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例:这场象棋比赛,要么甲赢,要么乙赢,要么和棋。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判断以下判断属于哪类判断?(1)明天或者登长城,或者游香山。(2)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3)老张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4)老张是诗人,或是画家。(5)这场足球赛,要么甲队胜,要么乙队胜,要么踢平。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练一练:(1)相容选言判断①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真,也可以同真。②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则判断必假。4、选言判断的真假(重难点)p q P或者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真真假一真则真,全假则假如:孔子或者是教育家,或者是政治家。①孔子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②孔子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③孔子不是教育家,是政治家。④孔子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政治家。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如:小明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学生。①小明是高中生,也是大学生。②小明是高中生,不是大学生。③小明不是高中生,是大学生。④小明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学生。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判断为假判断为真判断为真判断为假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全真全假皆为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真②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全真或全假4、选言判断的真假(重难点)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 联结项 “或者” “或者......或者......” “是……还是……” “也许……也许……”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是......或是......”(限制二者不可兼得)二者必居其一”真假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区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例:老张要么是诗人,要么是画家。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穷尽选言支)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要么是社会影响不好,要么是家庭不和睦,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联结项选言支常见: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有助于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不能误用相容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要求意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种类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一真即真,全假则假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课堂小结几种事物情况中可断定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如购物支付“要么刷卡,要么现金, 要么扫码”。这一判断( )①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②属于相容选言判断③当且仅当所有选言支都假时结论才为假④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第四目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条件关系的含义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条件关系。(客观的)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2、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即,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例1: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必会下降。例2: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例3:只要生病了,身体就会不舒服。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3、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组成)(1)假言判断组成:(前件、后件和联结项)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联结项组成。①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②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③联结项: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2)常见的联结词:如果…那么…; 只有…才…; …当且仅当…等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会下降前件后件联结项假言判断逻辑结构示意图: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分为4、假言判断的类型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①含义: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②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当……便……;要是……就……;假使……那么……(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寒流来了”这个情况,就会出现“气温下降”的情况。“寒流来了”却“气温没下降”是不可能的。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③真值表:有前必有后 ,有前无后为假,无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前真后假为假 其余均为真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寒流来了 气温下降了寒流来了 气温没下降寒流没来 气温下降了寒流没来 气温没下降√ √√有前件无前件有后件无后件有后件无后件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因为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该判断是假,其余为真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真真假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有下降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练一练C①含义: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才……” “除非……才……”“除非……不……” “没有……就没有……”(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是说,在我国,“年满18周岁”是“有选举权”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年龄不满18周岁”,必然会出现“没有选举权”的情况。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p q 只要p,才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③真值表: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年满18周岁 有选举权年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未满18周岁 有选举权未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有前件无前件有后件有后件无后件无后件因为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假后件真,该判断为假,其余为真。前假后真为假 其余为真有前可能有后也可能无后 ,有后必有前,有后无前为假。√√√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真真真假狄仁杰碰到一个案子,门窗完好无损并且死者毫无反抗的痕迹。他问:“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回答:“根据这种情况,应该是熟人干的。因为只有听到熟人的叫门声,两位高手才会毫无防备的去开门,才会被谋杀。”下列判断与元芳的回答逻辑类型一致的是( )①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有人流离失所②因为成绩进步了,所以老师表扬了他③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贵④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上才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练一练D①含义: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②联结项:“……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无前必无后、无后必无前)(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例: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④真值表: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是偶数 能被2整除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不是偶数 能被2整除不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前件p 后件q 只当且仅当p,则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有前件无前件有后件有后件无后件无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全真全假皆为真,一真一假皆为假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有前无后、有后无前都为假。(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真真假假归纳:假言判断的类型种类 主要内容 真假判断 逻辑形式 联结项 例子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前真后假则假, 其余皆为真 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前假后真则假, 其余皆为真 只有p, 才有q “只有…才…” “没有…就没有…”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全真全假皆为真, 一真一假皆为假。 当且仅当 p,则q “…当且仅当…才…”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随堂练习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 )①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②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鲁迅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④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⑥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联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 ④①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5、假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②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如: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如: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1)原因: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2)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7、 判断的重要性①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假一真则假,全真全假皆为真;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结构组成含义真假关系实质前提“如果...那么...” “只有...才...”“...当且仅当...”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课堂小结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支判断 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赖前件而成立联结词 “并且”“既…又…”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 充分条件:“如果…那么…”必要条件:“只有…才…”充要条件:“…当且仅当…”真假 全真才真,一假就假 相容:一真就真, 全真也真,全假才假 不相容:有且只有一真 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充要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认识角度看),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从实践角度看)。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推理。拓展提升:复合判断及其逻辑性质复合判断含义组成形式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含义构成真假意义含义种类真假意义含义种类真假意义构成课堂小结1、以下有关判断“张老师既教数学,又教物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判断结构是p或者qB.这个判断的联言支判断是“张老师教数学”C.当“张老师又教物理”的判断为假时,联言判断为假D.张老师不可能既教数学,又教物理【答案】C【详解】A:“张老师既教数学,又教物理”为联言判断,判断结构为p并且q,A错误。B:联言支判断有2个,“张老师教数学”“张老师教物理”,B错误。C:当一个联言支(q)为假(0)时,整个联言判断为假(0),C正确。D:“既教数学”同时“又教物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D错误。故本题选C。课堂练习2、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要么是唯物主义,要么是唯心主义,二者必居其一B.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C.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D.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答案】B相容选言判断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据此可知B属于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据此可知A、C两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D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属于假言判断。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