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知法守法懂法-学会保护自己-10.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学习法制知识规范自身行为SECURITY学习法制知识规范自身行为THEME CLASS MEETINGCATALOG目标01明确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及重要意义。知道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分析该权利的设置目的、主要作用。了解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阐述当事人享有申请回避权的法理基础、重要意义。说出法律援助的含义、意义、获得方式、适用范围与申请程序,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援助的特别规定。0203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学习法制知识规范自身行为THEME CLASS MEETING前言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都依法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在起诉、应诉、审理、判决等各个阶段,司法机关、当事人等均应当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司法机关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案件,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学习法制知识规范自身行为THEME CLASS MEETING01.PART诉讼权利面面观LEGAL SECURITY诉讼权利面面观1、保障诉讼权利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司法机关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办理任何案件均应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的影响,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重要宪法原则在诉讼领域的体现。诉讼权利面面观01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02申请回避的权利03上诉的权利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1)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原因: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法律知识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诉讼。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诉讼权利面面观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实体法所确认的的权利,如民法中的人身权与财产权,消费者权益法中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程序法所确认的权利,如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权、上诉权和辩护权、代理权、申请回避权等。诉讼权利面面观相关链接: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帮助当事人(原告、被告)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诉讼权利面面观含义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这就是诉讼法中规定的回避制度。(2)申请回避的权利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意义有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诉讼权利面面观《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在刑事诉讼中,除上述情形外,如果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应当依法回避。诉讼权利面面观(3)上诉的权利2、当事人的诉讼权利①两审终审: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②上诉自由: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③上诉期限: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是:①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不得上诉或抗诉。②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法院的组织结构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上诉期限 一审判决 (实体) 一审裁定(程序)民事诉讼 15日 10日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10日 5日上诉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时提起,一审裁判就会生效,当事人就会失去上诉权。①裁定是解决诉讼的程序性问题,判决是解决实体法律关系;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②上诉应当提交书面上诉状,口头上诉无效。上诉 申诉 抗诉主体理由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无须任何理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认为确实有错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如提出可以调解,推翻判决的新证据等)上诉、申诉和抗诉的比较学习法制知识规范自身行为THEME CLASS MEETING02.PART寻求法律援助LEGAL SECURITY寻求法律援助1.原因在生活中,一些公民因受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难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从而可能丧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宝贵机会。2.含义和内容(1)含义:国家为保护和促进人权而建立的一种无偿法律服务制度。(2)内容: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3.适用情形(1)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支付劳动报酬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涉及维护英雄烈士人格权益或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寻求法律援助(2)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法定程序,获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或代理。(3)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刑事诉讼法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体现了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程序: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理由。(2)要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4.申请程序与要求寻求法律援助审查办理→→申请THEME CLASS MEETING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