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学习重难点】古代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突出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信息传递的影响【预习新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交通的起源(1)“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定居生活生产后交通的发展: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2.陆路建设:人工道路的铺设(1)古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2)古代中国:①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②汉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④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3.水路建设:运河的开凿(1)古代中国: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②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其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④元代: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2)近代西方: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古代:形成连通中国与亚、非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⑴西汉: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⑵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⑶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远达红海和东非沿岸。2.古代世界⑴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⑵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⑶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⑷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⑴开辟新航路:15世纪末起①概况:达·伽马开辟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开辟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②影响: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⑵开凿运河①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从印度洋到欧洲沿海的航行距离。②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⑴火车与铁路交通的兴起①概况: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之后,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②影响: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各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⑵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⑴轮船的产生与发展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汽船。②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出现大轮船。⑵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①19世纪60年代,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3.汽车的出现: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1)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2)加强了中央集权(3)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1)中国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②郑州:京汉和陀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2)西方①美国纽约:伊利运河将组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②英国曼彻斯特: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唐朝:水驿、陆驿发达,主要邮路有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众多。(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3)清朝:①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③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深化探究】探究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的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交通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2.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的变革(1)原因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运河运输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②工业革命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③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城市化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表现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的出现,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掀起兴修铁路的热潮,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汽船的问世对加强洲际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相继出现多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便于联系、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电报出现,并作为铁路的附属设施不断发展。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摘编自(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规模大,发展迅猛;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蒸汽动力和机械,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为铁路大规模扩张提供可能。(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全国统一的铁路网”“156080荚里”等可以得出特点是规模大,发展迅速,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铁路网;“原因”依据材料“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和所学,可以从美国政府推动、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等角度分析。(2)依据材料中“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几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巩固训练】1.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河,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是( )A.米迪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通海运河 D.巴拿马运河2.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在5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B.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3.据记载,明朝永乐九年,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 )。A.经济形式不同 B.国家制度不同 C.对外政策不同 D.思想文化不同4.“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下列出现在“狂飙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A.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将黑奴贩卖给西班牙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C.最早的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D.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这最能说明( )。1720年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联结运河1761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1762年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1777年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1793年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连通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运河的开通D.运河交通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6.早在20世纪20年代,公路交通打破了城市内与乡间短途运输的界限,进入了19世纪铁路扩张时所退出的领 域。这些为燃料所驱动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90年代被证明技术上是可行的,在商业上也是可以利用的。在19世纪90年代,为公路交通运输提供技术的主要国家是( )A.德国和美国 B.英国和美国 C.德国和比利时 D.美国和意大利7.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8.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9.英国女演员弗朗丝 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10.国家邮政局曾发行《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其意在纪念郑和下西洋( )A.历史悠久 B.和平交往 C.航海创举 D.技术先进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米迪运河,故A项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故B项排除。通海运河属于英国,它的修建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故C项排除。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故D项排除。故选:A。2.答案:B解析:乌鲁克文化泥板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故选B项。3.答案:A解析:中西对待航运的态度不同,中国停止海运,废止漕运,西方积极寻求新航路,本质上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中国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西方则重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早期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的是封建统治,当时中国实行的也是封建统治,排除B项;对外政策的不用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C项;思想文化的不同也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材料“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反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实行机器大生产,因此造成“狂飙时期”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的,故C项错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表格主要介绍了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与工业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项;B项“立足国情”的表述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修建了大量运河,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93年德国人卡尔 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1894 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制造了美国第一辆汽车,故选A项。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水路交通。据材料“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加强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沟通,促使古代政治中心由洛阳向大都北移,故选C项;“解决”说法错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排除A项;“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指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不是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且“文化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的说法错误,坊市制度的限制在宋代已被打破;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的说法错误,宋代依然使用海上丝绸之路;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同时宋代制成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排除。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1830年”“一种新式交通工具”等可得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故B项正确。帆船是传统的交通工具,故A项错误;飞机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从材料“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可以分析出,该邮票意在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创举,故C项正确。三枚邮票中没有体现出历史悠久、和平交往和技术先进,故排除A、B、D三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