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5分)
海韵中学组织“晓节气,研文化”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阅读下面活动导语,完成1~3题。(4分)
我们的祖先是智而诗意的。他们用精细的刻刀,将一年平淡的日子切割成了二十四
个时段,并用dianjing之笔为每个时段取了名字。二十四节气,是光阴里的禅,yùnyù
了生命与希望,并时时提醒着我们一时光美好,唯有不虚度A不辜负,方对得起大
好的光阴和自然的B(馈赠/回赠)。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A处的标点符号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1分)
B处的词语是
【探节气之源】
4.走进博物馆,同学们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前世今生”。(5分)
资料卡片
图一
立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化的产物,在
立夏
小满

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划分,最初是
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现行是依据太阳在回归
芒种
15
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
划分24等份,A▲
二十四时节
由此诞生。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救科
大雪
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小冒
立秋
立餐

霜降
(1)观察图一,在资料卡片A处补上一段说明性文字。(3分)
白露秋分聚露
▲▲▲
(2)选择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2分)
A.博物馆的李馆长
B.参观博物馆的小海同学
采访对象:

现场采访:
▲▲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0000000
5.走进图书馆,同学们捕捉二十四节气的文学印迹。(7分)
材料一:看那军人担仗启程,杨志和谢督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十五人,离了梁
府,出北京城门,取大陆投东京进发。五里单牌,十里双牌。此时正是五月半①天气…
《水浒传》
材料二:将近夏至时分,第一批蝉出现了。在人来人往、被太阳暴晒、被踩踏瓷实的一
条条小路上,张开着一些能伸进大拇指、与地面持平的圆孔洞。这就是蝉的幼虫从地下深
处爬回地面来变成蝉的出洞口。
《昆虫记》
【注】①农历五月,即一年中第五个月,为仲夏之月。
(1)阅读材料一,结合相关情节,揣测:作者为何将故事的发生安排在“五月半”?(3分)
▲▲▲
(2)阅读材料二,结合作品内容,探究:鲁迅为何称《昆虫记》是“很有益”的书?(4分)
▲▲▲
6.回湖经典,同学们感受二十四节气的万千变化。(9分)
节气里有风物之美。春有“(1)▲,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的生机勃发:夏有“晴川历历汉阳树,(2)▲”(崔颗《黄鹤楼》)的草木葳蕤:秋
有“终古高云簇此城,(3)▲”(谭嗣同《潼关》)的壮阔辽远:冬有“(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生生不息。节气里有人生之美。在人生的夏至时节,
我们应有“(5)▲,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的淡泊从容:在人生的立冬
节令,我们应有“(6)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激昂乐观;在人生的立春时节,我们应有“刚起头儿,(7)▲一,▲”(朱自
清《春》)的憧憬向往。倘若将节气智慧对应人生,生命便有了风骨。
二(60分)
【品节气之韵】
(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7~13题。(24分)
【甲】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乙】

