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 第3章 运动和力 选择专项练习(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奔驰的骏马的运动 B.植物开花结果C.划过夜空的流星运动 D.地球绕太阳公转2.一木块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如图中关于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正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丙、丁四幅图中,可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的是( )A.只有甲 B.甲、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4.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证明A 点更容易开关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C.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总保持不变,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无关6.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以上现象中哪些摩擦是有用的(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7.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速度约10千米/时B.双脚站立时,人对地面的压强约150帕C.一本七年级下册的《科学》书的重力约2牛D.同学们答题用的黑色签字笔长度约18分米8.如图为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10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下运动的C.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下运动的D.在观众看来,两位运动员都是静止的9.地铁开动后,在地下轨道上飞驰,小金在座位上;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④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如图所示,小实在潜水时到达a、b、c、d四处,其中受到水的压强最小的位置是( )A.a B.b C.c D.d11.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跑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喊,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A.高山距我们1700m B.高山距我们3400mC.高山距我们170m D.高山距我们340m12.如图所示的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因同种原因而增大摩擦的是( )A.图甲足球比赛守门员戴有花纹的手套B.图乙单杠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握紧单杠C.图丙乒乓球拍粘上一层橡胶D.图丁旅游鞋底有凹凸的花纹13.小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C.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D.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14.排球垫球是体育课经常练习的一个动作,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有关排球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排球是静止的B.离开手臂上升,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C.上升到最高点时,惯性消失D.上升速度变慢的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15.重力为100N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它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若s时,作用在物体A上的水平力F大小为20N,则s时,作用在物体A上的水平力F大小为( )A.N B.N C.N D.无法确定16.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线路总长度世界第一。下列有关高铁的设计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高铁铁轨下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压强B.图乙,高铁车厢内的破窗锤的锤头做成锥形,便于增大压强C.图丙,高铁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小空气阻力D.图丁,高铁车厢座椅用软质材料包裹,是为了增大压强17.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测量同一个物体,把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称量时( )A.天平称量结果将变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B.天平、弹簧测力计测量的结果都变小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天平示数不变D.天平、弹簧测力计测量的结果都不变18.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 B.pA第18题图 第19题图19.小乐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Π”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竖直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车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运动路线是曲线C.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始终受水平向前推力20.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21.2022年3月23日,在“天宫课堂”第二课中,宇航员王亚平用“冰墩墩”做了太空抛物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22.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C两点间来回摆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A到C过程中,小球运动状态不变B.小球摆到B点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C.摆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向右匀速直线运动D.摆到C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23.小明用正确校零(吊环在上,挂钩在下的竖直方向校零)的弹簧测力计,以如图所示方法测甲、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体重力都是2NB.甲物体重力是2N,乙物体重力大于2NC.甲物体重力是2N,乙物体重力小于2ND.甲物体重力小于2N,乙物体重力等于2N24.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25.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R和重垂线来辅助检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AB中空气泡在A位置时表示墙面左低右高B.当AB中空气泡在中间位置时表示墙面水平C.重垂线的方向总是与水平面垂直D.墙壁与重垂线平行则表明墙壁是竖直的26.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对照法B.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重来减少货车对路面的损伤,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输液针通常又尖又细,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27.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先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p不变,f变大B.F、f不变,p变大C.F变小,p、f变大D.F、f不变,p变小28.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前20s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错误的是(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作变速运动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第28题图 第29题图29.在力F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带动着小车和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B不受到摩擦力②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B受到向右的摩擦力③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物体A对它向左摩擦力④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30.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重叠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5N和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已知甲的底面积为,重为10N,乙的底面积为,重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强为1000PaB.乙对地面的压力为20NC.甲受到的摩擦力为8N,方向为水平向右D.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答案第2页,共7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 第3章 运动和力 选择专项练习(1)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C C B C A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D B D C A B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D C D A C B B C A1.B【详解】A.奔驰的骏马,相对路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开花结果,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划过夜空的流星,流星相对天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木块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动,因为斜面光滑,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作用;A.图中支持力方向错误,故A错误;B.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B正确;C.图中摩擦力是多余的,故C错误;D.图中重力方向错误,故D错误。故选B。3.B【详解】小球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的作用;小球竖直方向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的力不影响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故甲、丁两图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C【详解】开关门时,在离门轴远的地方比在离门轴近的地方开关门更容易,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选C。5.C【详解】ABC.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与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物体速度增大、静止时,重力不变,故AB错误,C正确;D.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相等,所以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相等,故D错误。故选C。6.B【详解】①人走路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脚的摩擦力,为了防止人走路时摔倒,也要用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此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碍汽车的前进,因此这个摩擦属于有害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碍车轮转动属于有害摩擦;④皮带转动时,主动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带动了皮带的转动,同时皮带与被动轮之间的摩擦带动了被动轮的转动,若这种摩擦力过小,将会出现皮带打滑的现象,因此说这两者之间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综上所述,①④为有益摩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7.C【详解】A.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速度约,故A不符合题意;B.