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33)(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33)(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复习每日一练 (33)
姓名:_____________
1、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来判断电阻的大小,先将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后将合金丝拉长再次接入电路,发生的变化是(  )
A.灯泡变暗,电流表读数变小
B.灯泡变暗,电流表读数变大
C.灯泡变亮,电流表读数变小
D.灯泡变亮,电流表读数变大
2、(2022 江干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若b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
B.若b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
C.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②为蛋白质和血细胞
D.若b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3、向盛有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其中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钠
B.b点对应溶液的pH等于7
C.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5.4g
D.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4、近来,新型冠状病毒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严重冲击各地,各国纷纷加强防范。小德结合病毒感染过程绘制了防疫图(如图)。甲、乙、丙、丁4位同学结合着该防疫图发表了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从免疫角度看,该病毒属于抗体
B.乙:密切接触者属于①
C.丙:戴口罩、穿隔离服可以保护②
D.丁:新型冠状病毒仅引发人体③过程
5、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              。
(2)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
A.15° B.25° C.35° D.45°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实验,原因是                    。
6、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解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1号其次,2号清晰区面积最小,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       (填滤纸编号)进行对照。
(3)实验结果表明,          (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兴趣小组将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酸碱性强弱绘制成柱形图,请将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下的柱形图补充完整。
7、实验室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和少量酸雾,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图中的   套装置来净化.其中右瓶中应盛     以除去      .
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9、小金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时意外发现:“当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时,两电压表的读数之和减小。”他产生了疑惑,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用久的普通干电池内部有不可忽略的电阻,可将它看作一个理想电源(电压U恒定,电阻为0)与一个电阻r的串联(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干电池电阻r,他选择了适当器材,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
(1)选用的器材:一个电压表,符合实验要求的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1,导线和开关若干,一节旧干电池。
(2)设计出了如图丙的实验电路图。
(3)请你根据他所设计的电路图,帮他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
(4)请你帮他写出干电池电阻r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10、向一定量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CuCl2溶液,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和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a反应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B.b点和c点溶液中都含3种溶质
C.原溶液中Na2CO3和NaOH的质量比为53:40
D.使d点固体全部溶解,至少加入10%盐酸109.5g
答案
1、【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后,合金丝和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导体的材料和温度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其阻值越大,
所以,将合金丝拉长再次接入电路后,合金丝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BD错误;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合金丝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大,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小,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若b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正确;
B、若b为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所以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从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和从入球小动脉流入的血液相比较,蛋白质和血细胞的总量没有变而水等物质的含量减少,因此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含量会增高。所以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①为蛋白质和血细胞,而不是曲线②,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小肠绒毛吸收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导致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因此若b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加入硫酸沉淀质量增加,说明加硫酸之前溶液中氢氧化钡有剩余,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不能共存,故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中没有硫酸钠,故A错误。
B、由图像bc段沉淀质量不变,说明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点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B错误。
C、cd段沉淀溶解,最终沉淀质量为2.33g,硫酸钡不溶于稀硫酸,该沉淀为硫酸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钡中钡元素质量为氢氧化钡中钡元素质量相等,故氢氧化钡质量为23.3g17.1g,故C错误。
D、cd段沉淀溶解,硫酸钡不溶于硫酸,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故cd段为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抗原,A错误。
B、密切接触者属于②易感人群,B错误。
C、戴口罩、穿隔离服,主要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以起到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故C正确。
D、新冠病毒除了引起③特异性免疫过程,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导致呼吸困难,机体缺氧,甚至死亡,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
(1)图A中挡板水平放置,两小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图B中挡板与斜面垂直放置,两小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为了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斜面倾角为10°、20°、30°时,大钢球、小钢球、木球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斜面倾角为40°、50°、60°时,大钢球、小钢球、木球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所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40°以上,故D符合题意;
(3)体积大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大,即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不同,无法“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
故答案为:(1)B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2)D;(3)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
6、【解答】解:(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所以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故填: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1和4号对照,因1中只有淀粉酶溶液,4中只有稀盐酸,提供对照,可以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3)根据出现清晰区的大小判断催化效果

故答案为:(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2)1和4。
(3)弱碱性;

7、【解答】解:实验室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和少量酸雾,除去酸雾可用碱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应先用碱溶液除去酸雾,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再次会引入水蒸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则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图中的C装置来净化;其中右瓶中应盛浓硫酸,目的是除去水蒸气.
故答案为:C;浓硫酸;水蒸气.
8、【解答】解: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冰;
(3)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不变;晶体;(3)CD。
9、【解答】解:根据实验电路丙图可知,将R1与电源(r)串联起来,将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
当S断开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当S闭合时,电压表测的是R1两端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即可求解。
所以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记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U;②闭合开关S,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1。
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则 ,整理得r。
故答案为:(3)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记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U;②闭合开关S,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1;(4)。
10、【解答】解:A、先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则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oa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故A正确;
B、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a点时,碳酸钠反应完,b点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钡和没有反应的氢氧化钠,是三种溶质,c点时氢氧化钠没有全部反应,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钡,故B正确;
C、产生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19.7g,产生氢氧化铜的质量为24.6g﹣19.7g=4.9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
2NaOH﹣﹣﹣﹣﹣﹣﹣﹣Cu(OH)2
80 98
x 4.9g
x=4g
Na2CO3﹣﹣﹣﹣BaCO3
106 197
y 19.7g
y=10.6g
故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0.6g:4g=53:20,故C错误;
D、设溶解碳酸钡需要10%盐酸的质量为m,溶解氢氧化铜需要10%盐酸的质量为n。
BaCO3﹣﹣﹣﹣﹣﹣2HCl
197 73
19.7g m×10%
m=73g
Cu(OH)2﹣﹣﹣﹣2HCl
98 73
4.9g n×10%
n=36.5g
需要10%盐酸的质量为73g+36.5g=109.5g,故D正确。
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