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一 混合物阶段反应--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一、单选题1.(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MgSO4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溶液总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B.b点时溶液的pH=7C.原溶液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7.5%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2.4%2.(2023九上·上虞月考)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3.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4.(2023·宁波模拟)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5.(2023九上·余姚竞赛)向100g稀硫酸中先加入20g的CuO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的铁粉,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粉末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B.m值为16C.d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11.2gD.当加入固体n克时析出的固体总质量为16.8克6.(2023九上·杭州月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产生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溶质种类最少7.(2022九上·镇海期中)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代表溶质质量B.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C.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D.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8.(2024·舟山模拟)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B.m-n=c-b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9.(2022九上·余姚月考)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10.(2024九下·绍兴开学考)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生成铜的质量等于m1gB.be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C.e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2种D.m3的数值为21.6二、填空题11.(2024九上·温州期中)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变化如图所示:(1)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2)ob段实验的现象是 。12.(2022九上·宁波期中)为测定由盐酸和硫酸组成的某混合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50g该混合酸,逐滴滴加某Ba(OH)2溶液,生成沉淀BaSO4的质量和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为 g时,混合酸恰好被中和;(2)50g该混合酸中盐酸的溶质质量是 g(精确到0.01)。13.(2022九上·金东期末)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2)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 g。14.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中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15.向一定质量的CaCl 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 CO 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 溶 液 质量 随加入Na CO 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16.(2023九上·上虞月考)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17.(2021九上·平阳月考)实验室有一由盐酸和氯化钡组成的混合溶液,科学小组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向其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溶液总质量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2)BC段过程中,溶液的 pH 如何变化 (3)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是 克。18.(2019九下·萧山月考)小敏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为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那么hk段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在k点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三、实验探究题19.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宁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1)0.58g沉淀的成分为 。(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是 。(3)若在b点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0.(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保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①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②N、P点时,溶液的pH:N P(选填<、>、=)③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21.(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HCl;猜想三:可能是 (填化学式);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猜想二正确。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 。22.(2021九上·定海月考)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 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四、解答题23.(2023九上·滨江月考)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克。(3)图中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有哪些? .(4)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4.(2024九下·瓯海模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解答过程)(3)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解答】A.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A错误。B.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的pH>7。B错误。C.设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2NaOH+MgSO4=Na2SO4+Mg(OH)2↓80 120 142 5840gx20% 80gx y z===x=15%,y=14.2g,z=5.8g。C错误。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结合各点对应的反应进程及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出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由反应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氯化钠质量分析。【解答】A、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反应至A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质量为140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不符合题意;B、 反应至A点时,氯化铜未开始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不符合题意;C、 反应至B点时,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设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xCuCl2 +2NaOH= Cu(OH)2↓+2NaCl80 98160g×10% x80:98=(160g×10%):xx=19.6g,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00g+100g-19.6g=280.4g ,不符合题意;D、 反应至B点时,设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y2NaOH-- 2NaCl80 117200g×10% y80:117=(200g×10%):yy=29.25g,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A【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滴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完全反应后,再与硫酸铜反应,酸碱先反应的顺序以及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A. 