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公正司法 课件(共5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公正司法 课件(共5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公正司法
第三框
必修三
那么,怎样贯彻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公正司法呢?
学习这节课解决我们的疑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导入新课
什么是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的内涵
Part 1
议题一:
议题一
总议题:公正司法 守护公平正义——从聂树彬案说起
01 什么是公正司法?
议题
02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21前对聂树彬的强奸杀人案的审判符合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吗?边看视频边记录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说要想得到一个公平正义的审判结果必须审判程序公正?
议学问题
重要保障
对比聂树彬案原判决与21年后再审
议学提示
原判决中没有达到两个基本:
基本事实不清楚
基本证据不确凿
最后判定聂树斌死罪
程序不公正
结果不公正
21年后再审达到两个基本:
基本事实清楚
基本证据确凿
最后判定聂树斌无罪
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
导致
价值追求
(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地位: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公正司法的内涵
1、什么是公正司法?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要求: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
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
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
①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③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2、公正司法的表现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
突破提升:比较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
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
含义 司法程序方面所表现的公正 案件的处理结果所体现的公正
表现 ①裁判者的独立性 ②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 ③程序过程的公开性 ①无辜者不被处罚
②有罪者受到处罚
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意义 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关系 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重要保障,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
拓展提升: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
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推进公正司法
Part 2
议题一: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议题二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21年后再审聂树彬案为我国如何有效推进司法的公正以怎样的启示?
议学问题
要求:
①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二、推进公正司法
要求: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推进公正司法
要求:
①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②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二、推进公正司法
要求:
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
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二、推进公正司法
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
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
非法证据排除
疑罪从无
罪刑法定
拓展提升: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
二、推进公正司法
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内涵
怎样公正司法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含义
地位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特征
本框小结
课堂练习
1.现实中常常存在“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现象,而电影《第二十条》通过讲述刑法“正当防卫”条款背后的法理人情,传递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正司法必须( )
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构建动态、便民的司法机制
③坚守维护社会公开公平的最后防线
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公正司法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①正确。
②:公正司法需要构建动态、便民的司法机制,但材料主要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②排除。
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是“维护社会公开公平的最后防线”,③排除。
④:公正司法要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正确。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2.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据统计,2022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7万余件,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95万余件,受援人241万余人,提供法律咨询1980万余人次。法律援助有利于( )
①以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②司法机关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③公民能及时获得法律帮助 ④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的氛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题干强调实施法律援助的意义,“以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调公正司法的意义,①不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实施法律援助的意义,“司法机关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是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实施法律援助有利于公民能及时获得法律帮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的氛围,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3.王某在下井救助某热电公司职工时,因窒息昏倒在地,经救治后恢复意识,因医疗、护理产生费用4万余元。王某与热电公司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后诉至法院。当地人民法院认为,法律应鼓励见义勇为行为,王某因此受到的损害应由热电公司承担。当地法院的这一做法( )
①通过司法程序公正促进了司法结果公正
②表明科学立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活动中
④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通过司法程序公正促进司法结果公正,这 个选项虽然符合一般的司法原则,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司法程序是否公正,故①不选。
②:科学立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材 料中没有提到科学立法,故②不选。
③:法律应鼓励见义勇为行为,法 院在处理案件时,不仅依据法律条文,还考虑到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这体现了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活动中。故③正确。
④: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认为热电公司应当承 担王某的损失,这体现了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故④正确。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化被动为主动,强化源头治理,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努力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做到“抓前端、治未病”。这有利于( )
①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增强多元解纷协同性和联动效应
③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推进依法治国,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②③: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有利于在诉讼前解决人民的问题,增强多元解纷协同性和联动效应,也有利于改进人民法院工作,更好为人民服务,司法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②③符合题意。
①: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表明材料不涉及公正司法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①说法错误。
④: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2023年来,浙江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结合实施“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深入推进根治欠薪行动,努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8万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74.4万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4.6亿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可见( )
A.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B.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C.建设法治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D.建设法治和谐社会需要政府严明执法,保障公民的各项权益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A:材料不涉及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排除。
B: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是法律援助,B排除。
C:实施“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可见建设法治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C正确。
D:“保障公民的各项权益”说法绝对,应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D排除。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6.2024年3月29日,唐山相亲强奸案当事人改判无罪。“2018年某男子在相亲当天被控强奸获刑三年,其宁愿不减刑也不认罪一案”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终唐山中院再审以“认定其犯强奸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改判该男子无罪,获赔57余万元。该类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这体现出( )
①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最新成果②法律规范和保障体系在日益完善
③国家治理体系、能力日益现代化④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平反冤假错案的实践案例,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也未体现法律、规范保障体系的完善,故①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唐山相亲强奸案当事人改判无罪,获赔57余万元,该类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这体现出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能力日益现代化,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7.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溪地、草原约804万亩,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113.6亿元。检察机关加强行政公益诉讼工作旨在( )
A.践行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规范权力运行维护公共利益
C.发挥司法机关监督政府作用
