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学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评价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学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评价卷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学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评价卷
一、精彩补白。
1.(2024五下·威县期中)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   热量,水蒸气变成冰的过程需要   热量。
【答案】吸收;放出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冰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2024五下·威县期中)置身于雾中,我们会感觉到   。在雾中穿行之后,发丝、眉毛上会出现一些   。
【答案】又冷又湿;小水珠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是低温环境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置身于雾中,我们会感觉到又冷又湿。在雾中穿行之后,发丝、眉毛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
3.(2024五下·威县期中)科学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降低   摄氏度。
【答案】6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生活的对流层中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供给的,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获得地面供给的热量越少。原因是对流层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而从下垫面加热大气。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多,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被称为温度垂直递减率。
4.(2024五下·威县期中)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河段,石块越来   ,表面越来越   ,棱角越来越   。
【答案】小;光滑;不明显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具有搬运和冲刷的作用,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石块越来小,表面越来越光滑,棱角越来越不明显。大致情况为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
5.(2024五下·威县期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
【答案】遇冷;云;雾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6.(2023五下·枣强期末)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会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   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   
【答案】沙石;沙洲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对沙洲的认识可知,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沙洲是由于河水从上游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到下游形成的。
7.(2024五下·威县期中)小水滴直接落下或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   。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   。
【答案】雨;雪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小水滴直接落下或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
8.(2024五下·威县期中)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壤受到侵蚀,从而使   、   发生变化。
【答案】地形;地貌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对地球表面会有影响,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壤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9.(2024五下·威县期中)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答案】强降雨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强降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二、明辨是非。
10.(2024五下·巨鹿期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水表面积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水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越大,水分子越容易脱离液体而扩散到空中,蒸发越快。
11.(2023五下·枣强期末)水、水蒸气、冰是不同状态的水,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水和水蒸气、冰尽管形态不同,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2.(2024五下·威县期中)自然界的雾是固体悬浮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题目说法错误。
13.(2024五下·威县期中)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的颗粒大小不一,土壤微粒由小到大可以分为黏土、粉沙、沙、砂砾四种。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更容易被雨水冲走。题目说法正确。
14.(2024五下·威县期中)鹅卵石是在温度,水,植物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鹅卵石因状似鹅卵而得名,是地壳运动后产生的砂石经历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以及在温度,水,植物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15.(2024五下·威县期中)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水不是同一种物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题目说法错误。
16.(2024五下·威县期中)河流上游的碎石块会被水冲到很远的中、下游,这是因为流水的搬运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侵蚀。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流水和风可以使地球表面缓慢的发生变化。河流上游的碎石块会被水冲到很远的中、下游,这是因为流水的搬运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17.(2024五下·威县期中)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地表被侵蚀的开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产生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着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流水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体现在对地表物质的搬运和堆积。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地表被侵蚀的开始。题目说法正确。
18.(2024五下·威县期中)无节制地开荒毁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本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无节制地开荒毁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本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题目说法正确。
