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二 混合物中成分问题--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一、单选题1.(2021九上·绍兴期中)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钾、氯化亚铁、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②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氯化亚铁B.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碳酸钠C.该包粉末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D.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2.(2019·杭州模拟)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取实验①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白色粉末。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B.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D.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 NaOH3.(2023九上·杭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钾,可能含有氦化铜B.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C.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钾D.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和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1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2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CuSO4B.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CuSO4C.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D.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BaCl25.(2022九上·杭州月考)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l2、Na2SO4、Ba(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有白色不溶物产生。过滤,向不溶物中加入稀盐酸,不溶物全部溶解。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有关该粉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有K2CO3 B.肯定有Ba(NO3)2C.肯定有Na2SO4 D.肯定有CaCl26.(2024九上·瓯海期中)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镁;②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和镁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一定为浅绿色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则一定是铜和铁;⑤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⑥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锌和硝酸镁。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②④⑥ D.④⑥7.(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离子中的若干种,取一定量的该固体粉末溶于水中得澄清透明溶液,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溶液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溶解,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经测定该溶液恰好是加入Fe粉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最大限度,增加的质量为0.56g。取另一份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取洗涤干燥后的滤渣充分灼烧得固体2.4g,在滤液中滴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9.32g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固体中一定没有B.该固体中一定没有C.该固体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D.该固体中一定含有8.(2021九上·龙湾期中)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9.(2024九上·温州期中)某无色无味的干燥气体通过甲装置后使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黑。小明猜测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为验证猜测,小明从图乙中选择装置和对应药品,并按一定次序连接在甲装置的后面,其中装置和药品选择及装置连接次序最好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②⑤ C.①④②⑤ D.③①②⑤10.(2022·柯桥模拟)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三种物质;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中一定有Fe;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⑤ B.②③ C.①④ D.①②11.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B.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C.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12.(2020九上·慈溪期中)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⑴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⑵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⑶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二、填空题13.(2023九上·上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BaCl2、FeCl3、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实其组成,做了以下实验:⑴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⑵向⑴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放出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14.(2022九上·湖州期中)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⑴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⑵取实验⑴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 粉末中一定含有 。CaCO3 ⑶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取是按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15.(2018·台州模拟)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K2SO4、K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此可推断混合物中一定没有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16.(2023九上·杭州月考)有一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I中的三种物质混合而成。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17.(2022九上·鄞州期中)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和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2SO4,则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3)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同时含有BaCl2和NaOH,在(1)的滤液中加入一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A.CO2 B.Na2SO4 C.CuSO4 D.FeCl318.(2023九上·杭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步骤①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2)由步骤②③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种物质的混合。三、实验探究题19.(2023九上·衢江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于是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猜想二: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猜想三: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 (2)[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正确①取少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有大量气泡发生 说明含有碳酸钙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说明含有氢氧化钙[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因此,必须密封保存.20.(2023·湖州)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的两种实验装置:图1用酒精灯(火焰温度400℃~ 500℃左右)加热,图2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加热。小明产生了疑惑: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他猜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成分可能不同。于是他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好气密性,进行探究: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等量氧化铁粉末,连接装置,开始实验。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②小明把两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发现黑色粉末均能被磁铁吸引。根据已有知识他判断黑色粉末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③为进一步确定成分,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Fe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Fe3O4不能。于是他分别取等量黑色粉末装入两支试管,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情况如下表:实验记录表粉末来源 产生气泡的情况图1装置 未观察到气泡图2装置 大量气泡由此,小明确定两装置中产物的成分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1)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 气体生成。