先是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析出,若加入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含有水的质量较多,溶液质量不一定减小,故错误,符合题意;B. n点之后沉淀继续增加,说明n点溶质含有硫酸铜,硫酸已经反应完毕,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n点溶质只有硫酸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b点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硫酸铜,d点硫酸铜完全反应,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所以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氢氧化钡先与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然后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为m,Ba(OH)2 +H2SO4=2H2O+ BaSO4↓171 2331.71g mm=2.33gBa(OH)2 +CuSO4= BaSO4↓+ Cu(OH)2↓171 233 981.71g n xn=2.33gx=0.98g ,所以生成沉淀质量=2.33g+2.33g+0.98g=5.64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答案】A【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 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然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结合反应时氢氧化钡质量及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计算分析。【解答】A、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 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然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 a→b段为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随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符合题意;B、 n点溶液中部分硫酸铜发生反应,溶质为硫酸铜 ,不符合题意;C、 b点溶液硫酸恰好完全反应,d点为氢氧化钡过量,即b点溶液pH小于d点 ,不符合题意;D、 c点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3.42g,由钡元素质量守恒可知,产生硫酸钡的质量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3.42g-1.71g=1.71g,则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4.66+0.98=5.64 ,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分析;B、根据纵坐标所给数值确定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析;D、根据d点固体为剩余氧化铜和生成铜和质量分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ab段为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且20克氧化铜未完全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16克,设原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硫酸铜质量为yCuO+ H2SO4=CuSO4+ H2O80 98 160 16g 100gx y 80:98=16g:100gxx=19.6%,不符合题意;B、 m值为16 ,不符合题意;C、 d点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由A方程式计算可知,生成硫酸铜质量为32克,设32克硫酸铜消耗铁的质量为z,生成铜的质量为aFe+ CuSO4=FeSO4+ Cu56 160 64z 32g a56:160=z:32g 160:64=32g:az=11.2g a=12.8gd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16+11.2-12.8=114.4g ,符合题意;D、 当加入固体n克时析出的固体总质量为12.8+4=16.8克 ,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ab段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bc段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d段为氢氧化钠过量分析。【解答】A.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ab段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发生,不符合题意;B. d点为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两种,不符合题意;C. c至d段为硫酸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pH增大,不符合题意;D. c点为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生成的硫酸钠一种,种类最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答案】D【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先增加,再保持不变,再增加,沉淀质量消耗氢氧化钠一定质量后再开始增加,溶剂质量一直增加,且开始因生成水增加幅度大于后面分析。【解答】A、 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溶质质量增加,与硫酸铜反应时,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与生成的硫酸铜质量相等,所以溶质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又增加,由图像可知,乙代表溶质质量,不符合题意;B、 Q点为硫酸铜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SO4,不符合题意;C、 O→P为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中可知,与硫酸和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相等可知,而等质量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质量小于硫酸铜质量,所以原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B【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M点之后反应停止分析;B、根据反应停止后溶液增重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分析;C、根据P点溶液溶质只两种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为ng时,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则MP段反应结束,不符合题意;B、M点后反应停止,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则m-n=c-b ,不合题意;C、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不符合题意;D、 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不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D【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像可知,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2.2克,产生碳酸钙5.0克,利用方程式或碳元素守恒计算出共消耗碳酸钠质量分析。【解答】A、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像可知, 0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b点为氯化钙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符合题意;C、c点溶液碳酸钠过量,pH>7 ,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2.2克,产生碳酸钙5.0克,由碳元素质量守恒,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碳酸钙中碳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钠可知,反应共消耗碳酸钠质量(即X)为,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将5.6g的铁粉加入硝酸铜溶液中,则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b段为铁与硝酸铜反应,根据图像分析,加入硝酸银后反应出现两个拐点,则是硝酸银与两种金属反应,即和铁与铜反应,所以b点铁有剩余,b点固体为铁和铜,溶液中溶质为硝酸亚铁而无硝酸铜。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最后由于加入硝酸银过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以及剩余的硝酸银。【解答】A、根据分析,ab段为铁与硝酸铜反应,铁有剩余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m1g为生成铜质量与剩余铁质量和,所以生成铜的质量不等于m1g,该选项说法错误;B、be段包括bc段、cd段及de段,根据分析可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分析:最后由于加入硝酸银过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以及剩余的硝酸银,溶质有三种,该选项说法错误;D、5.6g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相当于5.6g铁全部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根据图像,m3即为最终生成银的质量。,解得m3=21.6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1.【答案】(1)稀硫酸(2)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熟知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解答】(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钡离子析出溶液,氢离子加入溶液,故溶液质量减少。b点之后为硫酸过量,因此c点的溶质只有硫酸。(2)ob段为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为白色,氢氧化钡减少至消失。12.【答案】(1)300(2)1.46【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混合酸恰好被中和,溶液pH=7分析;(2)根据反应生成硫酸钡及消耗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先计算出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再利用氢氧化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溶质质量分析。