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23 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23 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法治
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
价值追求
保证
新课导入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三名未满14岁的初中生霸凌同学王某某,随后将王某某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找到尸体后发现,受害者已经面目全非。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开展侦破工作。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3月15日,三名涉嫌杀害同学的初中生被刑拘;
这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会被判刑吗?
思考:
1.网友的评论,体现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2.最高检核准追诉,体现了怎样的法治原则?
【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案量刑,您怎么看?】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
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3.法治观念: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
年,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
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
> 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教材P98-103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必要的限制?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4.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含义及意义?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或内容)是什么?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运用你的经验P98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对自由的认识。
①小蕊的观点错误,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
③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议题一】——无法治不自由
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议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
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探究与分享P99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内的自由。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体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1.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即:公民享有的正当权利即是公民的自由)
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穆勒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孟德斯鸠
自由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问题:
1.诗句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启超(少年中国说
②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毛泽东《心园春长沙》
④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筹笔驿》
⑤星谱凯旋曲,水拍自由诗。毛泽东《水调歌头 归舟中迎日出》
自 由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
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
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
(1)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
自由的意义(重要性)?p99
2024年2月16日下午,网红博主@Thurman猫一杯 发视频称,在巴黎一饭店,被服务员递来两本遗留在厕所的小学一年级寒假作业。该博主称,要将作业带回国还给秦朗小朋友。此事引起热议,并冲上热搜。
自称“秦朗舅舅”的网友发布视频回应,自己的姐姐并不知道此事,他还到书店为外甥购买了新的寒假作业送过去,并就此事开了一场直播。随后“丢寒假作业的秦朗家人回应”再次冲上热搜。
请你思考,该博主和网友是否有言论自由?行使该项自由要注意什么?
(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意义)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反面)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火车有轨道的限制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4月12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发布通报:
近期,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并接到网民举报,有自媒体账号在网络发布一则“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涉嫌传播网络谣言。公安机关依法开展调查。
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自媒体博主“Thurman猫一杯”多平台账号已被封禁。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恶意炒作编造散播网络谣言或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希望广大网民朋友擦亮眼睛、理性思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请根据事件处理结果,思考自由与法治有何关系 ?
  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P100)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一句话:享受自由须守法治底线,
法治规范、保障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法律链接P100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结合漫画以及上述的新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平等?
是不是只有一模一样才叫平等?
【议题二】——法眼看平等
二、法眼看平等
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 一次 选举一人一票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 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 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 —— 柏拉图
( 1 ) 含 义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有同学认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也是让他们有条件享受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追求的不是绝对的平等,也不是“均等”,更多的是实质上的平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既是平等的法律含义,也是平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平等的精神和理念,共同构成了平等法治观的重要内涵
相关链接P101
给我们什么启示?
4.(2)平等的意义?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关链接P102
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适用法律上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上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平等地保护,平等地追究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简单概括就是: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2.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1.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
*A iiiii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
不 自 由
课堂小结
法眼看平等
课堂练习
1.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済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制度保障公平
B.体现了特殊群体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C.反映了不同情兄差别对待
D.有助于人们用法治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B
课堂练习
2.好友发朋友圈: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这符合平等的要求吗 你会留言( )
A.符合,这是法律赋予的特权
B.符合,不同情况可以差别对待
C.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不符合,同等情况要同等对待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