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3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32)(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32)
姓名:_____________
1、(2022 萧山区一模)刚出芽不久的苦瓜苗用刀切断,仅剩下子叶以下约3厘米左右,然后将切好的苦瓜苗插进一株幼小的南瓜苗劈开的茎中,两天后新的苦瓜苗就能长成,这一技术可以提高苦瓜的抗病性。下列培育技术中与这种苦瓜苗的繁殖方式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番茄的组织培养
B.柳树用枝条扦插成活
C.多莉绵羊通过克隆产生
D.“竹稻”利用竹子开花授粉,进行杂交育种
2、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画出的1kg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实验中实验小组成员严格控制变量,使冰(水)单位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是4.2×103J/(kg ℃)。请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图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冰和水升高温度相同
B.由图可知,第1分钟后冰全部熔化为水
C.0~1分钟时间内该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104J
D.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
4、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向其中先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a点时烧杯中溶液为黄色
B.a~b段发生了中和反应
C.b~c段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
D.d点时烧杯中的溶质有2种
5、(2022 舟山)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
6、(1)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实心金属块的密度。
①他先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
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
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横梁在
水平位置平衡。
②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
③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密度是      kg/m3。
(2)八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
①实验时是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观察并记录被撞木块运动距离的长短。
小球从斜面一定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      。
b.被撞木块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反映出运动小球具有的越大。
②图乙所示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
③分析图乙所示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7、探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对绿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步骤如下:
①选取颗粒完整、大小均匀的绿豆种子,蒸馏水清洗干净后用75%的酒精浸润种子,润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
②将青蒿素粉剂配置成浓度分别为10mg L﹣1、20mg L﹣1、30mg L﹣1、40mg L﹣1、50mg L﹣1和60mg L﹣1的6组溶液,以清水为对照,浸种12h;
③用蒸馏水清洗处理后的种子3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残余的水分,再放入底部铺有圆形滤纸培养皿中,每皿均匀放置种子30粒,保持滤纸湿润,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每天定时定量浇水;
④第14天测量绿豆幼苗的根长和株高,取其平均值记入表格。
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青蒿素浓度(mg L﹣1) 0 10 20 30 40 50 60
根长/cm 12.4 10.4 9.2 8.0 7.5 5.9 4.3
株高/cm 13.5 13.2 12.0 11.4 11.2 10.3 10.1
(1)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实验中,用75%的酒精浸润种子,目的是                 。
(3)根据表格数据,在坐标中画出绿豆幼苗的根长随青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8、某校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H4Cl、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1中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D呈    性(酸、碱、中),原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白色沉淀A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4所得红色溶液D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4)该实验小组实验结束后处理废液时,将无色溶液B、无色溶液F和沉淀E倒在了同一个废液缸里,发现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则废液缸中最终得到的废液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9、小明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实验器材的规格已标明)。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实验中,小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表指针始终处于图2所示位置,则故障是        
               
(3)故障排除后,小明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时开始记录数据,得到小灯泡U﹣I图象如图3所示,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
A.“5Ω 2A” B.“15Ω 2A” C.“25Ω 2A” D.“30Ω 2A”
(4)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R1,小灯泡的阻值变化了△R2,则△R1        
   △R2(填“>”、“<”或“=”)。
答案
1、【解答】解:苦瓜苗的繁殖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方式为无性生殖。
ABC、番茄的组织培养,柳树用枝条扦插成活和“多莉”绵羊通过克隆产生等繁殖过程均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D、“竹稻”利用竹子开花授粉,进行杂交育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属于有性生殖,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故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正确;
