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法治社会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法治社会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内涵: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地位
法治意识
法治实施
实施效果
注意:①法治社会中的“法”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社会道德、自治组织制定的规则和自我约定的契约等等。
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党内法规。
(2)地位: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构建的基础
信法
守法
用法
01. 法治社会的内涵
02. 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特征)
表现:
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法治意识(信法)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法治实施(守法)
02. 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特征)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表现: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解决矛盾。
实施效果(用法)
02. 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特征)
和解
诉讼
仲裁
调解
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第三仲裁机构(具有公认地位的)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通俗理解就是让大家来评评理。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诉讼俗称“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拓展深化:区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网友热议“未成年犯罪”事件
@宇宙无敌美少女:现在的小孩过早接触网络,没有正确的引导,对于法律认识不清。
@每天都要开心啊: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是保护未成年受害者的吗?怎么变成犯罪者逃避罪责的法条了!!!
@momo:三个小恶魔不判死刑就没有天理可讲了,一定要严惩啊!!!
@暴瘦暴富爆好运:难道只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查查家长有没有问题!家长肯定得负责。
@爱笑的小小王:今日我等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他日万一我的孩子发生了这样的事,该向谁寻求帮助啊?
思考:请结合以上网友说辞,谈谈你对《邯郸初中生事件》的认识。(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此类事件应对举措等)
03、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措施)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树意识)
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求:
①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③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④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提水平)
①多元主体: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社会规范: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03、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措施)
社会治理的重心:
在基层、在社区、在村庄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建体系)
具体要求: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03、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措施)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减律师费)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
司法救助(减诉讼费)
咨询电话:12348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全机制)
具体要求: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②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③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03、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措施)
拓展提升 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仲裁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区别 受理机关 由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庭作出裁决 由行政机关受理 由法院受理
适用法律 仲裁委员会依据《仲裁法》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纠纷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则上法院只能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法律后果 对仲裁决定不服,可提起民事诉讼 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 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法
联系 是不同性质的监督,且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 归纳拓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关系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区 别 内涵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具体 表现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具体 要求 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联系 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 ②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和重点,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最高检依法对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的意思是?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02. 法治社会的意义
基础
主体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
目 标
1.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
提示:×。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2.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
提示:×。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3..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
提示:×。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4.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规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提示:×。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5.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提示:×。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易混易错
6.建设法治社会,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法治意识。(  )
提示:×。建设法治社会,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7.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
提示:×。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8.建设法治社会应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
提示:×。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9.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提示:×。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易混易错
11.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落实了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该法的通过将有效维护国家安全,香港将全力聚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创造更繁盛、更美好的未来。由此可见( )
A.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B.香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完全自治
C.香港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D.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更加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详解】A:《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体现了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A符合题意。
B: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B错误。
C:德治主要是指道德发挥作用,材料体现的是法治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体现的是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不是严格实施,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A
课堂训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是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的综合治理体系。这有利于( )
①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实现共治共享
②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
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是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的综合治理体系,强调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实现共治共享,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①②正确。
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仍然是村委会和居委会,并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的是共治共享,没有体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A
课堂训练
3.2024年“3·15”晚会以“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为主题,曝光了作为预制菜“顶流”的梅菜扣肉,个别商家竟然使用“淋巴肉”制作;有些不法商家将黑手伸向火灾发生时给予人们生的希望的干粉灭火器,制造销售不能灭火的灭火器;另外,一瓶5.86万元,宣称喝了能回春、壮阳的“神酒”听花酒、“把客户当成猎物”的婚恋网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营者应该遵循公平、诚信原则,尊重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知情权
②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必须经过仲裁这道法定程序
③实际商品与宣传不相符合等混淆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
④某些商家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④:“3·15”晚会上曝光的商家,或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违背了公平、诚信的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知情权,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①④符合题意。
②:因劳动争议维权时,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消费者维权,不需要先仲裁,②说法错误。
③:“实际商品与宣传不相符合”是违约行为,不是混淆行为,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