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积极心理 趣味心理】人生预言家课程信息准备道具:图片材料、文字粘贴材料、学案纸场地要求:教室学生年龄段:初中设计理念通过构建有趣的预言家情境,结合心理情景剧引入课堂内容。借助“发现身边的预言家”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省,让其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发现答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预言家。在介绍自证预言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后,通过图片测验和班级内分享,让学生感受自己惯用的思维方式,思考消极自证预言的成因和影响,将落脚点放在如何改变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上。借助“不要撞上这棵树”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常见的消极自证预言变为积极自证预言,充分利用积极自证预言的力量。最后,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写下对自己的积极预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证预言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能够认识到自己曾经发出的自证预言信号,学会如何减轻消极自证预言的危害,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预言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图片测验和小组讨论,循序渐进地意识到自证预言的魔力和消极自证预言的危害,掌握“变消极为积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消极自证预言产生的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人生态度,培养积极自证的行为方式。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消极自证预言,减轻消极自证预言对自我发展的危害,培养积极自证的行为方式。课程环节:一、谁是预言家二、我身边的预言家三、神奇的自证预言谁是预言家创设故事背景以制造悬念,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发现自己身边的“超能力预言家”。我身边的预言家借助“发现身边的预言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省,让其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发现答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预言家。接着,结合视频介绍自证预言的概念。1. 我身边的预言家(1)【情景扮演,增强体验】邀请同学演绎《深度和紫灵的故事》(2)【个人体验,分享感受】借助学案纸,让学生在第一页纸上根据提示回答“你在面对一项挑战时,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邀请两个同学分享自己所写的内容,教师将学生分享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话的属性(积极/消极),以及这个想法影响事件发展的方向(好/坏)。与学生分享想法出现的频率也会影响事件的影响程度。2. 自证预言的真面目【观看视频,领悟概念】观看自证预言的视频,引出对自证预言概念的介绍。神奇的自证预言1. 预言的前世今生(1)依次展示4张中性图片,让学生将看到图片后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想法记录在纸上,4轮之后回顾所写内容,请同学分享自己写下的第一想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偏积极还是消极的。(2)引导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自己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2. 预言……竟然成真了回顾深度的事例,介绍消极自证预言成真的原因——我们的期望影响了我们对事情的关注点,以及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动机。3. 千万不要撞上这棵树(1)【小组讨论,思维发散】通过 “千万不要撞上这棵树”引入主题,让学生打开面前的信封,针对信封中的消极自证预言,在小组之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思考如何将其变为积极自证预言,每个组写2个意义相同的积极自证预言。小组讨论完后,依次派代表到台上来分享自己小组的答案,教师将纸条贴在黑板上,并给予反馈。(2)【教师讲授,总结收尾】教师介绍改变消极自证预言的三步骤——信念、身体、体验。(3)【趁热打铁,落地升华】让学生大胆写下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积极预言。联盟说:本节课创设出“发现身边的预言家”这一课堂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又借助情景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解读“预言家”背后的心理学知识,引出“自证预言”这一主题。最后,作者借助视频及活动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自证预言”对自身的影响并鼓励学生通过改变消极自证预言实现幸福人生。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是一节趣味性与科学性并存的心理活动课设计。老师说:不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经常听到这类声音:“这次考试一定考不好了”、“我上个普通高中就不错了”、“我很少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一到雨天就倒霉”……这种来自心底的消极声音反映了一个人的潜意识,也无时不刻不在改变着他/她的行为。长此以往,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之前所说的预言竟然真的发生了。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证预言——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这种自证预言是消极的,很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因此,本节课就将通过有趣的预言家情境和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经常下意识说出的“自证预言”,并及时矫正不合理的消极预言,从而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