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七 化学实验操作--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2024九下·丽水模拟)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 B.闻气体C.稀释浓硫酸 D.处理废弃药品【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测得溶液的pH值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故A错误;B.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从旁边去闻,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D.废弃药品应该倒入废液桶专门进行处理,故D错误。故选B。2.(2023九上·浙江模拟)在生物标本制作活动课上,某同学为制作叶脉书签,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备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OHB.称量NaOHC.量取所需的水D.溶解氢氧化钠【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用钥匙或者是纸槽;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烧杯用来做溶解物质的容器或者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解答】A.氢氧化钠的瓶塞没有倒放,A错误;B.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放在纸上进行称量,B错误;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用量筒和滴管,C正确;D. 溶解氢氧化钠不能在量筒中进行,D错误;故答案为:C。3.(2021七上·吴兴期末)重视实验细节往往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对四个实验的细节要求错误的是( )A.图甲中,观察水蒸气液化现象时,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上B.图乙中,观察蜗牛身体不同部位对触碰的敏感性,用铅笔以相同的力量进行触碰试验C.图丙中,比较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时,将红墨水同时慢慢注入杯子底部D.图丁中,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控制变量法;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对于实验,要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步骤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图甲中,观察水蒸气液化现象时,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上,正确。B.图乙中,观察蜗牛身体不同部位对触碰的敏感性,用铅笔以相同的力量进行触碰试验,正确。C.图丙中,比较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时,将红墨水同时慢慢注入杯子底部,正确。D.图丁中,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5分钟时间过长,错误。故选D。4.(2022·椒江模拟)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 D.闻气体气味【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B、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要求分析;C、根据量筒读数视线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D、根据正确闻药品气味要采用扇闻法分析。【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引起火灾,A错误。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B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错误。D.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试剂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错误。5.(2023·衢州)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取化学药品 B.溶解物质C.过滤泥水 D.测溶液pH【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取化学药品时,固态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纸槽或药匙,绝不能用手直接拿,以免造成腐蚀,污染药品,故A错误;B.溶解物质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是专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故B错误;C.过滤泥水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测溶液pH时,首先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滴在pH试纸上,最后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故D正确。故选D。6.(2023·宁波模拟)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盖盖玻片 B.熄灭酒精灯C.装粉末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正确的盖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碰到水滴,然后成45°角缓慢放下;否则会出现气泡;稀释浓硫酸,是沿着玻璃棒将浓硫酸导入水中,边倒边搅拌;将水加到浓硫酸中会引起液体飞溅;【解答】A.正确的盖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碰到水滴,然后成45°角缓慢放下,A错误;B.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所以B正确;C. 装粉末状的固体,将试管横放,用钥匙将粉末状固体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缓慢竖起试管,C错误;D.稀释浓硫酸,是沿着玻璃棒将浓硫酸导入水中,边倒边搅拌,D错误;故答案为:B.7.(2010·宁波)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锌粒放入试管B.配制氯化钠溶液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验满【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向试管内加入固体药品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放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以免打坏试管,故A错误;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不能作反应容器或溶解容器,故B错误;C.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图中装入稀硫酸太多,故C错误;D.对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如果它迅速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D正确。故选D。8.(2023·金华)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C.过滤 D.蒸发【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A、天平称量粗盐时,粗盐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符合题意;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C、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D、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不能用手直接拿,不符合题意;故选A,9.(2024·湖州模拟)将下列测量工具由湖州市带到西藏拉萨,测量结果在两地基本相同的是( )A.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B.用温度计测量当地水的沸点C.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D.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解答】A.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所以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拉萨气压小,A错误;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拉萨水的沸点低,B错误;C. 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不同地方长度厚度的标准一样,两地厚度测量结果相同,C正确;D. 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拉萨氧气浓度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2024·浙江模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将事物的组成结构和所具备的功能看做一个整体,去深入理解事物的目的,这就是“结构与功能观念”。下列叙述与“结构与功能观念”不符的是()A.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主要为了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温度计的“泡大径细”,主要为了读数更精确C.点滴板多为白色,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显色反应的颜色变化D.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主要是为了便于生物生存【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细胞的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物质的结构支持功能的发挥。【解答】 A. 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主要为了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A正确;B.温度计的"泡大径细",有微小的温度变化时,液体体积变化较大,管内液柱高度变化明显,读数更精确,B正确C. 点滴板多为白色,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显色反应的颜色变化 ,C正确;D.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干地球的自转,D不符合;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11.(2023九上·浙江模拟)注射器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注射器进行的部分实验。(1)装置甲中器材a的名称是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为 时,说明装置不漏气。