D.推动法律实施维护法律尊严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AC:全国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溪地、草原约804万亩,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113.6亿元。体现了检察机关践行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发挥司法机关监督政府作用,但这些都属于做法,不是目的,AC不符合题意。
B:检察机关加强行政公益诉讼工作旨在规范权力运行维护公共利益,B符合题意。
D:检察机关加强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不是维护法律尊严,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8.松绑烟花爆竹“禁放令”、叫停涉嫌犯罪人员亲属“连坐”、纠正破坏房屋承重墙处罚“放水”……这些案例均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共1319件,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827件。加强备案审查( )
①意在树立守法光荣的法治理念
②有利于保障宪法法律严格实施
③能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和权威
④能够构建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材料强调国家加强备案审查,维护法治的统一和权威,未涉及提高公民法治理念层面,①排除。
②:烟花爆竹“禁放令”被松绑、涉嫌犯罪人员亲属“连坐”被叫停、破坏房屋承重墙处罚“放水”被纠正,表明加强备案审查有利于加强法律监督,保障宪法法律严格实施,②正确。
③: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到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共1319件,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827件,可见,加强备案审查能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和权威,③正确。
④:加强备案审查强调国家维护法治统一,保障法律实施;阳光司法强调司法机关开放、透明,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备案审查与构建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无直接联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9.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为新一届特约监督员颁发聘书并提出三点希望:当好“督查员”,发挥好监督作用;当好“协理员”,发挥好智库作用;当好“宣传员”,发挥好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聘任特约监督员( )
①有利于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体制
②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③旨在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
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当好“督查员”,发挥好监督作用,这说明最高人民法院聘任特约监督员有利于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体制,故①正确。
②:人民法院是公正司法的主体,不涉及立法,故②不选。
③: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题干主体是人民法院,故③不选。
④:材料中指出新一届特约监督员要当好“宣传员”,发挥好引领作用,这说明最高人民法院聘任特约监督员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0.2013年,根据刑法修正案有关条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上述关于维护食品安全的司法解释( )
①规范了司法活动
②坚持了依法行政原则
③树立了立法权威
④体现了公正司法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上述关于维护食品安全的司法解释规范了司法活动,①正确。
②: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上述材料涉及的是司法机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树立了立法权威与材料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上述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体现了公正司法原则,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1.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智慧法院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位智能服务,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智慧法院建设( )
①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提升司法公信力
②进一步提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工作效率
③坚持司法为民,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④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智慧法院支持全流程依法公开、全位智能服务,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科技赋能司法,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有利于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①符合题意。
②: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材料强调的人民法院通过科技赋能司法,提高司法机关工作效率,②不符合题意。
③: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工作效率,坚持司法为民,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③正确。
④: 材料强调的人民法院通过科技赋能司法,没有涉及政府,④不选。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12.2024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公众注册登录后就可以查阅。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刑事、民事、行政案例等共计3000多件。此举的意义在于( )
①优化法律服务,回应社会所盼
②凝聚司法智慧,提高办案质效
③保障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④保证司法公正,杜绝暗箱操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案例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新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此举的意义在于优化法律服务,回应社会所盼,①正确。
②: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刑事、民事、行政案例等共计3000多件。此举的意义在于凝聚司法智慧,提高办案质效,②正确。
③:人民法院案例库是对以往司法经验教训的总结,并不能保障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③不符合题意。
④:“杜绝”暗箱操作夸大了人民法院案例库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3.近年来,合肥市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律师、公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三大平台深度融合,让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零距离”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能够( )
①推动法律有效实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③使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促进司法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其行政服务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推动法律有效实施,使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①③正确。
②:材料中强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未体现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②不选。
④:司法机关积极履行职责可以提高司法服务水平,但司法机关不是行政机关,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14.2024年春节期间,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热映,成为贺岁档爆款,“公平正义”也随之成为网上网下讨论的热点话题。人们纷纷表达对“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的渴盼和对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期待,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重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 )
①彰显出国家的本质属性和公民主人翁地位
②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③将推动实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④有利于集中民意民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主人翁地位”说法错误;且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与材料无关,①排除。
②④:随着检察题材电影的热映,老百姓纷纷热议“公平正义”并表达出了对新时代检察精神的渴盼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期待,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重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既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表明国家集中民意民智,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②④符合题意。
③:我国重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将推动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不体现其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15.为推动解决案例指导不规范、不一致和难检索等问题,更好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该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检索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有利于( )
①完善法治监督体系,助力法院审判质效提升
②促进统一裁判规则,保障法律正确、统一适用
③通过司法程序的公正确保实现司法结果的公正
④弘扬法治精神,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D
【详解】①③: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与“完善法治监督体系”、司法程序的公正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该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检索查阅案例库,参考人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说明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有利于促进统一裁判规则,保障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16.2023年9月7日,某市人民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旁听了一起未按约定履行行政协议案。庭审前,该院为代表们准备了起诉状、答辩状、案情简介表等材料,使代表们对该案有了初步了解。代表们认真旁听,并就庭审形象、庭审程序、诉讼引导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评议。人民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旁听旨在( )
①推进公正司法,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
②加强与人大代表沟通,发挥权力机关监督实效
③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透明度,促进公正司法
④捍卫司法权威,构建严密的司法监督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人民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旁听能推进公正司法,但人民法院本身就是独立行使审判权,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大代表旁听评议庭审,意在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改进审判作风,促进司法公正,②正确。
③:人民法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旁改进审判作风,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透明度,促进司法公正,③正确。
④:构建严密司法监督体系,是指司法机关作为监督主体,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而材料强调的是法院是作为监督的客体,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④错误。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