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7课第1节单音与和声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7课第1节单音与和声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导入
本周末,咱们班组织一次红色研学活动,去博物馆。
Link One
环节一
研学准备时
Link Two
环节二
研学进行时
Link Three
环节三
研学未来时
单音与和声
周六下午
……
周日下午
周日上午
你想哪个时间去,为什么?
周六上午
周日中午
周六中午
……
……
……
……
少数服从多数
举手投票 统计结果
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们选定了出发的时间。
采访同学:你对这个结果有什么看法?
笔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什么关系?(P62-P63)
③ 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① 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
② 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思考
这几个同学为何不满?
冲突事件
我的需要
集体的需要
出发时间有争议
自己的便利
少数服从多数统一行动
①一方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求 ②个人和集体需要不同
笔记: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产生冲突的原因(P63)
笔记:怎样解决这个冲突?(P64)
①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②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出发
选定好时间准备出发咯!
为了保证研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应该还要...
制定规则
一起定规则
小组为单位,讨论三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开始计时
讨论环节...
讨论
……
要注意纪律
要做好防疫
礼仪…
安全最重要
……
开始发言
小组汇报
全程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不迟到早退,服从管理,听从指挥,不擅自离队。
拍照时不开闪光灯,禁止翻越围栏,禁止触摸展柜、展品等
不在馆内吃零食喝饮料,爱护卫生,不乱扔垃圾。
禁止追逐打闹和大声喧哗,文明参观,相互礼让。
笔记:如何让集体的和声更美?(P64-65)
①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参观过程中,听从指挥,不擅自离队......
②恰当表达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有同学提出不能带手机,你有什么看法?
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戴口罩
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有个同学想当小队长没当成,故意捣乱
个人和集体利益本质一致
极端个人主义
集体活动,可能会发生碰撞或者小摩擦,这时该怎么办?
④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笔记: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64-P65)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笔记:在集体生活中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P65)
①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冷静考虑,慎重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②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Link One
环节一
研学准备时
Link Two
环节二
研学进行时
Link Three
环节三
研学未来时
单音与和声
榜样人物有启发
詹天佑( 1861-1919 ),字眷诚,号达朝,婺源人。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中国近代工程之父”。同治十二年(1873)由爱国革新思想家容闳所招考的首批幼
童而留学美国,光绪四年(1878)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光绪三十一年( 1905 )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声闻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榜样人物有启发
杨惟义(1897-1972),上饶人。著名昆虫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半翅目昆虫分类和昆虫区系分布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也是江西籍中科院院士第一人,
江西农学院院长。他毕生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学术造诣精深,科研成果卓著,曾在中、法、德等国的博物院专研究半翅目昆虫的分类和昆虫区系分布。在昆虫分类方面,发现了60余个新种和新属,对中国半翅目目昆虫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中国经济昆虫志半翅目平腹蝽科》《中国经济昆虫志半翅目异尾蝽科》等。
杨惟义
著名昆虫学家
榜样人物有启发
黄家驷( 1906- 1984 ),玉山人。中国著名心胸外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1941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留学,1945年学成归国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在上海率先将中国胸腔外科学独立成科。1951年任上海市抗美援
朝医疗手术队总队长,赴前线救死扶伤,归来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主席接见。1952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黄家驷晚年仍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开拓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为这门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国心胸外科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1979年在美国医学会教育会议上被授予世界杰出医学教育家奖。主编有《黄家驷外科学》《军阵外科学》《胸部夕外科学》等著作。
黄家驷
中国胸外科学奠基人
榜样人物有启发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光辉业
绩和崇高品德,将永垂青史,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党和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党中央对方志敏同志给子了高度评价: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方志敏
无产阶级革命家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谈谈你所了解的方志敏
1、方志敏被俘后,为了劝降方志敏,蒋介石网罗了方志敏的同乡同学,轮流探监,充当说客,不择手段地对方志敏进行威逼利诱,只要他投降或者放弃信仰,就许以高官厚禄。然而方志敏软硬不吃,他说:“我是政治家,不是阴谋家,要我加入你们一伙,绝对办不到。”
方志敏故事
2、1935年6月,方志敏妻子缪敏被俘,敌人又利用家人亲情对受尽折磨的方志敏进行诱降,方志敏坦然回绝:“我失去了自由,妻子和儿女哪还能顾得到?我只有抛下他们。”
赣东北区党委创办了赣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同时又建立了卫校、文工团,二野五兵团在横峰莲荷建立了军大五分校。1949年7月,中央决定冀鲁豫南下干部和赣东北新参加革命的知识青年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西进支队,随军西进贵州。9月25日,离开上饶,到达贵州。分配在贵州的各级机关,成为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1949年9月赣东北行署部分干部进军贵州前在上饶留影
赣东北干部学校总校部分学员
尽管千里之外的贵州很艰苦,但大批的热血青年、各地干部学校和干训班的学员,纷纷自愿报名。原中共赣东北地区上饶地委宣传部长、军干校铅山分校校长,后为贵州省政协主席的苗春亭同志回忆说,当时有一名年仅十三四岁的女学员自己强烈要求报名西进,可她的母亲坚决反对,并以女儿年少无知为由,多次找学校领导,请求不要批准女儿西进。校领导同意了这位母亲的请求,并动员这位女学员留下,在本地工作,但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最终以诚意感动了母亲,踏上了西进的征程。娘送子,妻送夫,父女、兄妹、夫妻同报名,有的学员头天结婚,第二天就匆匆归队,场面十分感人。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西进的赣东北革命青年达9000余人。
为保卫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赣东北入黔的知识青年都直接参加了战斗。他们表现出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在生死关头毫不动摇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但却付出了比解放贵州还要大的血的代价,有一百多位赣东北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任省委工作队中队长的宫斌同志,在土匪的包围中,为了不让战友们陷入敌人手中,自己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郎岱县岩脚区政府财粮助理员汪克锷,为掩护区委、区政府干部转移,保护仓库物资,不幸落入土匪手中。残暴的土匪对他施以毒刑,“压扛子”、“点天灯”(10个指头裹上棉花蘸上桐油燃烧),逼他交出仓库物资。他宁死不屈,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给你感触最深的是谁?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小组交流
我能为班级做什么
我能为城市做什么
我能为学校做什么
我能为国家做什么
传承精神 从我做起
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中成长,弹奏好自己的单音,也让集体的和声因你而更加动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