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温故知新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本课的核心问题——辩证法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两个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3.1)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3.3)
唯物辩证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片面
发展(3.2)
构成、引起
的根本内容
的根本动力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中心议题:
世界的状态是
怎样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要求 学习任务要求
1.4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政治认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公共参与: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理解联系的内涵,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理解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议题情境
2011年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大规模泄露。日本当时为了控制局面,避免大规模爆炸,遏制核辐射扩散,直接用大量海水给核电站降温。这些海水携带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变成了核污水,不能再次使用,也不能直接再排放出去,只能用储水箱存着,过去的10年里,目前堆积的核污水已经超过130万吨。
2023年8月24日起,日本正式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根据东电公布的最新排放计划,2024年4月19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五批福岛核污染水,2024年5月7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称,2024财年第一次、总计第5次的核污染水排海,17天来共向大海排放了约7800吨核污染水。已在四轮排海中,排放了总计约3.12万吨核污染水。
核污水事件主要始末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01 潘多拉之盒-开启
1思考: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思考“潘多拉之盒”开启会出现哪些“灾祸”?
2思考:我们有没有可能屏蔽这些影响?
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屏蔽这些影响么?
联系是客观的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联系的含义
注意:联系≠规律。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P22规律的概念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表现形式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联系的特点:普遍性
事物内部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四面八方”
“前后相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P28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知识巩固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联系。( )
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
x
x

4. 科学家们发现,随着地球变暖,一些温血动物的体形正在发生变化,如一些动物的喙、腿和耳朵越来越大,这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调节体温,这可能是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随着气候变暖,这些动物的体形变化很可能会继续下去。这说明( )
①动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②动物与气候的联系是人为的
③动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
都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早已经存在)
②表现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通过实践产生,有“人化”特点)
如:太阳与地球
如:港珠澳大桥
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P28)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但是可以通过建立新的联系来满足人的主观需要。
方法论:(P29)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知识巩固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①围魏救赵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京沪高速铁路
④南水北调 ⑤沧海桑田变迁 ⑥水滴石穿 ⑦地震、海啸 ⑧人工降雨 ⑨银饰氧化 ⑩宇宙星辰运转
自在事物联系:②⑤⑥⑦⑨⑩
人为事物联系:①③④⑧
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
有专家指出,面对大数据革命,我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大数据之“大”不在于数量之“大”,而在于人类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创造新的价值。上述材料表明( )
①大数据丰富了事物的联系,进而决定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②大数据的价值在于通过发现数据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大数据的形成是根据人的主观需要建立的具体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大数据的形成说明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海鲜还能吃吗?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02 潘多拉之果-应对
3思考:中国如何应对日本排放核污水带来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能任由日方倾倒核污染水。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纠正错误决定,撤销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善意沟通,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接受严格国际监督。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海洋环境,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新疆成功开发盐湖水
模拟“海水”技术
中国在南极发现“海上粮仓”
南极磷虾的储量估计高达10亿吨
南极洲被厚厚的冰雪所环绕,形成了自然屏障,守护着这片净土不受外界干扰和过度捕捞的侵害。就中国而言,我国首次捕捞是在2009年,目前一年的捕捞量为11.8万吨,仅次于挪威,位居世界第二位。
对于中国人来说,饭碗,还是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既不能指望对外贸易,也不能奢望南极水产。
在《“航母”养鱼:中国在深海,悄悄干了一件大事》一文中,正解局介绍,中国利用深海封闭式养殖工船在深海养鱼。
一家中国水产公司在西部地区的沙漠边缘,利用碱地的特质,模拟出了一个人工海水环境,不同的海洋水产品,都可以在这个人工海水环境中生长。并且,这样一个模拟海水养殖技术的试点项目也已经取得了成功!类似罗非鱼、对虾和鲍鱼等海洋水产品,都可以从这个人工海洋渔场养殖出来。
议题情境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什么?新疆?
离海最远的地方?海鲜丰收?
新疆不都是盐碱地沙漠么?
但正是因为这盐碱地,才为模拟海水环境提供了条件,反而使劣势转化成为了优势。
联系的特点:多样性
方法论: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P29
请同学们尝试分析“新鲜”发展有哪些条件?
客观条件 内部联系 有利条件
主观条件 外部条件 不利条件
思维训练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而新疆的尼勒克县基本没有酷暑,环绕天山的喀什河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水深6米以下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0℃以下,这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优质的自然条件。加之科研人员通过“调配”复刻出海水环境,今年新疆产三文鱼(丹麦进口)获得了大丰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靠一手苗种淡化的“绝活”,2019年,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拿下了发明专利,中国5亿亩可利用的盐碱地,正一点点变成新的“大国粮仓”。
不利、客观
有利、客观
内部联系
主观、外部、有利
主观、有利
注意: 条件是可变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同时条件的变化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变化的规律,并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3.1.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03 潘多拉之后-发展
4思考:新疆这突然爆火的“海鲜养殖”刚好解决了大家最为关心的燃眉之急,这是历史的巧合么?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五十年代防洪,六十年代漫灌,七十年代节水,八十年代抗旱,九十年代断流,二十一世纪咋办?”老百姓编的这个顺口溜,就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多年来环境恶化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种状况,上世纪90年代,中央和自治区开始着手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罗布泊本来是寸草不生之地,但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治理,这里慢慢形成了12000多亩的“罗布湖”。
在含有微量盐碱的罗布湖里,本来没法养鱼养虾。但人们把“六月黄”螃蟹投进湖里,只靠“人放天养”,短短5个月后,半野生的“六月黄”就变得蟹肥肉美,鲜香诱人。
有这样的珠玉在前,新疆的“造海运动”很快遍地开花。
5思考:海鲜安全与粮食安全有什么关系?
议题情境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含义不同
整体
部分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空间
时间
1. 互相区别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钟表的计时功能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重视部分在整体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②中央和地方都应树立全局观念,把整体和部分联系起来考察
③要发挥一些关键地方的作用,因为关键部分支配着整体
④地方要明确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有利于落实地方承担的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巩固
D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3)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理解)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木桶理论
覆巢无完卵
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决定成败
海鲜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注意: 整体功能并不总是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具有各部分原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
当各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
当部分以无序、紊乱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战术不当或者配合不当,即使有“球星”在场也难以取胜。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管子·兵法》中说:“和合故能谐。”意思是和睦、团结能促进团队行动的协调,进而达到步调一致的状态。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
A.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统率着整体,整体服从或服务于部分
B
知识巩固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如:人体系统、教育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机构体系、公安系统等,每一个系统或体系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巩固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5.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6.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7.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8.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
×
×
×
×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总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的重要性:主导、统帅、功能、影响
部分的重要性:构成、影响、关键部分决定
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的方法认识事物。
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东数西算”通俗地讲,就是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东数西算”背景下,中国正全面加速算力网络建设,即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通过形成数据中心集群布局,进一步推进算力网络在国家治理、社会民生等更多领域落地应用。加快推动算力网络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知识,说明加快推动算力网络建设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3.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随堂检测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推动算力网络建设是从东西部固有联系中分析把握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各种条件,有利于推进其在国家治理、社会民生等更多领域落地应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发展。
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加快推动算力网络建设坚持了全局观念,掌握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运用综合思维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