【解答】(1)混合酸恰好被中和,溶液pH=7,由图示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为300g时溶液pH=7,即恰好中和;(2)由图示可知,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质量为2.33克,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为100g,设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xBa(OH)2 +H2SO4= BaSO4↓+H2O171 233100gx 2.33g171:233=100gx:2.33gx=1.71%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200g×1.71%=3.42g设50g该混合酸中盐酸的溶质质量是yBa(OH)2 +2HCl= BaCl2+H2O171 733.42g y171:73=3.42g:yy=1.46g故答案为:(1)300;(2)1.46g.13.【答案】(1)Na2SO4、NaOH(2)4.9【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及图像中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现象分析。【解答】(1)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 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2SO4、NaOH ;(2)由图像可知,当硫酸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氢氧化钠质量为40g×10%=4g,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x2NaOH +H2SO4= Na2SO4+ H2O80 984g x80:98=4g:xx=4.9g故答案为:(1) Na2SO4、NaOH ;(2)4.9。14.【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写化学式也可)【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图线BD段,发生的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C点时,氯化钙溶液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15.【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向一定质量的CaCl 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 CO 溶液, 则稀盐酸先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溶液质量增加的较快。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质量增加的较慢。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加量等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增长最快,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段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C点时稀盐酸反应结束,氯化钙正在和碳酸钠反应,因此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还没反应的氯化钙。16.【答案】Zn(NO3)2、AgNO3、Cu(NO3)2;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由此确定图像中各点对应的反应进程分析。【解答】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a点为部分硝酸银反应的图像,溶液中溶质为Zn(NO3)2、AgNO3、Cu(NO3)2。d点为锌过量的图像,固体成分为锌、铜、银,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锌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可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的现象。17.【答案】(1)碳酸钠,氯化钠(或Na2CO3,NaCl)(2)不变(3)2.2【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钡反应,据此分析判断溶质的种类;(2)根据生成溶质的酸碱性分析判断;(3)从图像中找到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稀盐酸反应结束时溶液的总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B段;再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即BC段;当二者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此时碳酸钠过量,即CD段。(1)D点时反应已经完全结束,此时碳酸钠过量,则此时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2)BC段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钠呈中性,因此溶液的pH保持不变。(3)根据图像可知,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53g-100.8g=2.2g。18.【答案】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或NaCl)【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加入碳酸钠反应的先后顺序分析,结合图像中各点的反应过程进行判断。【解答】 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然后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 hk段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图像,出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K点是氯化钙刚好与碳酸钠完全反应图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或NaCl)。19.【答案】(1)氢氧化镁或Mg(OH)2(2)HCl(3)不能(4)解:设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MgCl2+2NaOH= Mg(OH)2↓+2NaCl80 588%x 0.58g80:58=8%x:0.58gx=10g则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40g×8%=11.2g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为yHCl+NaOH= H2O+NaCl36.5 40 y 11.2g 36.5:40=y:11.2gy=10.22g由镁元素守恒可知镁的质量为,设与镁反应的HCl质量为z2HCl+Mg= H2↑+MgCl273 24 z 0.24g 73:24=z:0.24gz=0.73g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加入氢氧化钠先不产生沉淀,由此确定盐酸过量分析;(2)根据加入氢氧化钠先盐酸反应分析;(3)根据氯化镁、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分析;(4)根据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再由总的氢氧化钠质量计算出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由此计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利用氢氧化镁计算镁的质量,由方程式中镁与盐酸质量关系计算与镁反应的盐酸质量,最后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加入氢氧化钠,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2) 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是HCl.(3)b点溶液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入硝酸银,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或Mg(OH)2;(2)HCl;(3)不能;(4)10.95%。20.【答案】bg;>;CuCl2【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①根据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而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分析;②酸的浓度越大,则pH越小;③根据反应进度确定溶质种类。【解答】 ①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由图像可知,当固体剩余bg时不再减少,说明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只有铜,即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②N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成分为氯化铜。P点时,盐酸过量,溶液成分为盐酸和氯化铜,则溶液的pH:N> P;③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的氯化铜。21.【答案】CaCl2;溶液不变色;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无色和红色变换比较明显,而紫色、蓝色、红色变换不明显【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猜想假设】根据反应物有剩余和完全反应,对溶质的种类进行猜测;【进行实验】酚酞试液遇到碱会变成红色,如果猜想一错误,即没有氢氧化钠,那么溶液肯定不成碱性,那么滴入酚酞试液会不变色;【实验步骤2】如果猜想二正确,那么溶质为氯化钙和稀盐酸。加入碳酸钠后,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描述反应现象。【反思拓展】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否足够明显分析解答。【解答】【猜想假设】猜想一为反应产物和氢氧化钙过量;猜想二为反应产物和稀盐酸过量;猜想三应该为完全反应,那么只有反应产物CaCl2。【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溶液不变色,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2】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无色和红色变换比较明显,而紫色、蓝色、红色变换不明显。22.