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扩大与最终形成的过程。
2.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变、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建立、新的商品的出现、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等方面说明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3.了解鸦片战争后,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的情况。
【学习重难点】
了解近代以来东西方商业贸易的变化。
认识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预习新知】
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⑴原因:新航路开辟,葡、西、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大规模殖民活动。
⑵表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
2.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⑴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化大生产,需要更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大大改善交通运输;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西方列强实力剧增,加紧殖民扩张,逐步征服亚非拉更多地区。
⑵表现: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⑴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资本输出: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外,还加大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经济。
②瓜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⑵表现: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联系分析
1.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世界市场则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或总体。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城市地位下降;大西洋沿岸南欧、西欧城市崛起。
⑵亚洲新贸易中心形成: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城市
①葡萄牙人: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②西班牙人:开辟从马尼拉至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
2.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⑴商品交易所的出现:1531年,安特卫普;此后,阿姆斯特丹、伦敦等。
⑵银行、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①商业银行: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为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②中央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
③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
⑶特权垄断股份制贸易公司的建立
①建立:17世纪起,英、荷东印度公司;荷、法西印度公司等。
②特权:国家授予垄断对外贸易权;甚至有铸币、军事、外交、行政权。
③影响:垄断贸易,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⑷普通商业公司:
①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②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之后成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3.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引入中国
⑴银行
①外资: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
②自办: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⑵股份制企业和证券机构
①股份制企业: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办,并发行股票。
②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⑶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广州、上海等地。
4.多种类型的商品贸易
⑴一般商品贸易:更多种类的商品出现在商贸领域:商品消费大众化趋势。
⑵奴隶贸易: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运往美洲换取原料和金银。
⑶鸦片走私:18世纪后期起,英、美等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
5.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⑴英国中心格局的形成:
①17世纪以来:英国打败荷兰等国,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②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⑵多中心的新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国打破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深化探究】
探究一: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内涵
(1)商业革命:指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各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逐渐建立;商品贸易种类增多,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传到欧、亚、非三洲,欧洲的马、牛、山羊也传到美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时期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探究二:商业革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各国商贸发展的关系
(1)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商业革命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进一步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伴随着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商业利润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新式机器大量出现,商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通信技术革新—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电报等通信工具的使用拉近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商业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效率也不断提高。工业革命使世界人口、资金、贸易等的往来日益频繁,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巩固训练】
1.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 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 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2.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一航线的开辟( )
A.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
C.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3.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斥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这说明垄断组织( )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 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
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
4.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亚洲人口的膨胀
C.“商业革命”影响 D.工业革命的开展
5.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新航路开辟推动“商业革命”出现 B.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6.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西班牙、英国、法国 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 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7.下图为“三角贸易”路线简图。据此可知,“三角贸易”路线( )
A.以建立全球联系为根本宗旨 B.推动了美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非洲经济结构的优化 D.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8.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9.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商业战争”的失利
10.西门子是德国电气工程行业重要的成员,公司于1897年改组为股份制公司,1903年合并舒克特公司,组建西门子—舒克特公司。1897年购买一块绿地作为工业园区,新址上建成的第一座工厂—西区电缆厂于1899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的建筑包括1905年竣工的维尔纳工厂(公司的通讯工程中心),1906年建成的诺嫩丹的重型号机械厂和发电机厂,以及1913年建成的管理办公大楼。这块地方于1914年正式由官方命名为西门子城。这主要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联合经营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其进口贸易以原材料为主,出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符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际贸易中商品输出的显著特征,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排除B项;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排除C项;此时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马尼拉大机船贸易将东亚、东南亚卷入世界市场,推动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D项正确;材料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当时世界贸易中心是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这一时期亚洲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排除B项;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意味着外来商品在中国当时尚未有巨大市场,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意在说明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故A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美洲的作物传入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所引发的“商业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人口膨胀的问题,故B项铺误;明末大致是l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贸易总额不断上升,结合时间1800—1880年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世界各地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因此可得出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在l5世纪末16世纪初,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A、B两项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并没有主要用于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大量用于购买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它们应被称为“黄金的漏斗”;17世纪,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垄断了航运业,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故荷兰是“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中心地位被取代,是“新航路的受害者”,故D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了“三角贸易”的大致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路线反映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项正确;建立全球联系是客观上的,并不是根本宗旨,故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8.答案:D
解析:题干中“有限责任公司”“不牵连其他责任”等关键信息,重点诠释了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对于市场与投资产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限责任限制了风险,激发了人们投资的热情,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在市场上冒险,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奠定大工厂制基础的并非有限责任制度,而是工业革命,A项错误;虽然题干出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但是材料的侧重点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王室的尊贵地位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财产私有的原则并非从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开始确立,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相关立法,影响了私有财产的原则的确立,C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衰落,这正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与16世纪意大利的衰落无关,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直接打击的是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欧洲封建主,而不是使意大利丧失强国地位的重要因素,故B项错误;意大利当时处干分裂状态,没有发动“商业战争”,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讲的是西门子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涉及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西门子公司形成了垄断组织,且成为垄断组织后西门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所述为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材料的实质,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轻工业,故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