人的体重在6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5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一本七年级下册的《科学》书的质量约200g= 0.2kg,受到的重力约故C符合题意;D.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黑色签字笔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A【详解】AB.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10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时,甲乙的位置没有变,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A正确,B错误;C.以乙为参照物,甲的位置未发生变化,甲是静止的,故C错误;D.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10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时,她们与观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观众为参照物,这两名运动员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9.D【详解】①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小金在座位上,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故②正确,①错误;③④若选站台为参照物,地贴在运动,小金在座位上相对于站台的位置发生改变,他是运动的,故③错误,④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A【详解】水的密度一定,根据p=ρgh知道,液体产生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越大,由图知道,a点位于深度h最小的位置,故该点水产生的压强最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详解】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为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高山与我们间的距离s=vt=340m/s×5s=1700m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2.B【详解】图甲足球比赛守门员戴有花纹的手套,图丙乒乓球拍粘上一层橡胶,图丁旅游鞋底有凹凸的花纹,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图乙单杠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握紧单杠,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3.C【详解】比较“锯齿”状和“平边”状撕开时哪个省力,根据控制变量法,要选择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排球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B.排球离开手臂上升,手没有对排球施加力,所以不会受到手对它向上的托力,故B错误;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惯性不会消失,故C错误;D.排球离开手臂上升,只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重力,因而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D。15.B【详解】由图像可知,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行,内物体静止,5s后物体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内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当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滑动摩擦力不变,受到的水平力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则水平力F大小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D【详解】A.铁轨下铺设枕木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高铁车厢内的破窗锤的锤头做成锥形,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高铁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差阻力,降低列车运行时的空气阻力,使得速度更快,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高铁车厢座椅用软质材料包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7.C【详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所以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即天平示数不变;由于月球的引力小于地球的引力,所以物体到月球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8.A【详解】由图知,三容器内液体深度hA =hB=hC,因为ρ盐水>ρ清水>ρ酒精所以pA>pB>pC故选A。19.B【详解】A.以车为参照物,小球向上弹出,与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球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故A错误;B.以地面为参照物,车和小球一起运动,有一定的水平速度,小球被弹出时,在竖直方向上也有一定的速度,加上重力作用,故小球做的是曲线运动,故B正确;C.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向前的速度,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且离开车后不再受到推力,故D错误。故选B。20.C【详解】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足球受到木板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对木板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木板的形变是由于足球产生的弹力造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足球发生弹性形变,向下恢复原状,对木板产生向下的弹力,即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1.A【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条件,物体不受力在现象中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故A正确;B.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而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时,相当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故B错误;C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不论物体是否受力,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故CD错误。故选A。22.D【详解】A.从A到C过程中,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弧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B.小球摆到B点时,不是静止状态,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则受到的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摆到B点时,小球的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此时若细线断开,小球由于惯性会向右运动,同时受到重力作用会向下运动,因此,小球将向右下方做曲线运动,故C错误;D.摆到C点时,它的速度为零,相当于静止状态,此时若细线断开,因受到重力的作用,小球将竖直下落,故D正确。故选D。23.C【详解】甲的测量方法正确,所以甲物体重力是2N,乙弹簧测力计示数2N是乙物体和弹簧测力计外壳重力之和,所以乙物体重力小于2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D【详解】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v乙=2m/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B.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甲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故D符合题意。故选D。25.A【详解】A.当A端高,空气泡向左运动,所以当AB中空气泡在A位置时表示墙面左高右低,故A错误,A符合题意;B.当AB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泡将在中间,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就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所以重垂线的方向总是与水平面垂直,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重锤线总是竖直向下的,墙壁与重锤线平行则表明墙壁是竖直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C【详解】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故A错误;B.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重来减少货车对路面的损伤,即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图甲、乙符合题意,故B错误;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用到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D.输液针通常又尖又细,是利用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因此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故D错误。故选C。27.B【详解】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由可得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变大;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f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8.B【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甲车到参照物的距离不断减小,即甲车在靠近;乙车到参照物的距离不断增大,即乙车在远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二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和乙在前20 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根据可知,两车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同,二者速度大小相同,那么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前20s内二者的距离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9.C【详解】①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B和A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二者虽然接触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二者之间没有摩擦力,故①正确;②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B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右。在水平方向上,它向左不受力,只能是受到A对B向右的摩擦力,故②正确;③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则A受到平衡力,既然B对A没有摩擦力的作用,那么肯定是向右的拉力F与小车对A向左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小车受到物体A对它向右的摩擦力,故③错误;④若三者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则整体受到平衡力,应该是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F相互平衡,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②④,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A【详解】A.已知甲重为10N,甲对乙的压力受力面积为甲对乙的压强为故A正确;B.已知乙重20N,乙对地面的压力为故B错误;C.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和乙对甲向左的摩擦力f1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乙对甲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错误;D.把甲乙看做整体,整体受到和的合力合力方向水平向左,由整体静止可知,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故D错误。故选A。答案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 第3章 运动和力 选择专项练习(1).docx 七下 第3章 运动和力 选择专项练习(1)【参考答案+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