【答案】Ca(OH)2+2HCl=CaCl2+2H2O;可能是CaCl2和HCl;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AC【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涉及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比如无色酚酞遇碱会变红色,遇碱不变色;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再结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解答。【解答】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2. 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3.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4.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5.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 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7, 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C。23.【答案】(1)NaOH+HCl=NaCl+H2O(2)74.2(3)Na+、Cl-、OH-(4)解:设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yMgCl2+2NaOH= Mg(OH)2↓+2NaCl80 58 11780.0g×10.0% x yx=5.8g,y=11.7g设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2HCl+2NaOH= 2H2O+2NaCl80 11780.0g×10.0% zz=11.7g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2%。【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向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HCl反应,然后再与MgCl2反应分析;(2)根据bc段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溶液增重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氢氧化镁差分析;(3)根据d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溶质除生成氯化钠外还有氢氧化钠剩余分析;(4)根据c点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点,由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质量,再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由此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向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HCl反应,然后再与MgCl2反应,ab段为HCl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bc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的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60.0-80.0=80.0g,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80.0g×10.0%=8g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xMgCl2+2NaOH= Mg(OH)2↓+2NaCl80 588g x80:58=8g:xx=5.8g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80g-5.8g=74.2g;(3) d点为氢氧化钠过量,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有Na+、Cl-、OH-。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2O;(2)74.2;(3)Na+、Cl-、OH-;(4)9.2%。24.【答案】(1)复分解反应(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的质量为x,Na2SO4的质量为y197 44X 0.88g则硫酸钡的质量为142 233y 2.33gy=1.42g(3)BaCl2、NaCl、HCl【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向一定质量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滴加BaCl2会产生硫酸钡和硫酸钙沉淀,滴加HCl溶液,硫酸钙沉淀会被反应掉,硫酸钡不会反应。【解答】(1) 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钡的质量,从而求解硫酸钡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求解硫酸钠的质量。(3) d点时, HCl过量,氯化氢与碳酸钡反应会产生BaCl2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氯化钠,所以 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BaCl2、NaCl、HCl 。1 / 1专题十一 混合物阶段反应--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一、单选题1.(2023九上·杭州期中)向MgSO4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溶液总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B.b点时溶液的pH=7C.原溶液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7.5%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2.4%【答案】D【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解答】A.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A错误。B.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的pH>7。B错误。C.设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2NaOH+MgSO4=Na2SO4+Mg(OH)2↓80 120 142 5840gx20% 80gx y z===x=15%,y=14.2g,z=5.8g。C错误。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正确。故答案为:D。2.(2023九上·上虞月考)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答案】D【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结合各点对应的反应进程及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出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由反应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氯化钠质量分析。【解答】A、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反应至A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质量为140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不符合题意;B、 反应至A点时,氯化铜未开始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不符合题意;C、 反应至B点时,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设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xCuCl2 +2NaOH= Cu(OH)2↓+2NaCl80 98160g×10% x80:98=(160g×10%):xx=19.6g,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00g+100g-19.6g=280.4g ,不符合题意;D、 反应至B点时,设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y2NaOH-- 2NaCl80 117200g×10% y80:117=(200g×10%):yy=29.25g,符合题意;故选D.3.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答案】A【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滴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完全反应后,再与硫酸铜反应,酸碱先反应的顺序以及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A. 先是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析出,若加入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含有水的质量较多,溶液质量不一定减小,故错误,符合题意;B. n点之后沉淀继续增加,说明n点溶质含有硫酸铜,硫酸已经反应完毕,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n点溶质只有硫酸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b点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硫酸铜,d点硫酸铜完全反应,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所以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氢氧化钡先与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然后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为m,Ba(OH)2 +H2SO4=2H2O+ BaSO4↓171 2331.71g mm=2.33gBa(OH)2 +CuSO4= BaSO4↓+ Cu(OH)2↓171 233 981.71g n xn=2.33gx=0.98g ,所以生成沉淀质量=2.33g+2.33g+0.98g=5.64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2023·宁波模拟)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答案】A【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 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然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结合反应时氢氧化钡质量及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计算分析。