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二单元 纹样与生活 第二课 设计纹样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3. 授课时间: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上午第2节4.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纹样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纹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纹样作品。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纹样设计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4. 教学重点: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纹样作品。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纹样的分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纹样,包括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和抽象纹样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2)纹样的构成元素:学生需要学习纹样的基本构成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纹样设计。(3)纹样的设计原则:学生需要掌握纹样的设计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和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进行纹样创作。(4)纹样的创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习纹样的创作技巧,如重复、渐变、发射、旋转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纹样设计。(5)纹样的应用:学生需要了解纹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并能够运用纹样进行创意设计。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纹样作品。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提供丰富的纹样设计素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纹样设计素材,如图片、图案、设计案例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纹样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意性。(2)组织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纹样设计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纹样创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思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思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纹样作品。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4)提供优秀的设计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学习他人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思路和创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和相关的学习辅导资料。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纹样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图片和图表可以包括各种纹样设计的示例,视频可以展示纹样设计的过程和技巧。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可以包括画笔、颜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学生进行纹样设计的实践操作。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分组讨论区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操作台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5. 教学软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软件,如绘图软件、设计软件等,以辅助学生进行纹样设计的实践操作。6. 教学参考书籍: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籍,如设计原理书籍、纹样设计书籍等,以供学生深入学习纹样设计的相关知识。7. 网络资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在线纹样设计教程、纹样设计作品集等,以供学生进行自学和拓展学习。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纹样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纹样设计。2. 新课呈现(20分钟)(1)纹样设计的概念和分类(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纹样设计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和抽象纹样等。(2)纹样设计的构成元素(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纹样设计的构成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示例展示这些元素在纹样设计中的运用。(3)纹样设计的创作技巧(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纹样设计的创作技巧,如重复、渐变、发射、旋转等,并通过示例展示这些技巧在纹样设计中的运用。3. 学生活动(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纹样设计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在创作纹样设计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 巩固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创作一幅纹样设计作品,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5. 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6. 课后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纹样设计作品,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总计:45分钟知识点梳理 1. 纹样设计的概念:纹样设计是指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结合色彩、构图等手法,创造出具有美感和个性的图案。2. 纹样设计的分类:纹样设计可分为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和抽象纹样等。3. 纹样设计的构成元素:纹样设计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彩等,这些元素在纹样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4. 纹样设计的创作技巧:纹样设计的创作技巧包括重复、渐变、发射、旋转等,这些技巧可以增加纹样设计的多样性和美感。5. 纹样设计的应用:纹样设计在不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6. 纹样设计的创作流程:纹样设计的创作流程包括构思、草图、修改、完善等步骤,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7. 纹样设计的审美原则:纹样设计的审美原则包括对称、平衡、对比、和谐等,这些原则可以提高纹样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性。8. 纹样设计的学习方法:学习纹样设计的方法包括观察、分析、实践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纹样设计的技能和创造力。9. 纹样设计的创新思维:纹样设计需要创新思维,通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纹样设计作品。10. 纹样设计的人文素养:纹样设计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教学反思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精美的纹样设计作品,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展示作品时,我应该更多地关注作品的细节和设计理念,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纹样设计的魅力。在新课呈现环节,我详细讲解了纹样设计的概念、分类、构成元素和创作技巧等知识点。但在讲解时,我应该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学生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纹样设计的理解和感悟。但在这个环节,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幅纹样设计作品。但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提高设计水平。在总结反馈环节,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在总结时,我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后作业环节,我要求学生完成一幅纹样设计作品,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但在布置作业时,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设计原理与实践》一书,以深入了解纹样设计的原理和应用。(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纹样设计技巧》系列视频,以学习纹样设计的具体技巧和方法。2. 拓展要求:(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加深对纹样设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实践操作: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美感的纹样设计作品,以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3)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设计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4)解答疑问:教师在课后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主要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纹样设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以及通过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1)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能说出几种不同的纹样设计方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纹样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2)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如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度、交流情况等。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测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试,如选择题、填空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并给出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 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设计作品,从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1)创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意想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纹样设计作品。(2)构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构图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提高学生的构图水平。(3)色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相、明度、纯度等,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4)细节处理: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细节的处理,如线条的流畅度、图形的对称性等,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提高作品的整体美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