(2)在②中小明是利用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判别的。(3)结合①②③实验结果,小明判断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2023八下·嘉兴期末)为研究催化剂的性质,小嘉取两张直径为1cm的塑料片,在其中一张上均匀撒上MnO2粉末,另一张不做任何处理。将等量的封胶(能固定粉末)分别倒在两张塑料片上,待冷却后,从塑料片上撕下凝固的胶,将固定有MnO2的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晾干后称量。[实验步骤]①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固定有MnO2粉末的胶,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②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③将步骤①中的胶取出,洗净,晾干,称量。④另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将步骤⑧③中洗净的固定有MnO2粉末的胶再次放入,观察。[理性思考](1)把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投入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主要目的是 。(2)进行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3)若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2.(2022九上·萧山月考)有一包白色粉末,是(NH4)2SO4、NaCl、BaCl2、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1)取适量白色末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说明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存在 。(2)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推测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3)取(2)中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说明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一定不含有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4)取(2)中的无色溶液蒸干,得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组成情况。23.(2022·金东模拟)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燃烧产物可能有CO2、CO、H2O.为确定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小科将甲烷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CO的证据是 。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监: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小科通过正确操作,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了甲烧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作出这判断的操作及现象是 。(3)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其中之一是起到保障实验安全的作用,即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等装置丙中的气体达到一定量时才能点燃酒精灯,其作用是 。(4)实验结束后,小科对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是否为钢产生疑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CO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SO4=CuSO4+Cu+H2O;随后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破酸,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 。24.(2022九上·义乌期中)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成分可能有 H2、CO、CO2、N2和水蒸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D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 。(3)实验结果证明有H2、CO、CO2存在,根据实验装置回答,证明CO存在,只需观察到的现象是 。(4)为了测定半水煤气中 H2、CO 质量的实验方案如下:若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 克,步骤Ⅴ的KOH溶液质量增加b 克,则半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 (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四、解答题25.(2022九下·舟山月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 克。(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 克。(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6.(2023·慈溪模拟)九年级某班利用稀硫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完成“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实验后废液集中在一个废液缸中。为了探究废液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如下实验:取上层废液于烧杯,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表为生成沉淀总质量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关系。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沉淀总质量/g 0.49 2.94 5.39 m n 9.8(1)表中n= 。(2)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7.(2021九下·柯桥月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稀盐酸充分发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碳酸银能与酸反应,氯化银不能与酸反应,由产生碳酸钡沉淀质量计算所需碳酸钾质量,从而确定碳酸钠是否含有分析。【解答】①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溶液呈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沉淀的硝酸钙,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因碳酸钾与硝酸银反应可产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银沉淀,所以不能确定碳酸钠的存在,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可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则一定含有氯化钾。②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设产生19.7g碳酸钡需碳酸钾质量为x,所用氯化钡质量分数为yK2CO3+BaCl2=BaCO3+2KCl Na2CO3+BaCl2=BaCO3+2NaCl138 208 197 106 197x 200gy 19.7g138:197=x:19.7g 208:197=200gy:19.7gx=13.8g,y=10.4%,而等质量碳酸钠比碳酸钾产生碳酸钡质量多,13.8g粉末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为19.7克,说明一定不含碳酸钠。A、 杂质中一定不含有氯化亚铁 ,不符合题意;B、 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钾,一定不含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不符合题意;C、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钾和氯化钾,可能是碳酸钾、氯化钾和硝酸钾,符合题意;D、 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4%,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叙述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分析即可。【解答】①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②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因此一定不含有硫酸钡,并产生无色气体 ,说明该沉淀是碳酸钙。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若只含有氯化钡,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若只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不是沉淀,故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综上所诉,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硫酸钠。A、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 正确,不符合题意。B.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正确,不符合题意。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NaOH,正确,不符合题意。D.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而不是可能,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 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氯化铜;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则沉淀成分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由此确定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没有氯化铜,可能有氯化钾。故选B。4.【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明显的实验现象特征作为解题时的突破口:①中题眼有“上层溶液为无色”,“白色沉淀”;②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产生“无色气体”,抓住这些题眼可快速解答.【解答】解:(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一定没有“CuSO4”;“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原有的CaCO3或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白色沉淀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Na2SO4与BaCl2.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KNO3的存在与否.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和BaCl2,一定不含有CuSO4,可能含有KNO3.观察选项,正确的是D;故选项为:D.5.【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可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进行验证作答。【解答】四种物质之间反应可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BaSO4、CaCO3、BaCO3、微溶物CaSO4。