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22)姓名:_____________1、(2022 上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内部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B,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和p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pA pB,FA FB。(分别选填“>”、“<”或“=”)2、(2022 北仑区模拟)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如图依次为大棚(图一)、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图二),晴朗的夏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图三)以及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四)。请你联系教材内容学以致用:(1)图三中,能表示图二C过程的曲线为 (填标号)。(2)图四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3、小明同学去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A.玻璃棒靠在滤纸边缘的任一下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2)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其作用是 。(3)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情形中不该出现 (填字母)4、小金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小金先用天平称出空心玻璃管和细铁丝的总质量为100克。(本题中取ρ=1.0×103kg/m3,g=10N/kg)(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为 牛顿,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米3。(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5、(2022 江干区校级二模)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图一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二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一中A点时植物的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2)图一中AB段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填序号)。(3)测定氧气释放速率——叶圆片上浮法(叶圆片制作方法: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实验原理:叶片内含有气体,放入水中,叶片上浮叶片下沉充满细胞间隙,叶片上浮。实验装置:如图三所示(NaHCO3溶液能提供二氧化碳)实验分析:①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可通过 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②为保持单一变量,中间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 。6、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氮化铝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现用图I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检验,使氮化铝样品和NaOH溶液反应:AlN+NaOH+H2O═NaAlO2+NH3↑(氨气极易溶于水)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1)实验有关操作如下:a.往烧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b.从分液漏斗往烧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可选用 (填选项的标号).A.汽油 B.酒精 C.植物油 D.氯化钠(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有人改用图II装置进行同样实验,通过测定烧杯中硫酸的增重来确定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7、如图是温度可调的育苗箱电路,电源电压为36V保持不变,发热电阻R1规格是“24V 40Ω”。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的位置,当R1正常工作时,求:(1)电路中的电流。(2)R2的阻值。(3)育苗箱正常工作5min产生的热量。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科学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若要收集气体B,则可选用如图装置中的 。9、图甲是某款电熨斗,图乙是其电路原理图。R1、R2为发热体。其铭牌如下表所示,通过开关S实现温度控制,S闭合时为高温挡。(1)求R1的阻值;(2)在使用过程中,若电熨斗10min消耗电能1.32×105J,求在这段时间内电熨斗处低温挡工作所用的时间t1和高温挡工作所用的时间t2;(3)为了适应不同室温和更多衣料,小明对电路做了改进,将R2换成滑动变阻器R3,如图丙所示,R1、R3均为发热体。假定电熨斗每秒钟散失的热量Q跟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Δt关系如图丁所示。在一个20℃的房间,要求电熨斗表面保持220℃不变,应将R3的阻值调为多大?型号:HU 15816额定电压 220V 频率 50Hz低温挡功率 100W 高温挡功率 500W答案1、【解答】解:由图可知,A液体的体积要大于B液体的体积,液体A、B的质量相同,根据ρ可知,ρA<ρB;容器为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G=mg,由于A液体的质量等于B液体的质量,所以A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而两个圆柱形容器完全相同、底面积相同,所以由p可知A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等于B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投入两容器中都浸没,且两容器均没有液体溢出,所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即液面升高的高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ΔpA=ρAgΔh,ΔpB=ρBgΔh,由于ρA<ρB,则ΔpA<ΔpB,所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投入两容器中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关系为:pA<pB;根据题意可知,容器质量相同、液体质量相同、小球质量相同,则两个容器的总质量相同,由G=mg可知,两容器的总重力相同,都在水平面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故压力相同,即,FA=FB。故答案为:<;=。2、【解答】解:(1)图三中Ⅰ在白天6点~18点进行,是光合作用,Ⅱ时刻进行,是呼吸作用。可见能表示图二C光合作用的是曲线Ⅰ。(2)图四中,18点即d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即图的d点,超过18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有机物会减少。