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 27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 27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诗句赏析,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什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3
对自由的向往
无法治不自由
第一目
自由的内涵
1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
平等的内涵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4
自主学习
CONTENTS
请一位小组成员投屏展示预习成果,其他同学核对、纠错,快速完成预习检查。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新冠病毒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无法治不自由
为什么人们渴望并追求自由呢?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1、自由的价值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对个人
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对社会
自由
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2、什么是自由(含义)P100
还有:纪律 道德
疫情期间,你“自由”吗?
思考:这些规定是否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侵害袁隆平名誉荣誉案宣判# 2022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被告张某利用境外网络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3、如何正确认识自由/为什么自由要受必要的限制
自由是有限度的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已经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并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
第一百一十五条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三百三十条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
第一千零二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 在新冠肺炎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法治
自由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标定界限、保障实现
既规范又保障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探究与分享
思考:这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
小组讨论
探究与分享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平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爱。
材料一 今年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呼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加强对困境儿童的帮扶,为全方位守护“少年的你”建言献策。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出明确要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思考:这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
课堂笔记:
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含义
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柏拉图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圆桌会议
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
相关链接:(9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 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思平等
思平等
结合视频: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
在适用法律上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上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平等地保护,平等地追究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思平等
结合视频: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
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二、法眼看平等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监察机关监督执纪:2022年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04.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54万件,谈话函询32.5万件次,立案59.6万件。在处分的59.2万人中,受到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省部级53人,厅局级2450人,县处级2.1万人,乡科级7.4万人,一般干部8.3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1.3万人。
二、法眼看平等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本课课堂小结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
不自由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P102-103
法眼
看平等
1.拥有自由的意义?P99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
5.平等的意义?法律上的含义P101
3.自由的内涵及表现?P100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限制?P99-100
课堂检测提升
1.“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在《政府论》中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
A.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B.法律制约并保障人的自由
C.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
B
课堂检测提升
2.某服装店主利用自己的微信和QQ发布了一条2018年春节是世上最冷的春节的虚假信息。发帖者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被当地公安机关处以行政罚款。这说明( )
A.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的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
B.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相对的、不受限制的
C.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D.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发表言论纯属个人私事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