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公平正义的守护(26张ppt)-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公平正义的守护(26张ppt)-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北大天才弑母案被执行死刑
2016年2月14日,北大学子吴谢宇母亲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某中学教职工宿舍内,警方经侦查发现,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2019年4月21日,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2024年1月,吴谢宇死刑复核代理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了不核准吴谢宇死刑的法律意见。2024年1月31日,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新课导入: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不仅是立法的要求,更是司法的底线。
思考:案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1.政治认同: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做法,理解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意识。
3.法治观念:认识到制度对于公平的重要性,树立公平正义观念。
4.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平感、正义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教学难点: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
学习目标:
一、坚守公平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2.如何坚守公平?
二、守护正义
3.为什么要守护正义?
4.如何守护正义?
5.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正义?
一、坚守公平
私企员工和国企员工收入差距
运用特权破坏机会公平
正式工与临时工收入差距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破坏规则公平
不排队“加塞”
高考各种竞赛加分
如果面对不公平和非正义的事,都选择了视而不见,沉默不语,我们的社会变成什么样呢?
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①人们总是渴望公平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②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一、坚守公平
①当我们面对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
吴氏闻之,非常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
2.如何坚守公平?
一、坚守公平
阅读感悟P116
创木、打磨、包铜管、定刀口…经过十多道工序,一杆称才算初步制作完成。之后还要反复校准,一天最多只能做两杆。江家姐弟做秤秉承“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几十年坚持做公平秤。在当地菜市场称重,卖方说句“这是江家的秤”,买者都会放心;遇到称量偏差,人们往往用江家的秤解决争端。常有不法商贩找到江家姐弟,愿出大价钱让他们做缺斤少两的“短秤”,都被他们严词拒绝。他们说,秤虽不大,但称的是良心,守的是道义!
2.如何坚守公平?
③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一、坚守公平
面对利益冲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01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02
一、坚守公平
2.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心理
道德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用制度保障公平。(科学立法)
一、坚守公平
在规定权利义务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在分配社会资源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截至目前共纳入失信人673万例。司法机关与公安部、中航信、中铁总联手,把当事人的身份证与其他证照一块绑定,彻底限制其通过各类身份证照来购买机票和火车票。”通过这些措施督促还款,维护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材料体现司法怎样维护公平?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公正司法)
一、坚守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科学立法)
01
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公正司法)
02
一、坚守公平
2.如何坚守公平?
(2)制度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科学立法)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公正司法)
①面对利益冲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2)制度保障公平
一、坚守公平
【个人】
【国家】
二、守护正义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孟子;“牧羊十九载,茹毛饮血不变节”的苏武;“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的关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元景皓;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
二、守护正义
思考:这些人在追求什么?
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追求正义
3.为什么要守护正义?
如果正义遭人诽谤,而我一息尚存有口能辩,却袖手旁观不上来帮助,这对我来说,恐怕是一种罪恶,是奇耻。看起来,我挺身而保卫正义才是上策。 ——柏拉图
二、守护正义
4.如何守护正义?
某日傍晚,某商场职工小孙和小王在外环路上散步,当他们行至某路口时,发现前面有三个歹徒正将一高呼“救命”的青年往路边的树林中拖,欲行抢劫。小孙本想挺身而出保护该青年,但想到对方有凶器,而距电话亭又有500米远,等到报完警公安人员赶到时,歹徒或许早已逃走了。小孙急中生智,让小王跑步到电话亭拨打“110”报警,自己上前装着劝架稳住歹徒。不一会儿警车赶到,两人协助民警将歹徒抓获,使该青年获救。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中哪些行为是正义行为,哪些行为是非正义行为?如何认识小孙的“急中生智”?
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个人)
当非正义行为在身边发生时,当看见别人身处险境需要帮助时,当自身遭遇困难时……你是否想到拨打电话来维护公平正义?
类型 号码 类型 号码 类型 号码
报警 法律咨询 环保投诉举报
火警 铁路客服 城市管理服务
急救 市民服务 食品药品投诉举报
交警 质量技术监督 消费者投诉举报
110
12348
12369
119
12306
12319
120
12345
12331
122
12365
12315
方法与技能:
漫画赏析
我申请审判员回避,因为他是被告的叔叔。
图中的审判员需要回避吗?为什么?
二、守护正义
需要回避,以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这是捍卫正义的需要。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国家)
(1)个人守护正义
(2)司法维护正义
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4.如何守护正义?
二、守护正义
5.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青少年守护公平正义要做到:
①树立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②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二、守护正义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
课堂小结
公平正义的守护
坚守公平
守护正义
坚守公平的原因
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要求
守护正义的原因
坚守公平方法
守护正义的方法
个人维护公平
制度保障公平
个人守护正义
司法维护正义
1.2023年12月27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该标准提出,面向特困人员、残疾人士及受灾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包括社会救助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和扶残助残服务3大类,14个服务项目的服务保障。以上内容表明( )
A.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制度的保障
B.正义的制度只保障少数人利益
C.惩恶扬善才能有效维护弱者尊严
D.保证特权才能够维护社会正义
A
课堂练习
2.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高铁霸座案、吃“霸王餐”逃单摔伤索赔案,让自甘风险者自负其责,让失德乱序者承担后果,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新时代司法定分止争、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努力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主要体现( )
①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遵守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自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法律规定被落在实处。这说明( )
①审判机关运用司法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正当防卫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最后屏障
③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④国家弘扬法治精神,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4.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 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 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 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只有让法对不法一步不让,正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强化道德的规范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只有通过民主程序才能制定良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