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出工厂制度确立的原因。
2.概括工厂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确立的影响。
3.概述中国工厂制度确立的过程。
4.从城市化、出行、乡村变化、时间观念、教育等方面了解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5.分析工业革命对民众生活的消极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方与生活方式
难点:辩证分析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巨大影响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机器大生产
(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________。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3)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________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2.工厂制度
(1)背景:________的出现。
(2)特点
①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________。
②________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③________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④原料由工厂________、合理调配。
(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________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________、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________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________,进行机器大生产。
(2)发展: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________,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________初步发展起来。
答案:1.(1)专业化 (2)改良蒸汽机 (3)手工作坊
2.(1)工厂 (2)①倒班制 ②规章制度 ③生产流水线 ④统一供应 (3)生产组织 科学管理
3.(1)洋务派 工厂制度 (2)实业救国 民族工业
知识点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积极影响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大城市________猛增。
①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________相当恶劣。
②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________,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①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________发展迅速。
②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________。
(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①以________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________水平大大提高。
②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________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①原因:________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________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②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________。
(5)________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①原因:________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表现
a.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________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b.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________”,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
(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________的健康。
(2)结果:19世纪,欧洲________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标志着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答案:1.(1)工业人口 ①生活环境 ②新城 (2)①铁路运输 ②流动性 (3)①英国 农业现代化 ②乡村 (4)①工厂制度 准时准点 ②标准钟 (5)初等教育 ①机器生产 ②立法 癸卯学制
2.(1)产业工人 (2)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
【巩固训练】
1.19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专门的卫生机构来指导和监督全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并在地方建立相应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英国这一做法的主要背景是( )
A.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B.工厂规模恶性发展
C.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D.社会舆论呼唤立法
2.阿克莱特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机器纺纱厂,改西方原家庭手工业生产形式以及一大群从事手工业的工人简单聚集起来的生产形式,为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被称为“英国现代工厂制度的奠基人”“近代工厂之父”。可见阿克莱特的发明( )
A.推动了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B.使工业生产摆脱地域限制
C.推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确立 D.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
3.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 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4.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以英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C.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D.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5.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林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
C.汽油污染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城市发展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
6.下表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国民总收入和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据此材料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7.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
8.以下是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获得解放的黑人奴隶大量涌入城市
B.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大大增加了城市数量
C.殖民扩张为美国城市带来大量外来人口
D.工业革命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
9.在某一时期,英国进口的主要商品由传统的香料、茶及瓷器等,变为大量进口金属、染料及棉花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形成 C.中国闭关锁国 D.生产方式变化
10.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它比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要严苛很多,如规定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贫民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而贫民习艺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英国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B.减少政府开支以应对经济衰退
C.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D.惩戒工人运动以维护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污染有较大关系,A顼并非英国这一做法的主要背景,故排除;“工厂规模恶性发展”与材料关系不大,B项排除;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这是因为当时英国进行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社会舆论的作用,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改西方原家庭手工业生产形式……为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反映了阿克莱特的发明推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确立,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机械的推广和使用,排除A项;水力纺纱机并不能使工业生产摆脱地域限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据材料“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可知,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强化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D项正确;“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B项表述脱离材料主旨, 排除;C项是题干现象,排除。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于蒸汽时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革命力量”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是带来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上的影响,而非对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D正确; 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圈地运动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与“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无关,B错误;汽油污染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与材料不符,C错误。
6.答案:D
解析: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据材料可知,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呈迅速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790—1920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大量农业人口被吸引到城市工厂工作,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林肯于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据图中信息可知,1790—186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增长,A项错误;城市数量的增长不一定会造成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大幅增长,B项错误;C项很难造成图中数据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排除。
9.答案:D
解析:金属、染料及棉花属于原料,是工业化发展所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产品的需求随之转变,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口的内容以香料等传统东方商品为主,排除A项;世界市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当时英国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B项;中国闭关锁国和英国进口商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材料中的法案实际上是希望贫民进入工厂从事劳动,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故C项正确;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故A项错误;当时英国还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其经济是快速发展而不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的目的是为当时的工厂提供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和维护民主政治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