[清]袁枚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冷、惠泉 。常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
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
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龙井,号“莲心”,
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龙井最好,一旗一枪④,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包,每
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石灰,上用纸盖札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全变矣。
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
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山西裴中丞尝语人曰:“余昨日过随
园,才吃一杯好茶。”
鸣呼!公山西人也,能为此言。而我见士大夫生长杭州,一入宦场便吃熬茶,其
苦如药,其色如血。此不过肠肥脑满之人吃槟榔法也。俗矣!
【注】①清和:天气清明和暖。②无来:没有到。③中冷:泉名,在今江苏镇江。惠泉:在今江苏无锡市
惠山。④一旗一枪:茶叶展开时为“旗”,未展开时为“枪”。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0000000九年级学情调研参考答案
1.点睛、孕育(每词1份,共2分)
2.顿号(、)(1分)
3.馈赠(1分)
4.(1)每15度为1等份,每等份为一个时节(要求:说明性文字、读图可得的信息、填入句与后文“二十四时节由此诞生”相衔接)(意近即可,共3分)
(2)示例一:李馆长,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化的产物,你觉得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或:李馆长,你觉得了解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李馆长,你觉得24节气包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内涵?)示例二:小海同学,了解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遗文化,你有什么收获?(或:小海同学,你觉得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现代生活有怎样的意义?)(称呼1分,问题1分,共2分)
5.(1)示例:“五月半”是仲夏之月,天气炎热。正因为高温天气,所以杨志等人在松树林休息、白胜卖酒,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吴用巧计在黄泥冈松林得以实现等情节做铺垫。巧用天时可以展现出吴用等人神机妙算、智谋超群,杨志谨慎、粗暴的性格特点。(天气特点1、结合情节1、“推动情节发展”或者“为下文情节铺垫”1分,意近即可,共3分)
(2)《昆虫记》是一部介绍昆虫生活和习性的科普作品,它让我们了解不同节气中昆虫真实的生存状态,获取很多科学知识,比如蝉的幼虫在夏至时分出洞(其它情节内容亦可);能让我们感受科学家实地观察、反复实验、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给予我们以精神的启迪。比如夏至时分,作者忍受酷热,在人来人往的小路上,观察蝉的幼虫如何出洞的科学精神,一定深深打动每位读者,给予读者以精神的熏染。(一点1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答到2点即可,共4分)
6.(1)乱花渐欲迷人眼(2)芳草萋萋鹦鹉洲(3)秋风吹散马蹄声(4)海日生残夜
(5)静以修身(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每句1分,共9分)
7.上/用纸盖/札住(每停1分,共2分)
8.(1)满(2)旧的(3)尚且(4)告诉(每词1分,共4分)
9.一般人家中怎么(哪)能设置驿站来传送泉水呢?(常人、何、置驿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准确1分,共4分)
10.谷雨时节,春意融融。漫山娇嫩的茶叶芽,泛着淡淡的新绿,茶香萦绕,如烟如雾。采茶人的双手错落有致地采摘着新茶,像少女温柔的指尖轻抚着琴弦。好一幅清新灵动的采茶图!(基本内容正确即得2分)
11.①雨前龙井②清明前龙井③收法(储藏、保存)④一滚便泡,一泡便饮(每点1分,共5分)
12.芳烟、绿嫩、旗枪(1分)。示例一:“芳烟”(“绿嫩”)用茶叶的香味(颜色、质地)来代指茶叶,生动地写出新茶的芳香(新鲜娇嫩)。示例二:旗(枪),将展开(未展开)的茶叶比作旗(枪),生动地呈现茶叶展开(未展开)时的形态(内容1分,表达效果1分,共2分)。
13.(1)甲诗中“并手”“难盈笼”把谷雨采新茶的辛苦与后文“地远劳相送”朋友不计路远以茶赠友的行为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情感,也凸显了“礼轻情意重”的中国文化。
(2)甲诗“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诗人收到新茶就招呼邻居一起试茶,并用落花的泉水煮茶,可见饮茶是诗人与邻居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方式,赞美了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或者围炉煮茶的饮茶文化)
(3)乙文中袁枚详细记录了治茶、选水、茶叶的存放等知识,茶叶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展现了古人对茶文化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4)乙文中袁枚批评了一入官场就吃熬茶的士大夫俗气,认为他们不了解茶文化,没有正确的饮茶,揭示饮茶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抒发自己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每点1分,任答四点,共4分)
14.材料一中,“芒种是耕种忙碌的节气”;海报中农民都在耕种,寓意着此节气为耕种的节气。材料一中,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南方种稻,北方收麦;在海报中既有农民插秧种水稻,在右下角又有麦穗,代表着农忙南北方农民的农事。材料一中,芒种特定的习俗,播种着生活的希望,寄托着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在海报中,一轮晨曦映照下的“芒种”两个字,寓意此节气的希望之意。(任选一点答,文字提炼与读图相结合,共3分)
15.(1)芒种渊源(芒种起源) (2)安苗、打泥巴仗、煮梅,吃君踏菜、祭饯花神。(3)早晚适量运动(每空2分,共6分)
16.(1)不赞同删除。引用古籍,交代了芒种节气的含义,能帮助现场听者了解相关知识;引用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宣讲稿的文学色彩,能激发听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所以不建议删除。
赞同删除。引用部分的文言表达生涩难懂,而宣讲稿要求语言浅显通俗口语化,易于理解,贴近现代生活。所以赞同删除。
(答不赞同,并能从内容与表达效果的角度解释引用的作用(妙处),得3分;答不赞同,理由陈述不完整,得2分;答赞同,能作出合理解释,得2分;只表明观点,无理由或理由表述不合理,得1分。)
(2)叔叔您好,我认为“芒种”节气是有了解的必要的。首先,了解芒种节气,能帮助农民合理安排耕种;其次,了解芒种节气的习俗风俗,能让我们感受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也能激发我们珍惜生活,向往美好;再次,芒种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最后,了解芒种节气,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芒种的气候特点,指导我们进行更好的养生规划,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每点1分,共4分)
17.(1)白杨树(2)湖面冰封(3)由远及近(每空1分,共3分)
18.示例一:选“攻陷”。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予生命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蓬勃气势,表现了作者的惊叹赞美之情。示例二:选“改变”。“改变”一词,写出了大地因生命的喷涌而发生变化。(分级给分。选择“攻陷”,理由充分,4分;选择“改变”,理由充分,2分。)
19.将其他季节之景与冬至之景作对比(1分),突出了冬至之景深沉寥阔的宁静(1分),引出下文作者内心梦幻和不真实的意念(1分),为下文作者想要表达冬至万物都在蓄积、等待蜕变、抱紧生命的主旨铺垫(1分)。(共4分)
20.作者所说的“链条”指的是大自然,意指大自然的各部分是相互勾连的。“最为细微琐屑的部分,透露出的也是某种整体性的信息”,意指大自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部分、细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整个自然生命状态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循环轮回、递嬗运化。比如冬至的景致,单看它,你可能只感到冷寂萧条,但当你放到自然这个整体去看,你可能就会发现沉静下的生命搏动,看到它的身后连接着春的繁盛,夏的张扬,所以作者看冬至景致,感受到的是整个自然的运行与生命的律动。(句子理解2分,结合内容2分,共4分)
21.主题词:冬藏、蓄积、沉静中的希望等。
卷首语:围绕主题、结合阅读感受。
示例:冬日的画卷缓缓展开,万物似乎都陷入了沉睡。然而,在这看似沉寂的表象之下,却正上演着一场生命的奇迹。冰封的河流、地底深处的种子、冰雪中的小草,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冬日的蓄积,只为来年的春暖花开。而这,就叫做“冬藏”。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