19.(2024五下·威县期中)土壤在水中是接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中有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颗粒大的在最下层,颗粒小的在最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题目说法正确。
20.(2024五下·威县期中)夜间,远离地面的物体温度下降更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离地面越近的降温更快,离地面远的降温慢。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题目说法错误。
21.(2024五下·威县期中)只有自然界的力量才能改变地表环境。(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地表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自然界的力量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题目说法错误。
三、择优录取。
22.(2024五下·威县期中)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小雨 B.中雨 C.强降雨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强降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故选C。
23.(2024五下·威县期中)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发生(  )变化。
A.蒸发 B.凝结 C.三态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三态变化。故选C。
24.(2024五下·威县期中)半空中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  )。
A.露 B.霜 C.云
【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故选C。
25.(2024五下·威县期中)霜降是每年10月23 日或24日,是(  )的最后一个节气。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霜降是每年10月23 日或24日,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故选C。
26.(2024五下·威县期中)沙洲是由于流水的(  )形成的。
A.侵蚀、搬运、沉积 B.冲刷 C.浸泡
【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沙洲是水流侵蚀搬运泥沙,在水流变慢时,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A。
27.(2024五下·威县期中)(  )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
A.降雪 B.降水 C.降雨
【答案】B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河流、湖泊、冰川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故选A。
28.(2024五下·威县期中)以下最容易被侵蚀的地表是(  )。
A.坡度大、有植被覆盖
B.坡度小、有植被硬盖
C.坡度大、无植被覆盖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雨水会对土地造成侵蚀。土地坡度对雨水侵蚀有影响,土地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土地坡度越小,侵蚀的就越轻。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坡度大、无植被覆盖是最容易被侵蚀的地表。故选C。
29.(2024五下·威县期中)雾一般在(  )最易出观。
A.午夜至清晨 B.傍晚 C.阴天中午
【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所以雾一般在午夜至清晨温度最低时最易出观。故选A。
30.(2024五下·威县期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于(  )
A.大气层 B.地表水的蒸变 C.云层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于地表水的蒸变。故选B。
31.(2024五下·巨鹿期中)以下人类活动中,(  )是有利于保护地表的行为。
A.土地过度耕种 B.修筑梯田 C.挖土烧砖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保护地表的主要方式有: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化和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和无机化肥的使用量,以及工业废料的直接排放污染,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面积,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要尽量减少非农业的土地使用面积,退耕还林,禁止无限制的畜牧,修筑梯田。
32.(2024五下·威县期中)露和霜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形成春秋季的夜晚
B.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都是无色无味的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露是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当温度升高后,就蒸发消失了。所以露和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故选B。
33.(2024五下·威县期中)影响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通风条件 C.表面积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故选A。
四、综合分析题。
34.(2024五下·威县期中)下图是"河流对地表的作用"示意图,箭头为水流方向。请分析并完成相关题目。
(1)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2)河岸被侵蚀比较明显的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3)泥土、细沙最容易在(  )沉积下来。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大的鹅卵石通常出观在(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答案】(1)A
(2)A
(3)C
(4)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上游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最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
(1)通过分析图片可知,河道上游较窄,水流速度最快。故选A。
(2)水流的流速最快,对河岸的冲刷最严重,土壤最容易流失。故选A。
(3)随着流速的减慢,在河道的下游泥沙容易沉积。故选C。
(4)在自然河流中,比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故选B。
五、学以致用。
35.(2024五下·威县期中)夏天,小宇把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阳台的瓷砖上。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小水珠,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答案】小水珠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夏天,小宇把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阳台的瓷砖上。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36.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沙尘暴?
【答案】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地、过渡放牧,使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大量沙尘会被吹离地面,就会形成沙尘暴。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是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地、过渡放牧,使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大量沙尘会被吹离地面,就会形成沙尘暴。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是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沙尘暴。
