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本课学习,思考如下问题:1.我国各民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是什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要求: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的贡献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开拓辽阔疆域创造灿烂文化培育伟大精神书写悠久历史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海南广西贵州重庆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香港台湾澳门上海天津钓鱼岛北京南海诸岛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思考我国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这些行政区与中央是什么关系?一般行政地方简称“陕”,省会古都西安。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底,全省常住人口3812.62万,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简称“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管辖陆地总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总人口约726.4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香港特别行政区元朗区北区屯门区离岛区大埔区荃湾区沙田区西贡区南区葵青区ABCDEFGHA 深水埗区B 黄大仙区C 观塘区D 九龙城区E 油尖旺区F 中西区G 湾仔区H 东区特别行政区简称“藏”,通称西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首府拉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自治区民族自治地方阿里地区日喀则市那曲地区山南市拉萨市林芝市昌都市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行政区域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地方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拓展】区分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解决民族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自治程度 无自治权 一定的自治权 高度自治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拓展】自治权≠主权含义: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包括管辖权、自卫权、独立权、平等权。基本特征:对外独立自主和对内至高无上。行使: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一定的)自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思考如下问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好处,我们又该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韦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伟大创造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 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原因 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三方针间的联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 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①实行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居住核心内容人大和政府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区由全国人大批准建置,其他由国务院)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自治权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01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02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03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科教文卫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04【拓展】强化补充民族平等≠各民族享受相同的、一样的权利。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也是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繁荣≠同步、同等繁荣≠发展程度相同≠消除民族差别。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保证。自治地方只有三级,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只有两个,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32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要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意义:既保证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怎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意识形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群众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补充:④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⑥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通过本课学习,思考如下问题:1.什么是宗教,宗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对待宗教采取怎样的管理措施。2.我们对待宗教应秉持什么样的态度。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3、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我国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0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④时间0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③派别0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②种类0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①信与不信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拓展】强化补充宗教信仰自由的本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支持信教。即不鼓励、不反对、不强制、不歧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宗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只要宗教存在,其本质就不会变。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努力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和信仰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群众之间的团结,致力于建设中特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上来。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①权责统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④坚持原则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②遵纪守法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③依法管理二、依法管理宗教事物:【拓展】宗教与邪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②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注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现状社会性质:坚持无神论【拓展】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教徒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祭祀、诵经、烧香、礼拜、讲经、布道、弥撒、受礼、终傅、受戒、过宗教节日:在自己家中念经、祈祷、封斋、追思等活动。不正常的宗教活动:在宗教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宗教教徒到非宗教场所(例如学校等)进行传教、宣传有神论。宗教信仰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有整套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制度 没有教义、教规和制度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场所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动场所受国家法律保护 起破坏作用,要制止和取缔【拓展】强化补充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能够进行宗教活动,但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恰恰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坚持独立自主自办不是要阻止宗教领域的对外交往,而是要不受外来干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不意为宗教没有消极作用,而是要引导宗教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3、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3)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宗教?①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②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③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归纳总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方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宗教政策的重要性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我国行政区域设置当堂训练1.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人大、政府、检察院、法院。2.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民族乡属于民族自治地方。3. 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 我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宗教人士应该主动放弃宗教。5. 我们要积极推动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6. 实施各种各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步富裕。7. 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8. 民族平等就是指政治方面的平等,就是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完全实现了平等。当堂训练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表明,我国(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禁止与国外宗教界的一切交往D.宗教信仰完全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可以不受国家法律约束A当堂训练2.一个个佤族村寨,一幢幢新民居成为青山绿水间的靓丽风景,宽敞整洁的硬板路通村到组,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互联网,群众看病、孩子上学不再难。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生活着佤族、汉族、彝族、拉祜族等众多民族兄弟,他们携手书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壮丽篇章。由此可见(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以增强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有助于推动形成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具有优越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当堂训练3.(2021全国乙卷第18题)现行的《宗教事务条例》第58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资产、会计制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其监督管理,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据此,正确的解读是( )①乡级人民政府没有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责②宗教团体需要加强财务活动的规范管理③宗教事务条例不适用于不信教公民④宗教团体应当接受国家的监督管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当堂训练4.(2020年山东卷,8)基诺族在1979年被认定为我国第56个民族。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引导扶持下,基诺族人民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2019年4月,基诺族“整族脱贫”;如今,正朝着全面小康目标迈进。上述材料表明( )①基诺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保障②基诺族乡人民政府在脱贫工作中依法行使自治权③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④我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