【解答】A、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 溶液, 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然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 a→b段为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随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符合题意;B、 n点溶液中部分硫酸铜发生反应,溶质为硫酸铜 ,不符合题意;C、 b点溶液硫酸恰好完全反应,d点为氢氧化钡过量,即b点溶液pH小于d点 ,不符合题意;D、 c点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3.42g,由钡元素质量守恒可知,产生硫酸钡的质量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3.42g-1.71g=1.71g,则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4.66+0.98=5.64 ,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3九上·余姚竞赛)向100g稀硫酸中先加入20g的CuO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的铁粉,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粉末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B.m值为16C.d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11.2gD.当加入固体n克时析出的固体总质量为16.8克【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分析;B、根据纵坐标所给数值确定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析;D、根据d点固体为剩余氧化铜和生成铜和质量分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ab段为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且20克氧化铜未完全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16克,设原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硫酸铜质量为yCuO+ H2SO4=CuSO4+ H2O80 98 160 16g 100gx y 80:98=16g:100gxx=19.6%,不符合题意;B、 m值为16 ,不符合题意;C、 d点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由A方程式计算可知,生成硫酸铜质量为32克,设32克硫酸铜消耗铁的质量为z,生成铜的质量为aFe+ CuSO4=FeSO4+ Cu56 160 64z 32g a56:160=z:32g 160:64=32g:az=11.2g a=12.8gd点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16+11.2-12.8=114.4g ,符合题意;D、 当加入固体n克时析出的固体总质量为12.8+4=16.8克 ,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3九上·杭州月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产生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溶质种类最少【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ab段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bc段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d段为氢氧化钠过量分析。【解答】A. 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ab段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发生,不符合题意;B. d点为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两种,不符合题意;C. c至d段为硫酸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pH增大,不符合题意;D. c点为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生成的硫酸钠一种,种类最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2022九上·镇海期中)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代表溶质质量B.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C.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D.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答案】D【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先增加,再保持不变,再增加,沉淀质量消耗氢氧化钠一定质量后再开始增加,溶剂质量一直增加,且开始因生成水增加幅度大于后面分析。【解答】A、 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溶质质量增加,与硫酸铜反应时,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与生成的硫酸铜质量相等,所以溶质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继续加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又增加,由图像可知,乙代表溶质质量,不符合题意;B、 Q点为硫酸铜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SO4,不符合题意;C、 O→P为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中可知,与硫酸和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相等可知,而等质量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质量小于硫酸铜质量,所以原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8.(2024·舟山模拟)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B.m-n=c-b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答案】B【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M点之后反应停止分析;B、根据反应停止后溶液增重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分析;C、根据P点溶液溶质只两种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为ng时,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则MP段反应结束,不符合题意;B、M点后反应停止,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则m-n=c-b ,不合题意;C、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不符合题意;D、 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2九上·余姚月考)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答案】D【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像可知,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2.2克,产生碳酸钙5.0克,利用方程式或碳元素守恒计算出共消耗碳酸钠质量分析。【解答】A、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像可知, 0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b点为氯化钙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符合题意;C、c点溶液碳酸钠过量,pH>7 ,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2.2克,产生碳酸钙5.0克,由碳元素质量守恒,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碳酸钙中碳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钠可知,反应共消耗碳酸钠质量(即X)为,符合题意;故选D.10.(2024九下·绍兴开学考)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生成铜的质量等于m1gB.be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C.e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2种D.m3的数值为21.6【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将5.6g的铁粉加入硝酸铜溶液中,则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b段为铁与硝酸铜反应,根据图像分析,加入硝酸银后反应出现两个拐点,则是硝酸银与两种金属反应,即和铁与铜反应,所以b点铁有剩余,b点固体为铁和铜,溶液中溶质为硝酸亚铁而无硝酸铜。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最后由于加入硝酸银过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以及剩余的硝酸银。【解答】A、根据分析,ab段为铁与硝酸铜反应,铁有剩余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m1g为生成铜质量与剩余铁质量和,所以生成铜的质量不等于m1g,该选项说法错误;B、be段包括bc段、cd段及de段,根据分析可知bc段是铁与硝酸银反应,cd段是铜与硝酸银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分析:最后由于加入硝酸银过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以及剩余的硝酸银,溶质有三种,该选项说法错误;D、5.6g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相当于5.6g铁全部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根据图像,m3即为最终生成银的质量。,解得m3=21.6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2024九上·温州期中)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变化如图所示:(1)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2)ob段实验的现象是 。