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劝告》教学设计
课题 《劝告》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二、评价任务 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目标1)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目标2)
三、学习内容 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了“劝告”、引导学生面对他人的不良言行,使用合适的语气进 行劝告,通过讲道理使别人接受意见,改正错误,从而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教材创设了一个同学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的情境,显然这个同学的行为是不对的,有一定的危险性,作为旁观者应该及时阻止。那该怎么劝呢?教材以泡泡的形式提供了位劝告者不同的说法,并以“你觉得那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为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通过对3者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在劝告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材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炼了对别人进行劝告的要点:一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 责的口吻;二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说话的语气反映的是劝告时 的态度,不要用指责的口吻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也是说话应有的修养和礼仪。多 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体现的是行为与目的的一致性,既然出发点是为了别人好,那么站在 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说话,让被劝者感受到你的真诚,自然更容易接受。 为了更好地练习“劝告”,教材提供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同学进行 劝告,另一个是对爱玩游戏的表哥进行劝告。两个任务的情境和对象都不同,可以有效地 实践本次的口语交际要点,提高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实践成效。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劝告”话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劝说,但对于规劝语言的特点了解的不多,也不规范。 目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劝说能力,但规劝时怎样用真情打动对方、说服别人了解的还不够全面,而对于劝告的策略和技巧掌握的也不够全面。学生的积累不同,语言应用和概括能力也不均等,口头表达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这次交际中,教师尽可能多的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境,尽量让那些交际能力欠佳的学生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视频导入,感知“劝告”。(指向目标1、2)1.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劝告,回忆生活中经历。 全班交流劝告的经历。 1、播放视频:视频故事梗概:有位小朋友 一回家,不洗手就直接拿东西吃。妈妈劝说他。 2在妈妈的劝说下,女儿明白了“吃东西 前先要洗手”的道理。这位妈妈刚刚的行为就是一劝告。(板书:劝告) 在生活中,当我们看到类似的不好的行 为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刚刚听同学的回忆,知道有劝告成功的, 也有劝告不成功的,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劝告是一门学问,正确恰当地劝说,才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板书:更易接受)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学生能认识劝告行为及感受到劝告有效技巧的意义 活动意图说明:视频导入,创设真实的情境,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对“劝告”这样一种交际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环节二:创设情境,练习“劝告”(指向目标1)1.学生思考判断,同桌二人交流想法。 2.全班同学借助表格中的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小组内两两扮演,合作完成这一次劝说。 4.展示劝告:劝说成服功的。 5.学生点评。 1.明确劝告的要点。 (1)看,一位同学正坐在楼梯扶手上往 下滑,瞧他开心的样儿一“哈哈,好刺激,好过瘾啊!”就在这时,有三位大哥哥大姐姐经过,请听他们是怎么说的一(出示书上“劝告”语) (2)如果是你,最不愿意听谁的劝告?又最愿意接受谁的劝告?为什么?你可以借助表格中的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预设: (1)最不愿意听第二位的,不是劝告,感觉像是在教训人,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2)最愿意听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很委婉,关心玩扶手同学的安全。能从对方的角度去说,相信一定能劝告成功。 (3)第一位只说了结果会怎样,语气有点生硬,有可能会劝告不成功。 