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之关系类知识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之关系类知识汇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道德与法治之关系类知识汇总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做法)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做法)
※5.党和宪法、法律的关系?
①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②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④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执政。
6.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7. 党和全国人大的关系:①党领导一切,全国人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②党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8.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9.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増长。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5NzA3ODY4Ng==&mid=2651904891&idx=4&sn=fbc6e70c60e5c035c5ffed28caa38614&chksm=f75ee18ac029689cd6bb647c672d3ee80acf3a0c56c3e23b1ac6fd4cf7127ccbf74040807096&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https: / / mp.weixin. / _blank )
10.人与自然的关系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5NzA3ODY4Ng==&mid=2651904891&idx=4&sn=fbc6e70c60e5c035c5ffed28caa38614&chksm=f75ee18ac029689cd6bb647c672d3ee80acf3a0c56c3e23b1ac6fd4cf7127ccbf74040807096&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https: / / mp.weixin. / _blank ):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11.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2.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13.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实的实现。
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14.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15.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因为法治,每个人都应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应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因为法治,合法的行为得以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惩罚,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让我们崇尚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16.宪法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国家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实质就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依据宪法设立的国家机关,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人民当家作主,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而且需要通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我国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既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又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国家机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统称,具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为实现国家管理目标,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7.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19. 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灵魂,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