【答案】(1)稀硫酸(2)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熟知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解答】(1)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钡离子析出溶液,氢离子加入溶液,故溶液质量减少。b点之后为硫酸过量,因此c点的溶质只有硫酸。(2)ob段为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为白色,氢氧化钡减少至消失。12.(2022九上·宁波期中)为测定由盐酸和硫酸组成的某混合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50g该混合酸,逐滴滴加某Ba(OH)2溶液,生成沉淀BaSO4的质量和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为 g时,混合酸恰好被中和;(2)50g该混合酸中盐酸的溶质质量是 g(精确到0.01)。【答案】(1)300(2)1.46【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混合酸恰好被中和,溶液pH=7分析;(2)根据反应生成硫酸钡及消耗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先计算出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再利用氢氧化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溶质质量分析。【解答】(1)混合酸恰好被中和,溶液pH=7,由图示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为300g时溶液pH=7,即恰好中和;(2)由图示可知,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质量为2.33克,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为100g,设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xBa(OH)2 +H2SO4= BaSO4↓+H2O171 233100gx 2.33g171:233=100gx:2.33gx=1.71%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为200g×1.71%=3.42g设50g该混合酸中盐酸的溶质质量是yBa(OH)2 +2HCl= BaCl2+H2O171 733.42g y171:73=3.42g:yy=1.46g故答案为:(1)300;(2)1.46g.13.(2022九上·金东期末)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2)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 g。【答案】(1)Na2SO4、NaOH(2)4.9【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及图像中加入氢氧化钠质量与反应现象分析。【解答】(1)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 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2SO4、NaOH ;(2)由图像可知,当硫酸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氢氧化钠质量为40g×10%=4g,设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x2NaOH +H2SO4= Na2SO4+ H2O80 984g x80:98=4g:xx=4.9g故答案为:(1) Na2SO4、NaOH ;(2)4.9。14.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中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写化学式也可)【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图线BD段,发生的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C点时,氯化钙溶液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15.向一定质量的CaCl 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 CO 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 溶 液 质量 随加入Na CO 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答案】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向一定质量的CaCl 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 CO 溶液, 则稀盐酸先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溶液质量增加的较快。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质量增加的较慢。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加量等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增长最快,据此分析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段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C点时稀盐酸反应结束,氯化钙正在和碳酸钠反应,因此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还没反应的氯化钙。16.(2023九上·上虞月考)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Zn(NO3)2、AgNO3、Cu(NO3)2;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由此确定图像中各点对应的反应进程分析。【解答】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a点为部分硝酸银反应的图像,溶液中溶质为Zn(NO3)2、AgNO3、Cu(NO3)2。d点为锌过量的图像,固体成分为锌、铜、银,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锌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可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的现象。17.(2021九上·平阳月考)实验室有一由盐酸和氯化钡组成的混合溶液,科学小组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向其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溶液总质量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2)BC段过程中,溶液的 pH 如何变化 (3)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是 克。【答案】(1)碳酸钠,氯化钠(或Na2CO3,NaCl)(2)不变(3)2.2【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再和氯化钡反应,据此分析判断溶质的种类;(2)根据生成溶质的酸碱性分析判断;(3)从图像中找到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稀盐酸反应结束时溶液的总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B段;再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即BC段;当二者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此时碳酸钠过量,即CD段。(1)D点时反应已经完全结束,此时碳酸钠过量,则此时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2)BC段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钠呈中性,因此溶液的pH保持不变。(3)根据图像可知,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53g-100.8g=2.2g。18.(2019九下·萧山月考)小敏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为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那么hk段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在k点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或NaCl)【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加入碳酸钠反应的先后顺序分析,结合图像中各点的反应过程进行判断。【解答】 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然后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 hk段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图像,出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K点是氯化钙刚好与碳酸钠完全反应图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或NaCl)。三、实验探究题19.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盐酸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宁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当NaOH溶液滴加至150g时不再有沉淀产生。(1)0.58g沉淀的成分为 。(2)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化学式是 。(3)若在b点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4)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氢氧化镁或Mg(OH)2(2)HCl(3)不能(4)解:设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MgCl2+2NaOH= Mg(OH)2↓+2NaCl80 588%x 0.58g80:58=8%x:0.58gx=10g则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40g×8%=11.2g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为yHCl+NaOH= H2O+NaCl36.5 40 y 11.2g 36.5:40=y:11.2gy=10.22g由镁元素守恒可知镁的质量为,设与镁反应的HCl质量为z2HCl+Mg= H2↑+MgCl273 24 z 0.24g 73:24=z:0.24gz=0.73g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加入氢氧化钠先不产生沉淀,由此确定盐酸过量分析;(2)根据加入氢氧化钠先盐酸反应分析;(3)根据氯化镁、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分析;(4)根据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再由总的氢氧化钠质量计算出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由此计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利用氢氧化镁计算镁的质量,由方程式中镁与盐酸质量关系计算与镁反应的盐酸质量,最后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加入氢氧化钠,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则说明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2) a点时,与NaOH反应的物质是HCl.