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9.1 科学立法党的领导爱我中华【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人民至上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三单元逻辑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关键重点基础前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前提关键保障全民守法基础(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公民)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课逻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科学立法,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明确科学立法必须符合实际同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相适应,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立法工作积极为国家立法工作建言献策,并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内涵原则(要求)科学立法内涵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9.1科学立法(1)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2)符合国情和实际(3)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是什么怎么办思维导图1.科学立法的内涵是什么?2.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自主学习】教学重难点7重点科学立法的标准难点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8目录12科学立法内涵如何推进科学立法01科学立法内涵·1983年,围绕“当事人对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社会各界就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被视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2014年,经过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诉讼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为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法律解决方案。·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一、科学立法的内涵1.内涵: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有法可依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有法可依良法善治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即立法质量。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科学立法主要是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立法是法治过程的起点和法治工作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立法的核心关键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的方向)2.科学立法的原则/要求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民法典》分编中,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也有充分体现,传承和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且实行一夫一妻制。有些地方男20岁、女18岁也可以结婚,西藏有些地区可以实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对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2022年,加快推进经济、民生、社会、环保、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立法。制定黄河保护法、学前教育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符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科学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材料:刑法最新修改内容——刑法修正案(十一)最高法强调要贯彻实施好刑法修正案(十一)准确适用关于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打击药品“黑作坊”、高空抛物、抢公交车方向盘、“冒名顶替上大学”、侵犯知识产权等新规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2)立法实效: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利与责任,合理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我国的立法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以上联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军事委员会等有提出法律议案的权利法律议案的审议我国对法律议案的审议分为专门委员会的审议和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两个阶段法律议案的表决我国宪法规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的公布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要求: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3)立法方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国务院相关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知识拓展: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注意: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授权立法注意:1.人大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2.我国立法体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层级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坚持 民主集中制)。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有各种的立法权限;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好各层级的立法权。3.从法律效力高低看: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4.从适用范围看: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有效。(2024·江西·二模)2024年1月1日,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国务院制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六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进步有了更加健全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①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科学立法③国务院作为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适合中国发展的良法④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依法治国总体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02如何推进科学立法(1)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2)具体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依法立法)二、推进科学立法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立法法》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1)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1)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对公民)(2)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国家机关)具体要求: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立法法》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注意: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地位 保证立法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根本途径) 保证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和关键 保证立法质量的根本要求和底线核心 尊重和体现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和法律体系内在要求 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法制统一侧重点 体现立法活动的 科学属性 突出了立法活动的人民属性 强调立法活动的合法属性联系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立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三者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拓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订了2006年出台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针对我省微型企业达到企业总数85%的现状,将条例更名为《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由此可见,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②坚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业必要权力④根据实际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答案归纳:原则(要求)+推进科学立法的三条原则1.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2.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4.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5.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6.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课堂小结内涵标准(原则)科学立法内涵如何推进科学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是什么怎么办科学立法1.(2023·湖北·高考真题)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B3.(2022·山东·高考真题)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海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常委会在已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率先制定了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海南省的条例重点针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等自贸港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北京市则主要强化奥林匹克标志、网络平台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南省的条例完善了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实施机制②北京市的条例体现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地方立法权③海南省的条例提高了海南自贸港在相关领域的治理能力④北京市的条例加强了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网络平台的监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