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2、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20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贸易发展与金融发展。难点: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必要性。【预习新知】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一战前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世界经济的发展:⑴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⑵影响: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大危机:⑴苏联: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斯大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1937年工业世界第二。⑵资本主义国家:①概况:初期经济有所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②应对:美国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二战。(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⑴国家干预:过经济计划、财政、货币、收入、福利等政策,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⑵科技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⑶存在问题:没有解决基本矛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问题:①体制弊端: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②挫折:1989-1991年,苏东剧变;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①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②改革开放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新兴民族国家经济的发展⑴发展:以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国有和计划;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高速发展。⑵问题: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发展道路充满挑战。4.21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⑴表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⑵问题: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⑶中国应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背景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镜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时间 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意义 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宗旨 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水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的发展(1)服务贸易增长迅速①发展原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②表现: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世界贸易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等12大类。③意义: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2)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提高: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品效相关成本,同时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①宗旨: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②业务: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⑵世界银行:1945年①宗旨: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②业务: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初期用于西欧战后恢复;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2.金融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⑴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⑵表现:非银行机构发展,证券市场扩大;综合金融、跨国金融企业涌现。⑶风险:一旦失控,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⑴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开始;2016年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⑵金融组织:2010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4.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⑴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⑵表现:自动取款机、国际信用卡联网、网络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深化探究】探究一: 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区别(1)以伦敦为中心的不列颠世界金融秩序:二战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的方式建立的,以欧洲为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在伦敦。(2)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世界金融秩序: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通过会议协商的方式建立的,以美国为中心,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向纽约。探究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两大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成立时间 1945年 1945年 1947年宗旨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性质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临时的多边贸易协定影响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确立了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结果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巩固训练】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 )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 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D.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2.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与亚投行的宗旨类似的机构是( )A.关贸总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3.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为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4.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出一种在不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5.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降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B.南北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6.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反映了(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7.有论者指出,目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遍布全球,已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和管理能力可以控制和制约的了,而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与之适应的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体现出( )A.国际经济形成了完善的分工体系 B.国家逐步丧失经济政治管理职能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 D.世界经济多极化要求政治民主化8.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图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9.下表为苏联工业总产量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统计。表格材料说明(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机械制造业 4 2 1 2 1拖拉机 4 2 1 2 1载重汽车 11 6 4 2 1A.苏联经济结构比例的严重失调 B.国际环境为其工业化创造机会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D.苏联工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0.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同年10月,23 国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显著上升,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有所下降,这主要和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发展有关,即二战后美国的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这一时期就业人口比重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和就业率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符合正常的经济发展路径,而非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发生重大变革,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亚投行对经济发展有困难的国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能够为成员国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故选C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债务危机需要短期的资金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正确;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处理贸易纠纷,而且1995年已经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故C项错误;联合国是当今最大的政治组织,与稳定金融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歌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D两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南北差距,而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南北差距是在不断增大而非缩小,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发展”问题,没有涉及“和平”问题,故C项错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特朗普政府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意味着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7.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迫切需要全球范围内国际性协作组织及其制度、机制的出台,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体系的调整,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战后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战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涝胀”时期,为了解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账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并不是“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20世纪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而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排除A项;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20世纪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降低,排除B项;“新经济”的出现带来20世纪9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排除C项。9.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工业化建设的五年计划,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至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被废止,故C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并签订关税协定以降低关税,体现贸易发展的制度化、体系化,D项正确;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不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目的,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