(3)b点溶液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入硝酸银,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或Mg(OH)2;(2)HCl;(3)不能;(4)10.95%。20.(2023九上·杭州期中)小保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①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②N、P点时,溶液的pH:N P(选填<、>、=)③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答案】bg;>;CuCl2【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①根据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而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分析;②酸的浓度越大,则pH越小;③根据反应进度确定溶质种类。【解答】 ①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由图像可知,当固体剩余bg时不再减少,说明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只有铜,即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②N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成分为氯化铜。P点时,盐酸过量,溶液成分为盐酸和氯化铜,则溶液的pH:N> P;③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的氯化铜。21.(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HCl;猜想三:可能是 (填化学式);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猜想二正确。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 。【答案】CaCl2;溶液不变色;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无色和红色变换比较明显,而紫色、蓝色、红色变换不明显【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猜想假设】根据反应物有剩余和完全反应,对溶质的种类进行猜测;【进行实验】酚酞试液遇到碱会变成红色,如果猜想一错误,即没有氢氧化钠,那么溶液肯定不成碱性,那么滴入酚酞试液会不变色;【实验步骤2】如果猜想二正确,那么溶质为氯化钙和稀盐酸。加入碳酸钠后,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据此描述反应现象。【反思拓展】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否足够明显分析解答。【解答】【猜想假设】猜想一为反应产物和氢氧化钙过量;猜想二为反应产物和稀盐酸过量;猜想三应该为完全反应,那么只有反应产物CaCl2。【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溶液不变色,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2】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无色和红色变换比较明显,而紫色、蓝色、红色变换不明显。22.(2021九上·定海月考)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 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答案】Ca(OH)2+2HCl=CaCl2+2H2O;可能是CaCl2和HCl;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AC【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涉及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比如无色酚酞遇碱会变红色,遇碱不变色;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再结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解答。【解答】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2. 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3.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4.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5.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 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7, 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C。四、解答题23.(2023九上·滨江月考)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克。(3)图中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有哪些? .(4)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NaOH+HCl=NaCl+H2O(2)74.2(3)Na+、Cl-、OH-(4)解:设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yMgCl2+2NaOH= Mg(OH)2↓+2NaCl80 58 11780.0g×10.0% x yx=5.8g,y=11.7g设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2HCl+2NaOH= 2H2O+2NaCl80 11780.0g×10.0% zz=11.7g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2%。【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向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HCl反应,然后再与MgCl2反应分析;(2)根据bc段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溶液增重质量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氢氧化镁差分析;(3)根据d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溶质除生成氯化钠外还有氢氧化钠剩余分析;(4)根据c点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点,由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质量,再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由此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向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HCl反应,然后再与MgCl2反应,ab段为HCl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bc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的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60.0-80.0=80.0g,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80.0g×10.0%=8g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xMgCl2+2NaOH= Mg(OH)2↓+2NaCl80 588g x80:58=8g:xx=5.8g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80g-5.8g=74.2g;(3) d点为氢氧化钠过量,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有Na+、Cl-、OH-。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2O;(2)74.2;(3)Na+、Cl-、OH-;(4)9.2%。24.(2024九下·瓯海模拟)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解答过程)(3)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 。【答案】(1)复分解反应(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的质量为x,Na2SO4的质量为y197 44X 0.88g则硫酸钡的质量为142 233y 2.33gy=1.42g(3)BaCl2、NaCl、HCl【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向一定质量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滴加BaCl2会产生硫酸钡和硫酸钙沉淀,滴加HCl溶液,硫酸钙沉淀会被反应掉,硫酸钡不会反应。【解答】(1) 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钡的质量,从而求解硫酸钡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求解硫酸钠的质量。(3) d点时, HCl过量,氯化氢与碳酸钡反应会产生BaCl2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氯化钠,所以 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有BaCl2、NaCl、HCl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十一 混合物阶段反应--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学生版).docx 专题十一 混合物阶段反应--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