随机板书: 不指责 多为别人着想 注意语气 小结:看到不当行为时,我们劝告时的语气要委婉,不能生硬,更不能指责批评,要关心别人,从对方的角度着想,劝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出示“小贴士”) 2运用方法,练习劝告。 出示:校园里,小朋友用书包当“武器”互相甩打。 有没有劝说成服功的?表演一下。 (3)师生点评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活动意图说明: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功能指向很明确,通过“表达、倾听、应对”等实践,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例子是精心选择的,要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在学生的评价中概括出劝告的要点,并与“小贴士”的内容呼应,形成劝告 能否成功的标准。最后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是检验学习组内效果的实践过程。 环节三:设置“障碍”,巩固“劝告”(指向目标1、2) 1.小组活动:轮流说,后一个在前一个的基础上可以补充。 2.角色扮演,解决设置“障碍”小组内点评。 ①上课铃已经响起,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如果不闯过去,就要迟到了。 ②前面大人都走过去了,我也随大流,跟在大人后面走,没关系,很安全的。 3.小组推荐优秀组员,汇报学习成果。 4.接受采访表达想法 5.评选“优秀劝导员”。 6.小组活动:一人扮演表哥,组内成员劝说。 7.角色扮演,学生点评 几位学生尝试劝说点评。 评选出“优秀劝导员”。 1.情景一: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1) 教师巡视,可以参与其中,提醒学生用好“小贴士”。 (2)师生点评,以小组为单位,用星星奖励给劝告最成功的同学。 (3)设置“障碍”,多角度劝告。 在生活中,被劝说人并非都是你们身边的小伙伴,也不会都像刚刚这位同学一样,对你的劝说立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的可能是陌生人,还很顾固,偏偏和你对着来,又该怎么劝?谁敢挑 战劝告“顽固派”? (5)师提示:正面劝说,遵守交通规则对自身的好处。反面劝说,不遵守会出现哪些交通事故。举事例,列举出身边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6)采访被劝者: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接受他的劝告? (6)师小结:看来讲出道理,再举出事例,都是为对方着想,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板书:讲道理、举例子。) 2情景二:表哥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预设:学生从影响学习、影响视力、影响身体等方面劝说。有可能会举反面事例劝说。 (1)设置“障碍”,多角度劝告。 如果表哥不愿意听你们的话,他偏偏有自己的理由,又该怎么劝呢? ①师扮演:作业已写好,放松-下,劳逸结合,再说玩电脑游戏,还能开发智力呢! 对于这样的回答,谁愿意上来 劝劝我”? 除了用上刚刚的办法,我们还 可以给表哥提提建议,让他更易接 受。(板书:提建议) ②但表哥的游戏瘾很大,我们提的建议不管用,该怎么办? 师扮演:我已经休息好了,做了眼保健操,还跳望远方,视力不会有问题的。 师生进行点评。 (4)评选出“优秀劝导员”。 能采用用适合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知道讲道理、举例子能使对方容易接受 知道提建议能更让人接受活动意图说明: 课本中的两个事例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劝说时难度不大,如果仅仅止步于此,与生活实际是有脱节的。生活中劝告不可能次次顺利,必定有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制造一些认知冲突,设计一些合乎常理的“障碍”,给予学生真实应对的机会。两次活动,小组内采取不同的方式展开,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话语权。环节四:拓展故事、实践“劝告”(指向目标1、2)1. 学生聆听故事,感受成功劝告的技巧以及成功劝告的作用解决生活问题! 2、学生自由交流:劝说是一门语言艺术,在今天的课堂上学到了哪些本领? 3、生活实践:运用今天学到的小技巧,在生活中去劝劝身边的人。如:爷爷遛狗不套绳、妈妈边打电话边开车,奶奶竟然相信电信诈骗..... 1拓展故事:六尺巷的故事。 大家看,张英的劝说是非常成功的、“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就是提建议、而且话语很随意,口气很轻松,还带有很浓的幽默感。“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索始皇。”这就是举事例、素始皇以苛政著称、一辈子都在拿权夺利,现在又怎样呢、不都不在了吗?就是告诉 家里人不要太看中那些功名利禄之类的东西、争的意义有多大呢?最后竟然各家都让出三尺,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边告。 2总结全课,生活实线。 能够知道劝告时的话语随意轻松并能知道通过劝告技巧(提建议....)使劝告成功 活动意图说明:课堂站束,括展一个家喻户跳的“六尺巷”的故事,感受到张英劝说的独特技巧的同时,育人的价值也隐含其中。课堂联系课外,学到的并不代表会主动在生活中运用、课后的结束语就是鼓励学生“用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六、板书设计 《劝告》 更易接受 不指责 多为别人着想 注意语气 讲道理 举例子 提建议 解决生活问题
作业设计
一、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同学,你更乐意接受谁的劝告?可以借助表格中的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二、评选“优秀劝导员”:如果你看到了下列现象,会怎样劝告呢?选择一个练习吧!
情景一: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情景二:表哥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