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作务五“提高学生的民族融合意识。要求学生理解、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同族裔,接受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维护各族团结一致〞而编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六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第—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 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开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第—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 56个民族是一家。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表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2.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明白各民族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明确新型民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精髓,感受到让全球华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前我们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爱我中华》同学们,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56个星座 56枝花”指的是什么?生答。对,指的就是我们国家的 56个民族。近期,咱们学校要举办“爱我中华——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宣传周活动。这是不同年级学生的宣传任务。(出示一个三到五年级的任务表)咱们四年级的同学主要负责介绍我们的国土和我们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1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看一看大家的筹备成果吧。【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一:走进民族大家庭1. 了解少数民族名称由来。(1)出示统计图: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图。提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20年 11月 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已达 14.4亿人。通过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小结:也就是说汉族人口较多,而其他 55个少数民族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我们统称它们为少数民族。我们国家就是由汉族和 55个少数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1)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2)我国有 55个少数民族,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同胞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调查和采访吧。我们日常生活的区域除了这位同学采访的维吾尔族外,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出示资料:济宁市现有 42个少数民族,6.87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8.2‰,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济宁是一座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城市。生活在济宁市的回族有 5.75 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 83.7%。任城区南部的越河街道、高新区接庄街道王回庄村就是两个回族聚居区。师:是的,我们济宁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和汉族人民一同在各县市区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大杂居”和“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同时,像回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又有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区,这就叫做“小聚居”。济宁市的民族分布情况其实就是我国各民族分布的一个缩影。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结合着《中国民族分布图》,来谈一谈在全国范围内,各民族是怎样分布的吗?师:你的看图能力很强,也能学以致用,很棒,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其实你刚刚说的几个民族人口集中的地方啊,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出示 5个自治区名字和地图)在 16课中我们了解了,民族自治区就是国家为了保障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实行的民族自治的地方。小结:所以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也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活动二:民族平等做主人1.出示人民大会堂开会的照片。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师:是的,我们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虽然少,但也是国家的主人,也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是:我国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做了明确规定,我找同学来读一下。谢谢你,请坐。2. 同学们,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民族平等以及国家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师小结:正是因为我们国家重视民族平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相应的措施。所以各民族间才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活动三:民族团结共繁荣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份资料(课本 129页的活动园),说一说从数字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其他发现吗?小结: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这就会让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2.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在很久以前,各个民族不断的交融,茶马古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再仔细阅读课本 130页活动园,看一看茶马古道促进了哪些方面的民族交融?(学生阅读茶马古道,放背景音)(1)师:我看同学们都已经在课本儿标注出来,谁来交流交流你的答案?大家知道吗?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封锁了我国边疆地区,藏区人民就是通过这条窄窄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将抗日物资输送到了全国各地,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大家还知道哪些民族交流交融的事例?课前,大家从文化、经济、保卫国家三个方面进行了资料搜集。现在先小组内交流,一会我们小组汇报。师:其实就像茶马古道一样,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沿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13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以古丝绸之路为契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十年过去了,它不仅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交融发展,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保卫国家】师:下面我们来分享的是一个家庭两代人坚守玉麦,守卫祖国边疆的故事。大家请看视频。师:一个家庭,两代人,32年的坚守,都是为了守卫我们的祖国!师补充事例师:三年抗击疫情,如今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对面地上课了(配乐,图片旁白)。但我们仍不能忘却那些曾经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湖北成了重灾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九支医疗队赶来支援,这只来自文山州的医疗队,虽然只有 39人,却来自 9个不同的民族。这只拥有 841人的内蒙古医疗队,少数民族队员就有 220人,他们为当地的医护人员献上哈达,送上奶制品,把内蒙古人民的祝福传达给每一位患者。还有这位在方舱医院里跳民族舞解压的哈萨克族姑娘。在抗疫的后方,有为执勤人员送拉面的青海撒拉族小伙子,还有骑着摩托车为医护人员送香蕉的瑶族自治县老百姓。大疫无情人间有爱,各族儿女风雨同舟,共同抗疫,谱写了新时期民族团结的新篇章!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说的真好,正是我们 56个民族团结一心,才打赢了这场疫情攻坚战。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6个民族是一家!4.习言习语,明理导行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我们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是怎样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播放视频。师:同学们,各族人民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我们小学生可以做什么?正如你所说,我们小学生也要为民族团结出一份力!我们 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拓展作业:课下请同学们结合课前调查和课上学习制作一份手抄报,并继续进行“爱我中华”传宣周的筹备,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课后反思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融地理、社会、文化、法治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首先让学生以欣赏《爱我中华》导入,奠定情感基调,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初步感受各民族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地位平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团结的情感。本节课所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四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的分工及配合都十分默契。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经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资料的展示交流,步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充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情景陶醉,理念开放,充分让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的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藏族习俗时,学生还展示了了解的藏族舞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与其他同学的上课兴趣。但是,对于各民族习俗的讲解只是通过 ppt及简单视频的形式进行了泛泛的展示,这是本节课我设计粗条的地方。今后在课堂上要注意尽量多的提供素材,如:回族头巾、藏族哈达等带到教室,让学生有近距离的接触,增加教育的效果;还要注意对课堂时间把握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要有针对性地肯定、鼓励和补充。在讨论展示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将其深化和提升到既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