D.如果瓶内装满水,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气体应该从b端通入,在a端接量筒,而不是b端接量筒,故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A、由题知,冰在0~1min内,水在4~5min内,加热时间相同,水、冰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知,冰升高的温度为20℃,水升高的温度为10℃,升高的温度不相同,故A错误;
B、由图象得出,0~1min内,冰吸热升温,处于固态,1~4min内,冰处于熔化过程,故B错误;
C、在4~5min内,水吸热升温,由图象得出Δt水=10℃,冰、水质量相同,即m水=m冰=1kg,水吸收的热量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 ℃)×1kg×10℃=4.2×104J,由于水和冰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0~1分钟时间内该冰块吸收的热量为4.2×104J,故C错误;
由图像知0~1min内,冰升高的温度值Δt冰=20℃,在4~5min内,水的温度升高Δt水=10℃,由c可知冰的比热容等于水的比热容的一半,c冰c水4.2×103J/(kg ℃)=2.1×103J/(kg ℃),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a点前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故正确;
B、a~b段发生了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正确;
C、b~c段发生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D、根据分析D中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质有2种,故正确。
故选:C。
5、【解答】(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故答案为体温调节;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包括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热量从体内被带到体表,故答案为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6、【解答】解:(1)①由题可知,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分中央刻度或作用摆动刻度相同;
②由图乙,金属块的质量为:m=20g+5g+2.2g=27.2g;
③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金属块放入量筒后总体积为36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36mL﹣26mL=10mL=10cm3,
所以金属块的密度为:ρ2.72g/cm3=2.72×103kg/m3;
(2)①小球从斜面一定高度由静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
②③图乙实验中小球放置的高度相同,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相同,质量大的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大,说明质量大的小球动能大,由此可知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①左;②27.2;③2.72×103;(2)①越大;②质量;③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7、【解答】解:(1)青蒿素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12x15):(16x5)=9:4,故答案为:9:4。
(2)75%的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实验前进行种子的消毒,可以杀死附在种子上的各种病菌,故答案为:杀死附在种子上的各种病菌。
(3)
4)由实验数据可知,青蒿素抑制绿豆幼苗根和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青蒿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故答案为:青蒿素抑制绿豆幼苗根和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青蒿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故答案为:(1)9:4
(2)杀死附在种子上的各种病菌
(3)
(4)青蒿素抑制绿豆幼苗根和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青蒿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8、【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溶液D加入无色酚酞后显红色,说明溶液D呈碱性;这包固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NH4Cl、Na2SO4;
(2)白色沉淀A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H2O+CO2↑;
(3)由分析可知,步骤4所得红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氢氧化钠、氯化钡和氯化钠;
(4)将无色溶液B、无色溶液F和沉淀E倒在了同一个废液缸里,发现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无色溶液B有2种情况“硝酸钡”和“硝酸钡、硝酸”,沉淀E为碳酸钡,它们倒在同一个废液缸里,沉淀消失并产生气泡,由此可知,无色溶液B中的溶质为“硝酸钡、硝酸”,硝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无色溶液F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则废液缸中最终得到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钡和氯化钠,则废液缸中最终得到的废液中除指示剂外一定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氯离子、钡离子、硝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
(1)NH4Cl、Na2SO4;
(2)BaCO3+2HNO3=BaNO3+H2O+CO2↑;
(3)氢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钡和氯化钡中的一种;
(4)钠离子、氯离子、钡离子、硝酸根离子。
9、【解答】解:(1)因要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故应将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由图2可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图中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了,即接线柱间⑥⑦之间发生了断路;
(3)因电压电压为3V,由图3可知,当灯的电压为0.5V,通过的电流为I=0.1A,因小明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时开始记录数据,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最大电阻:
R滑25Ω,
故选用C“25Ω 2A”的变阻器;
(4)当滑动变阻器电阻R滑变小时,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的电压变小,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由图3知,通过灯的电流也增大,根据P=UI可知,灯的实际功率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灯泡电阻R灯变大;
因通过灯的电流即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故总电阻R变小;
根据R=R滑+R灯可知,只有当R滑的减小量大于R灯的增加量才会让总电阻变小,即△R1>△R2;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
(2)⑥⑦之间发生断路;
(3)C;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