(2)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答案】(1)长颈漏斗;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只写向内推亦可)(2)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及现象分析;(2)根据气体与固体反应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解答】(1) 器材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需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操作和现象为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12.(2023九下·永康模拟)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2)用D装置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④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答案】(1)C(2)②④①③【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氧气的方法。【解答】(1)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由于二氧化锰是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因此发生装置可以选C。(2)D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当导管口出现均匀的气泡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使气体进入瓶中,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后,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备用,这样一瓶氧气就收集完毕,因此顺序为: 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1)C(2) ②④①③ 。13.(2023·南浔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2)小科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及理由是 (3)可用E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推断出甲烷具有 性质。【答案】(1)试管(2)C,因为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3)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反应【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注射器可控制液体流速分析;(3)根据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分析。【解答】(1)a仪器为试管;(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可选择带注射器的装置,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流速,以控制反应速率,即应选择C装置;(3)用E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推断出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反应。故答案为:(1)试管;(2) C,因为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 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反应 。14.(2022·永嘉模拟)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或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装置既能用于制取和收集氧气,又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组合是 (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发现液面保持在如图B所示状态,请你判断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选填“是”或者“否”)(3)图C D为气体收集装置,C和D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1)BC(2)是(3)收集的气体纯度更高(减少气体浪费合理即可)【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2)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时,由于锥形瓶内气压保持不变,因此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3)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都是利用生成气体的压强将空气排出瓶外。导气管越靠近瓶底,收集到的气体越纯净,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在实验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也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且无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故选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则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2)根据图B可知,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度保持不变,因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图C D为气体收集装置,C和D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的气体纯度更高(减少气体浪费合理)。15.(2020·台州)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 →蒸发浓缩→……(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 (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答案】(1)物理变化(2)B(3)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3)根据公式进行分析即可。【解答】(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只是它的形状和存在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2)渣汁的分离其实就是将液态的糖汁和固态的渣子分离,因此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故选图B;(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当没有饱和时,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不变但溶剂质量减少,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后,会不断析出晶体,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三、实验探究题16.(2021八下·柯桥开学考)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步骤D中称取10.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最终得到食盐晶体3.2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答案】(1)C(2)DACB(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4)40%【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判断;(3)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4)首先用加入粗盐的质量减去剩余粗盐的质量得到溶解的粗盐质量,再根据计算产率。【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那么有错误的为C。(2)粗盐提纯的步骤:取一定量的食盐加入烧杯,并加水溶解,接下来对溶液进行过滤,最后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结晶,那么正确顺序为:DACB。(3)在蒸发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4)该实验精盐的产率为:。17.(2021八上·临安期中)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某种盐水的密度。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2)乙同学抽到了如图乙的实验,在她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她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丙同学若用的是提纯后的精盐进行实验,那么下列哪些原因会导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可多选)。A.提纯后所得的精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溶液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洒到桌面上D.天平称取精盐时左物右码颠倒【答案】(1)②(2)引流;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或玻璃棒靠紧一层滤纸一侧,将滤纸戳破了。(3)A;B【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不同实验过程所需的实验器材分析判断;(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或者滤纸破损,都可能导致过滤不完全,而出现浑浊。(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析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将氯化钠溶液倒入蒸发皿,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上的铁圈上,下面用酒精灯不断加热,上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此甲同学抽到的实验是: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故选②。(2)图乙实验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结束时,她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或玻璃棒靠紧一层滤纸一侧,将滤纸戳破了。(3)A.提纯后所得的精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B符合题意;C.溶液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洒到桌面上,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合题意;D.天平称取精盐时左物右码颠倒,由于称量5g精盐,不需要游码,因此测出的精盐质量不变,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故选AB。1 / 1专题七 化学实验操作--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2024九下·丽水模拟)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 B.