六、实验探究。
37.(2024五下·威县期中)看用箭头和文字标示出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写出下列序号所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水循环的环节,将其序号圈出来。
(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会直接影响环节(  )
A.④ B.⑤ C.⑥
(5)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是环节(  )。
A.③ B.④ C.⑤
【答案】(1)提示:在①的直线上面标箭头,在②的直线左边标箭头。
(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提示:圈出①(海洋上方的)、②、③(陆地上方的)、⑤、⑥
(4)B
(5)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在水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海洋里。图中的①是海洋水的蒸发,箭头向上;②是水汽输送,箭头向左。如图:
(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下渗,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3)图中参与海陆水循环的环节是图中的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会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环节⑤地表径流。故选B。
(5)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是降水侵蚀造成的,对应图中的环节⑤地表径流。故选C。
1 / 1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学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质量评价卷
一、精彩补白。
1.(2024五下·威县期中)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   热量,水蒸气变成冰的过程需要   热量。
2.(2024五下·威县期中)置身于雾中,我们会感觉到   。在雾中穿行之后,发丝、眉毛上会出现一些   。
3.(2024五下·威县期中)科学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降低   摄氏度。
4.(2024五下·威县期中)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河段,石块越来   ,表面越来越   ,棱角越来越   。
5.(2024五下·威县期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
6.(2023五下·枣强期末)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会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   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   
7.(2024五下·威县期中)小水滴直接落下或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   。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   。
8.(2024五下·威县期中)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壤受到侵蚀,从而使   、   发生变化。
9.(2024五下·威县期中)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二、明辨是非。
10.(2024五下·巨鹿期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
11.(2023五下·枣强期末)水、水蒸气、冰是不同状态的水,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
12.(2024五下·威县期中)自然界的雾是固体悬浮物。(  )
13.(2024五下·威县期中)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
14.(2024五下·威县期中)鹅卵石是在温度,水,植物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  )
15.(2024五下·威县期中)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水不是同一种物质。(  )
16.(2024五下·威县期中)河流上游的碎石块会被水冲到很远的中、下游,这是因为流水的搬运作用。(  )
17.(2024五下·威县期中)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地表被侵蚀的开始。(  )
18.(2024五下·威县期中)无节制地开荒毁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本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
19.(2024五下·威县期中)土壤在水中是接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
20.(2024五下·威县期中)夜间,远离地面的物体温度下降更快。(  )
21.(2024五下·威县期中)只有自然界的力量才能改变地表环境。(  )
三、择优录取。
22.(2024五下·威县期中)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小雨 B.中雨 C.强降雨
23.(2024五下·威县期中)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发生(  )变化。
A.蒸发 B.凝结 C.三态
24.(2024五下·威县期中)半空中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  )。
A.露 B.霜 C.云
25.(2024五下·威县期中)霜降是每年10月23 日或24日,是(  )的最后一个节气。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26.(2024五下·威县期中)沙洲是由于流水的(  )形成的。
A.侵蚀、搬运、沉积 B.冲刷 C.浸泡
27.(2024五下·威县期中)(  )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
A.降雪 B.降水 C.降雨
28.(2024五下·威县期中)以下最容易被侵蚀的地表是(  )。
A.坡度大、有植被覆盖
B.坡度小、有植被硬盖
C.坡度大、无植被覆盖
29.(2024五下·威县期中)雾一般在(  )最易出观。
A.午夜至清晨 B.傍晚 C.阴天中午
30.(2024五下·威县期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于(  )
A.大气层 B.地表水的蒸变 C.云层
31.(2024五下·巨鹿期中)以下人类活动中,(  )是有利于保护地表的行为。
A.土地过度耕种 B.修筑梯田 C.挖土烧砖
32.(2024五下·威县期中)露和霜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形成春秋季的夜晚
B.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都是无色无味的
33.(2024五下·威县期中)影响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通风条件 C.表面积
四、综合分析题。
34.(2024五下·威县期中)下图是"河流对地表的作用"示意图,箭头为水流方向。请分析并完成相关题目。
(1)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2)河岸被侵蚀比较明显的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3)泥土、细沙最容易在(  )沉积下来。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大的鹅卵石通常出观在(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五、学以致用。
35.(2024五下·威县期中)夏天,小宇把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阳台的瓷砖上。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小水珠,请你帮他解释一下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36.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沙尘暴?
