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29)(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29)(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考前每日一练(29)
姓名:_____________
1、(2022 定海区校级模拟)小宇养了一条小狗,取名“小黑”,小宇为了让小狗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它进行了训练,每次给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几声“小黑”,经过反复的训练,在没有喂食的情况下,只要叫声“小黑”,小狗就会跑过来。下列对“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这种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2、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称量10g氢氧化钠,除要用到托盘天平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有      ,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填写序号)      .
A.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向右移动游码.
3、(2022 镇海区模拟)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A.1:被子植物2:裸子植物3:双子叶植物4:单子叶植物
B.1:基因 2:DNA 3:染色体 4:细胞核
C.1:植物体 2:植物器官 3:植物组织 4:细胞
D.1:人体系统2:器官 3:上皮组织 4:肌肉组织
4、(2022 婺城区一模)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科学家大卫 朱利叶斯和阿登 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人类的各类感受器均分布有神经元(结构如图),请回答: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
(2)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5、如图是小宁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填序号)。
6、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该过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酶起催化作用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4种
B.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D.d点得到的混合物中有2种金属单质
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点燃蜡烛A,用蜡烛B(与A完全相同)替代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①该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因此选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         。
②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1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1 28.50
③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应    
     观察光屏(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
9、小乐通过实验测量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回答问题:
(1)小乐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小乐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损坏了,但她认为不使用电流表也能完成实验,于是她又向老师要了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2个开关,重新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正确连接电路后的实验步骤是:
①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            ,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      (写出字母表达式,用灯泡额定电压U0及R0、U1表示)。
10、资料显示,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受热的情况下会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的硫酸铜固体粉末.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称量洁净而干燥的空坩埚(质量为m克),再称取10克硫酸铜晶体研细后倒在坩埚里;
②把坩埚置于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中央,用小火慢慢加热,直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全部变成白色粉末;
③移去酒精灯,将坩埚放在干燥器里冷却至室温,称量.将坩埚连同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称量,反复进行三次,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数据:
称量次数 1 2 3 4 5
坩埚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克 m+10 m+6.4 m+6.3 m+6.3 m+6.3
根据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实验结果分析,请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到硫酸铜晶体完全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是     克;
(2)该同学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质量分数是       ;
(3)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该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产生
这种偏差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
1、【解答】解:A、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A正确。
B、小狗听到“小黑”跑过来是一种复杂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
C、小狗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C正确。
D、小狗完成这个反射属于复杂反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在玻璃容器内进行称量,用到了烧杯,取药品要用药匙;用托盘天平称量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5g砝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答案为:.烧杯、药匙 B
3、【解答】解: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生物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该选项符合题意。
D、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和动物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答】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答案为:
(1)基本单位。
(2)树突→细胞体→轴突。
5、【解答】解: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而增大水的内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内能的;
(2)当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向左运动,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减小,机械能增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故答案为:(1)热传递;(2)做功。
6、【解答】解: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个消化过程属于化学消化。可见A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3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则得到的固体为Ag,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Zn(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是锌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锌,得到的混合物中有银、铜、锌3种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①透明的玻璃板有透光性,该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因此选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表格中实验时的各组数据都是用同一块玻璃板做实验得到的,第二次实验的数据偏差较大,所以不是因为玻璃板太厚或太薄,而是第二次实验时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故选C。
③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实像可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所以在观察像时,人眼的应该是直接观察光屏。
故答案为: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C;③直接。
9、【解答】解:(1)由乙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示数为0.3A;
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P=UI=2.5V×0.3A=0.75W;
(3)连好电路后,①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即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0;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1;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U1﹣U0;
电路中的电流:I,
故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P额=U额I额。
故答案为:(1)0.75;(2)②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③。
10、【解答】解:(1)由数据可知,第3次称量后,坩埚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所以加热到硫酸铜晶体完全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是(m+6.3)g﹣mg=6.3g;故填:6.3;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质量分数是37%;故填:37%;
(3)理论上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6%,称量的硫酸铜晶体潮湿,导致的水的质量偏大;加热过程中有少量固体溅失,则计算的水的质量偏大等原因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该实验结果偏大.故填:偏大;称量的硫酸铜晶体潮湿,导致的水的质量偏大(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