闻气体C.稀释浓硫酸 D.处理废弃药品2.(2023九上·浙江模拟)在生物标本制作活动课上,某同学为制作叶脉书签,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备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NaOHB.称量NaOHC.量取所需的水D.溶解氢氧化钠3.(2021七上·吴兴期末)重视实验细节往往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对四个实验的细节要求错误的是( )A.图甲中,观察水蒸气液化现象时,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上B.图乙中,观察蜗牛身体不同部位对触碰的敏感性,用铅笔以相同的力量进行触碰试验C.图丙中,比较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时,将红墨水同时慢慢注入杯子底部D.图丁中,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4.(2022·椒江模拟)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 D.闻气体气味5.(2023·衢州)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取化学药品 B.溶解物质C.过滤泥水 D.测溶液pH6.(2023·宁波模拟)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盖盖玻片 B.熄灭酒精灯C.装粉末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7.(2010·宁波)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锌粒放入试管B.配制氯化钠溶液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验满8.(2023·金华)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C.过滤 D.蒸发9.(2024·湖州模拟)将下列测量工具由湖州市带到西藏拉萨,测量结果在两地基本相同的是( )A.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B.用温度计测量当地水的沸点C.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D.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10.(2024·浙江模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将事物的组成结构和所具备的功能看做一个整体,去深入理解事物的目的,这就是“结构与功能观念”。下列叙述与“结构与功能观念”不符的是()A.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主要为了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温度计的“泡大径细”,主要为了读数更精确C.点滴板多为白色,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显色反应的颜色变化D.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主要是为了便于生物生存二、填空题11.(2023九上·浙江模拟)注射器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注射器进行的部分实验。(1)装置甲中器材a的名称是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为 时,说明装置不漏气。(2)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12.(2023九下·永康模拟)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2)用D装置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④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13.(2023·南浔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2)小科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及理由是 (3)可用E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推断出甲烷具有 性质。14.(2022·永嘉模拟)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或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装置既能用于制取和收集氧气,又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组合是 (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发现液面保持在如图B所示状态,请你判断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选填“是”或者“否”)(3)图C D为气体收集装置,C和D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的主要目的是 15.(2020·台州)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 →蒸发浓缩→……(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 (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16.(2021八下·柯桥开学考)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步骤D中称取10.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最终得到食盐晶体3.2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17.(2021八上·临安期中)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某种盐水的密度。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2)乙同学抽到了如图乙的实验,在她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她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丙同学若用的是提纯后的精盐进行实验,那么下列哪些原因会导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可多选)。A.提纯后所得的精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溶液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洒到桌面上D.天平称取精盐时左物右码颠倒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测得溶液的pH值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故A错误;B.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从旁边去闻,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D.废弃药品应该倒入废液桶专门进行处理,故D错误。故选B。2.【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用钥匙或者是纸槽;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烧杯用来做溶解物质的容器或者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解答】A.氢氧化钠的瓶塞没有倒放,A错误;B.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放在纸上进行称量,B错误;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用量筒和滴管,C正确;D. 溶解氢氧化钠不能在量筒中进行,D错误;故答案为:C。3.【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控制变量法;熔化与熔化现象【解析】【分析】对于实验,要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步骤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图甲中,观察水蒸气液化现象时,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上,正确。B.图乙中,观察蜗牛身体不同部位对触碰的敏感性,用铅笔以相同的力量进行触碰试验,正确。C.图丙中,比较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时,将红墨水同时慢慢注入杯子底部,正确。D.图丁中,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5分钟时间过长,错误。故选D。4.【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B、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要求分析;C、根据量筒读数视线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分析;D、根据正确闻药品气味要采用扇闻法分析。【解答】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引起火灾,A错误。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B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错误。D.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试剂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错误。5.【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取化学药品时,固态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纸槽或药匙,绝不能用手直接拿,以免造成腐蚀,污染药品,故A错误;B.溶解物质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是专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故B错误;C.过滤泥水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测溶液pH时,首先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滴在pH试纸上,最后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故D正确。故选D。6.【答案】B【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正确的盖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碰到水滴,然后成45°角缓慢放下;否则会出现气泡;稀释浓硫酸,是沿着玻璃棒将浓硫酸导入水中,边倒边搅拌;将水加到浓硫酸中会引起液体飞溅;【解答】A.正确的盖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碰到水滴,然后成45°角缓慢放下,A错误;B.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所以B正确;C. 装粉末状的固体,将试管横放,用钥匙将粉末状固体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缓慢竖起试管,C错误;D.稀释浓硫酸,是沿着玻璃棒将浓硫酸导入水中,边倒边搅拌,D错误;故答案为:B.7.