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科学精神:坚持辩证思维,明确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公共参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问题导读1.什么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真理只有一个”?2.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如何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4.如何对待真理?新知讲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认识客观对象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现在我们一起总结出真理的含义:(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什么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真理只有一个”?新知讲解区别: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属于认识论。联系: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新知讲解(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人的认识具有差别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新知讲解真理的客观性的原因内容:检验标准: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客观的)社会实践(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因人而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客观性源于物的客观实在性、标准的客观性。新知讲解2.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新知讲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横向的)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对吗?准确应该怎样表述?新知讲解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纵向的)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新知讲解七大毛泽东思想1945十五大邓小平理论1997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十七大科学发展观2007一大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要求: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新知讲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 谬误区别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不能混淆。联系 真理与谬误是统一的。(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但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新知讲解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既有凯歌行进的高潮,也有曲折探索的艰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认识具有反复性新知讲解认识的主体:受具的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客体: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认识具有反复性3.如何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新知讲解思想的力量无远弗届。100年来,党领导人民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认识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宝库。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二者互不兼容。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逐步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二十大报告发出新的号召。——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新知讲解(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虽然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但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新知讲解(3)认识具有上性(1)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3)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轨迹新知讲解不存在终极、永恒真理,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真理不断发展≠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真理但不能由此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内,永远是真理。拓展深化新知讲解小结: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客体、基础),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新知讲解4.如何对待真理?客观性→ 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具体性、条件性→ 坚持发展真理,反对教条主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掌握真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小结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的上升性课堂练习1.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潮性研究。”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2.(2018 江苏高考)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课堂练习C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练习A4.[2018·天津卷] 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课堂练习C5.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之所以要追求真理,是因为 ( )①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课堂练习D6.(2017·全国甲卷)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课堂练习B7.(2017·全国丙卷·T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课堂练习B8.(2020全国1卷)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课堂练习【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课堂练习9.(05·北京卷39)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 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认识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课堂练习(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重要性。(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课堂练习10.(05·全国卷2.39)、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大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课堂练习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件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③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还需要继续深化课堂练习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