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余姚中学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政治答案(选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7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B D C C C A D A C B D A B D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B A A D C B B C D C A B 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题,共 46 分)28.(1)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要根据当前形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②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考验。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又要克服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④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⑤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中方愿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从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每点 2分,四五两点答出一点即可)(2)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带一路”十年实践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模糊认识,对“一带一路”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化。(2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十年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让我们坚信了“一带一路”的科学性。(2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2分)29.(1)①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1分)因此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形成数字农业劳动者、数字农业劳动资料和数字农业劳动对象(2分)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1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1 分)必须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 分)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就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2分)(2)①姚力文作出延长服务期限,把自己所学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决定是他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1分)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2分)受习总书记回信的鼓励,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姚力文作出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的选择,(1 分)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3分)③姚力文这一价值选择体现出他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用所学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实践,值得广大青年学习。(2分)130、(1)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党从新阶段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探索和遵循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规律。(2分)②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也是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所以,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2分)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是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写到和人民相关的原理 3个即可给 2分,材料 1分,共 3分)(2)①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使人民广泛民主权利的享有和实现的保障,促进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②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的有机统一,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2分)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大会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一委工作报告,在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3分)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代表职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2分)2余姚中学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政治试卷(选考)命题人 马莉 审题人 江晗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7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个好的工程设计与工艺开发必须要处理好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冶金工程的氧化与还原过程;机械运动中的动力与摩擦阻力;土木建筑、构筑物的动与静;各种工程构件所受的载荷与应力等。这说明( )A.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B.哲学为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的总和和知识之源D.任何哲学都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2.2024 年 4 月 3 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 7.3 级地震,福建多地震感强烈,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对铁路、桥梁、隧道及信号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防范次生灾害。面对地震,古人则常举行各种祈祷仪式,寻求上天庇佑。从哲学角度看,两种做法体现了( )A.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3.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床,天上的“床”是理念,是最完美、最真实的床;我们平时睡觉的床是“理念床”的仿制品,很不真实;艺术家画的床,更不真实,几乎是赝品。这反映出这位哲学家( )①把物质具体形态作为世界本原 ②认为世界统一于客观理念③信奉的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④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 年一句新的流行祝福语“龙行龘(dá)龘,前程朤(lǎng)朤”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龘”和“朤”共同营造了一种强烈向上和积极向前的氛围,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能如龙般强大,前程似锦。对此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②如同“心想事成”,祝福语常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③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④祝福语能给人以力量,以鼓舞,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常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从这些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同样是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表明( )A.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B.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D.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6.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①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②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③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④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是不可能“不染其心”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④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成豆苗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8.右图漫画《夸赞》(作者:杨树山)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常规C.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D.要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9.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这体现了( )①人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制订规划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④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某市滨江 5.5 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变成了斑斑遗迹。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梁实秋说:“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这表明( )A.系统离不开要素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C.要素离不开系统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12.下图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警示官员要( )①立足整体,合力推进②不采华名,不兴伪事③分工明确,权责统一④系统优化,通力合作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1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整合多年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发现了鸟类长距离迁徙所依赖的强大记忆能力与关键基因 ADCY8 有关,这是关于鸟类迁徙的世界最新研究成果。这一发现说明( )2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于 2023 年 10 月 8 日圆满落幕。杭州亚运会丰富了竞赛内容,诠释亚洲文化多元之美,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有人认为,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竞技盛会,开展文化展示和交流有喧宾夺主之嫌。这种观点( )①着重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混淆了主次矛盾的关系③未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④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这表明( )①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④终极真理是不可能被推翻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无数人把汗水和心血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而且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今天,我们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使之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因为它反映社会存在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这一制度彰显了社会主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保障了我国创造出举世罕见的发展奇迹和稳定奇迹。这表明( )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有巨大反作用③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④上层建筑服务经济基础会促进生产力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多年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弘扬和践行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精心保护和修复莫高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努力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合理开发。该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表明( )①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价值观决定着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③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对谭嗣同所处的社会现状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这一状况 B.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迫切任务C.中国共产党的解决方案脱颖而出 D.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下列能支撑这一论断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其实现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其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其实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D.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其实现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321.巡视工作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推进巡视工作,表明中国共产党( )A.贯彻群众路线 B.重视自身建设C.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发挥总揽全局作用22.“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③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 ④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3.202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时代楷模”称号。他长期扎根西南边陲,坚持公正司法,珍视民族团结,化解无数“钉子案”,是群众心中的佤山法治“老黄牛”;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秉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是根本”的司法理念,将全部生命奉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他的事迹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 )①不断解放思想,力求与时俱进 ②秉持克己奉公,全心为民服务③深入基层一线,坚持执政为民 ④践行初心使命,发挥模范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全国公安机关“昆仑 2024”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公安部党委要求,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高水准护航美丽中国、保障民生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项行动( )①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 ②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 ④履行着保卫国家安全职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5.2024 年 3 月 4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议程,包括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等。从大会议程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 )①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行使立法权与监督权③行使审议权和决定权 ④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H区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到某村调研。村民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优化农村无障碍设施的立法建议,该建议搭上了立法“直通车”,被法律正式采纳。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赋予地方立法权③人民群众通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立法④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推动立法成果赋能基层自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践行党的执政使命。下列关于党的执政方式判断正确的有( )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科学执政②党提出编纂《民法典》建议,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上升为国家意志——民主执政③中央强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保障粮食安全——依法执政④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依法执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题,共 46 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3 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起点上,我们要增强对“一带一路”科学认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材料二 “一带一路”十年实践,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模糊认识;十年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变局中把握正确的航向,在世界大潮流中破浪前行。(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说明上述讲话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论启示。(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实践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6分)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将数字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全过程,可使传统农业生产力三要素发生改变,形成数字农业劳动者、数字农业劳动资料和数字农业劳动对象三要素,在新的三要素共同作用下进而产生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另外,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就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随着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必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材料二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希望同学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此信的鼓励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专业硕士姚力文做了一个决定:延长一年在浙江衢州低碳农业科技小院的服务期限,要把所学应用于生产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加快培育农业数字新质生产力。(8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姚力文的决定”的认识。(9 分)5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战略机遇、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调查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材料二 2024 年 3 月 5 日至 3月 11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近 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嘱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大会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一委的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客观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起草组充分听取了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其中李强总理多次去基层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和专家、教科文卫体知名人士和党外人士和基层代表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高度关注,通过各种方式提出了大量建议。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的有机统一。(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有关知识,谈谈党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对党员干部提出相关要求的依据。(6分)(2)有人说,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在新时代愈加彰显。结合材料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知识说明其合理性。(9分)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政治答案(选考)(1).pdf 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政治学科选考试卷(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