【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向试管内加入固体药品时,应该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放到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以免打坏试管,故A错误;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不能作反应容器或溶解容器,故B错误;C.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图中装入稀硫酸太多,故C错误;D.对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如果它迅速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D正确。故选D。8.【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A、天平称量粗盐时,粗盐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符合题意;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C、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D、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不能用手直接拿,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解答】A.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所以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拉萨气压小,A错误;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拉萨水的沸点低,B错误;C. 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不同地方长度厚度的标准一样,两地厚度测量结果相同,C正确;D. 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拉萨氧气浓度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细胞的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物质的结构支持功能的发挥。【解答】 A. 植物的根毛细胞向外凸起,主要为了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A正确;B.温度计的"泡大径细",有微小的温度变化时,液体体积变化较大,管内液柱高度变化明显,读数更精确,B正确C. 点滴板多为白色,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显色反应的颜色变化 ,C正确;D.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干地球的自转,D不符合;故答案为:D。11.【答案】(1)长颈漏斗;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只写向内推亦可)(2)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及现象分析;(2)根据气体与固体反应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解答】(1) 器材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需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操作和现象为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12.【答案】(1)C(2)②④①③【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氧气的方法。【解答】(1)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由于二氧化锰是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因此发生装置可以选C。(2)D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当导管口出现均匀的气泡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使气体进入瓶中,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后,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备用,这样一瓶氧气就收集完毕,因此顺序为: 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1)C(2) ②④①③ 。13.【答案】(1)试管(2)C,因为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3)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反应【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注射器可控制液体流速分析;(3)根据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分析。【解答】(1)a仪器为试管;(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可选择带注射器的装置,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流速,以控制反应速率,即应选择C装置;(3)用E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可推断出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反应。故答案为:(1)试管;(2) C,因为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 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与空气反应 。14.【答案】(1)BC(2)是(3)收集的气体纯度更高(减少气体浪费合理即可)【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2)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时,由于锥形瓶内气压保持不变,因此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3)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都是利用生成气体的压强将空气排出瓶外。导气管越靠近瓶底,收集到的气体越纯净,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在实验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也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且无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故选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则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2)根据图B可知,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度保持不变,因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图C D为气体收集装置,C和D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的气体纯度更高(减少气体浪费合理)。15.【答案】(1)物理变化(2)B(3)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3)根据公式进行分析即可。【解答】(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只是它的形状和存在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2)渣汁的分离其实就是将液态的糖汁和固态的渣子分离,因此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故选图B;(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当没有饱和时,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不变但溶剂质量减少,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后,会不断析出晶体,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16.【答案】(1)C(2)DACB(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4)40%【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判断;(3)根据蒸发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4)首先用加入粗盐的质量减去剩余粗盐的质量得到溶解的粗盐质量,再根据计算产率。【解答】(1)在过滤操作中,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漏斗,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那么有错误的为C。(2)粗盐提纯的步骤:取一定量的食盐加入烧杯,并加水溶解,接下来对溶液进行过滤,最后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结晶,那么正确顺序为:DACB。(3)在蒸发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4)该实验精盐的产率为:。17.【答案】(1)②(2)引流;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或玻璃棒靠紧一层滤纸一侧,将滤纸戳破了。(3)A;B【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不同实验过程所需的实验器材分析判断;(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或者滤纸破损,都可能导致过滤不完全,而出现浑浊。(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析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将氯化钠溶液倒入蒸发皿,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上的铁圈上,下面用酒精灯不断加热,上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此甲同学抽到的实验是: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故选②。(2)图乙实验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结束时,她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滤液高于滤纸边缘或玻璃棒靠紧一层滤纸一侧,将滤纸戳破了。(3)A.提纯后所得的精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B符合题意;C.溶液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洒到桌面上,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合题意;D.天平称取精盐时左物右码颠倒,由于称量5g精盐,不需要游码,因此测出的精盐质量不变,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故选AB。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七 化学实验操作--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 专题七 化学实验操作--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