六、实验探究。
37.(2024五下·威县期中)看用箭头和文字标示出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写出下列序号所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水循环的环节,将其序号圈出来。
(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会直接影响环节(  )
A.④ B.⑤ C.⑥
(5)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是环节(  )。
A.③ B.④ C.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吸收;放出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冰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答案】又冷又湿;小水珠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是低温环境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置身于雾中,我们会感觉到又冷又湿。在雾中穿行之后,发丝、眉毛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
3.【答案】6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生活的对流层中大气的热量是地面辐射供给的,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获得地面供给的热量越少。原因是对流层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而从下垫面加热大气。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多,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被称为温度垂直递减率。
4.【答案】小;光滑;不明显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具有搬运和冲刷的作用,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石块越来小,表面越来越光滑,棱角越来越不明显。大致情况为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
5.【答案】遇冷;云;雾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6.【答案】沙石;沙洲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对沙洲的认识可知,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沙洲。 沙洲是由于河水从上游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到下游形成的。
7.【答案】雨;雪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小水滴直接落下或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
8.【答案】地形;地貌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对地球表面会有影响,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壤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9.【答案】强降雨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强降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水表面积越高蒸发越快,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水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越大,水分子越容易脱离液体而扩散到空中,蒸发越快。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冰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水和水蒸气、冰尽管形态不同,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题目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的颗粒大小不一,土壤微粒由小到大可以分为黏土、粉沙、沙、砂砾四种。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更容易被雨水冲走。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鹅卵石因状似鹅卵而得名,是地壳运动后产生的砂石经历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以及在温度,水,植物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题目说法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侵蚀。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流水和风可以使地球表面缓慢的发生变化。河流上游的碎石块会被水冲到很远的中、下游,这是因为流水的搬运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产生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着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流水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体现在对地表物质的搬运和堆积。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地表被侵蚀的开始。题目说法正确。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无节制地开荒毁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本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中有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颗粒大的在最下层,颗粒小的在最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题目说法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离地面越近的降温更快,离地面远的降温慢。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地表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自然界的力量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题目说法错误。
22.【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强降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三态变化。故选C。
24.【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故选C。
25.【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霜降是每年10月23 日或24日,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故选C。
26.【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沙洲是水流侵蚀搬运泥沙,在水流变慢时,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A。
27.【答案】B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河流、湖泊、冰川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故选A。
28.【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雨水会对土地造成侵蚀。土地坡度对雨水侵蚀有影响,土地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土地坡度越小,侵蚀的就越轻。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坡度大、无植被覆盖是最容易被侵蚀的地表。故选C。
29.【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所以雾一般在午夜至清晨温度最低时最易出观。故选A。
30.【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离地面较近的是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于地表水的蒸变。故选B。
31.【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保护地表的主要方式有: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化和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和无机化肥的使用量,以及工业废料的直接排放污染,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面积,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要尽量减少非农业的土地使用面积,退耕还林,禁止无限制的畜牧,修筑梯田。
32.【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露是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当温度升高后,就蒸发消失了。所以露和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故选B。
33.【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故选A。
34.【答案】(1)A
(2)A
(3)C
(4)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上游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最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
(1)通过分析图片可知,河道上游较窄,水流速度最快。故选A。
(2)水流的流速最快,对河岸的冲刷最严重,土壤最容易流失。故选A。
(3)随着流速的减慢,在河道的下游泥沙容易沉积。故选C。
(4)在自然河流中,比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故选B。
35.【答案】小水珠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夏天,小宇把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阳台的瓷砖上。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是由于夜晚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36.【答案】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地、过渡放牧,使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大量沙尘会被吹离地面,就会形成沙尘暴。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是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地、过渡放牧,使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大量沙尘会被吹离地面,就会形成沙尘暴。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自然环境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是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沙尘暴。
37.【答案】(1)提示:在①的直线上面标箭头,在②的直线左边标箭头。
(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3)提示:圈出①(海洋上方的)、②、③(陆地上方的)、⑤、⑥
(4)B
(5)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在水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回到海洋里。图中的①是海洋水的蒸发,箭头向上;②是水汽输送,箭头向左。如图:
(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下渗,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3)图中参与海陆水循环的环节是图中的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4)跨流域调水,修水库会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环节⑤地表径流。故选B。
(5)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是降水侵蚀造成的,对应图中的环节⑤地表径流。故选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