故答案为:(1)Ⅰ。(2)d。3、【解答】解:(1)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止把滤纸划破,故选项说法错误。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加入沸石(碎瓷片),可以通过孔隙凝聚水蒸气,使成为气泡浮出,防止爆沸,答案为:防止水沸腾得太剧烈而从导管直接流入接受器中,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3)操作③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不该出现。故答案为:(1)A;(2)防止水沸腾得太剧烈而从导管直接流入接受器中,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3)D。4、【解答】解:(1)密度计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浮=G=mg=0.1kg×10N/kg=1N,根据F浮=ρgV排可得,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10﹣4m3。(2)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时,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变,浮力大小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图乙杯中的液面不变,仍在A处。故答案为:(1)1;1×10﹣4;(2)仍在A处。5、【解答】解:(1)图一中,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受光照和湿度等外界条件影响。A点的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图一中,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图二中,5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所以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5、6。图一中AB段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植物叶肉细胞内除了发生5、6的生理过程外,还会发生3、4过程。(3)①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探究叶片在光照下小圆叶片释放氧气的多少,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可通过调节与台灯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②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除了光照以外其它条件应该相同,故为了保持单一变量,中间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的液体温度产生影响。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3、4、5、6(3)①调整台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②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烧杯内的液体温度产生影响6、【解答】解:(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往烧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从分液漏斗往烧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故填:cabd.(2)广口瓶中的试剂X可选用植物油,这是因为氨气不溶于植物油,植物油不溶于水,而汽油易挥发,酒精和氯化钠易溶于水.故填:C.(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无影响,这是因为有多少体积的氨气产生,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中.故填:无影响.(4)不可行,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氨气进入稀硫酸中时,可能有部分氨气来不及和稀硫酸反应就逸出烧杯.故填:否,反应生成的氨气进入稀硫酸中时,可能有部分氨气来不及和稀硫酸反应就逸出烧杯.7、【解答】解:(1)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发热电阻R1规格是“24V 40Ω”,当R1正常工作时通过电路的电流:I0.6A;(2)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1=36V﹣24V=12V,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20Ω;(3)育苗箱正常工作5min产生的热量:Q=W=U1It=24V×0.6A×5×60s=4320J。答:(1)电路中的电流为0.6A;(2)R2的阻值为20Ω;(3)育苗箱正常工作5min产生的热量为4320J。8、【解答】解:根据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A,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无色气体B、固体部分被溶解。根据提供的物质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B为二氧化碳;氯化钡与硫酸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白色不溶物为硫酸钡,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含硫酸钠;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溶液A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存在硫酸铜;所以:(1)白色不溶物的成分是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钙;故答案为: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钙;(2)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3)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若因此要收集气体B,则可选用如图装置中的②;故答案为:②。9、【解答】解:(1)观察图乙可知当S闭合时R2被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此时对应高温挡;由P得R1的阻值为:R196.8Ω;(2)已知时间与所消耗电能,可计算出这段时间电熨斗的平均功率为;P平均220W;因为100W<220W<500W,所以这段时间内电熨斗在100W到500W之间切换;设电熨斗在P1=100W下工作时间为t1,则有W=P1t1+P2(600s﹣t1),即1.32×105J=100Wt1+500W×(600s﹣t1),解得:t1=420s;即电熨斗在P1=100W下工作了420s,在P2=500W下工作了t2=600s﹣420s=180s;(3)由题干可知室温为20℃,电熨斗表面为220℃,则温差Δt=220℃﹣20℃=200℃;观察图像丁可知,在温差为200℃下电熨斗每秒钟散失的热量为400J;则损失热量的功率为:P损400W;要想保持电熨斗表面温度不变,则电熨斗的加热功率P加热=400W;电路丙中的加热功率P加热,即400W,解得R3=24.2Ω。答:(1)R1的阻值是96.8Ω;(2)在这段时间内电熨斗处于高温挡与低温挡相互切换的状态,电熨斗在P=100W下工作了420s,在P=500W下工作了180s;(3)如果要求电熨斗表面温度不变,应将R3的阻值调为24.2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