因为BaSO4 、CaSO4不溶于稀盐酸,CaCO3、BaCO3可溶于稀盐酸,所以Na2SO4肯定不存在,K2CO3肯定存在。由于只要CaCO3、BaCO3有一种,就可以满足题意,所以CaCl2、Ba(NO3)2没法确定,但是二者至少有一种必须存在。故选A。6.【答案】C【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锌>铁>铜>银,进行分析,据此解答。【解答】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锌>铁>铜>银,故将一定量锌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不能够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①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锌,没有镁,故错误;②如果锌不足,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和镁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故正确;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一定有铁,而滤液中可能有部分硝酸亚铁,故错误;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则一定是铜和铁,故正确;⑤由于每65份质量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故错误;⑥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锌、铜和铁,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锌和硝酸镁,故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各离子的共存情况,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沉淀的碱受热可生成金属氧化物,氯化钡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 A、该固体加水完全溶解,加入氢氧化钠产生沉淀,则一定铜离子或铁离子或亚铁离子,而这些金属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能产生沉淀,所以一定没有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B、 溶液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溶解,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 则说明溶液中一定有铁离子,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铜离子,符合题意;C、 加入Fe粉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最大限度,增加的质量为0.56g ,即与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的铁的质量为0.56克,由方程式Fe+2FeCl3 =3FeCl256 325 可知,氯化铁质量为3.25克,由铁元素守恒可知,3.25克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三种物质中铁元素质量相等,则生成氧化铁质量为<2.4g,说明溶液中还有一定铜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至少 一种,但不能确定 ,不符合题意;D、 加入铁完全溶解,可证明一定含铁离子,在滤液中滴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9.32g固体 ,溶液中不含碳酸根离子,则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B【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常见金属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因为添加剂是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铝粉和铜粉,故①错误;②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由于铝粉活动性的铜粉强,铝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铝粉反应完了,铜粉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由于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铝粉已反应完,铜粉已参加反应,所以滤渣一定有银,可能有氧化铝和铜。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说明滤渣中还一定含有氧化铝,故②正确;③因为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滤液为蓝色,所以滤液溶质为硝酸铝、硝酸铜或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银,故③正确;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④错误;⑤依据向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铝的活性比铜强,再依据向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得蓝色滤液,说明铜的活性比银强,所以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9.【答案】B【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检验气体的装置不能对后续装置造成影响,氢气反应后的产物为水, 一氧化碳 反应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解答】A、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3在2之后,无法检验二氧化碳,A错误;B、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水,尾气处理,B正确;C、4在1前,浓硫酸吸收了水,无法再检验水的生成,C错误;D、澄清石灰水的蒸发影响水的检验,D错误;故答案为:B10.【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碳不与酸反应分析。【解答】①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正确;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甲中不含硫酸铜,原黑色固体中可能含硫酸铜,因铁过量,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了铜,固体乙中最多有铁、氧化铜、碳、铜四种物质,错误;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甲中硫酸过量,则固体乙中一定没有Fe,错误;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溶液甲中有硫酸铜,固体乙中可能有CuO,也可能没有,错误;⑤固体乙呈红色,说明乙加有铜,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正确;故选A。11.【答案】C【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碱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解: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氢铵;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会产生气体的白色固体应该是碳酸钙,蓝色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不溶性沉淀应该是氯化钡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沉淀有部分不溶于酸,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钙,故A错误;B、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故B错误;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故C正确;D、2NaOH+CuSO4=Cu(OH)2↓+Na2SO4,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是按照化学计量数2:1的进行反应,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12.【答案】D【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①硝酸钙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溶液;②氯化钾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碳酸钾、碳酸钠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银沉淀溶于稀硝酸。③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相同质量的碳酸钾和碳酸钠生成沉淀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已知的粉末组成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它进行比较,从而最终确定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解答】①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粉末中不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铜;②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碳酸钠,这是因为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38g碳酸钾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1.06g碳酸钠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那么相同质量的碳酸钠比碳酸钾生成的沉淀多。因为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氯化钾,所以碳酸钾质量小于1.38g,此时它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肯定小于1.97g。只有粉末中存在部分碳酸钠,才能使沉淀的质量等于1.97g。因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以上分析可知,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故选D。13.【答案】BaCl2、CaCO3、Na2SO4;FeCl3;KCl【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液的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产物和现象分析解答。【解答】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可能含有BaCl2、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2)向(1)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氯化钾,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CaCO3、Na2SO4;一定不含FeCl3;可能含有KCl。14.【答案】CaCO3;BaCl2和NaOH【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解答】(2)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取实验⑴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因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一定不能存在,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则二者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钙难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可能存在,故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 CaCO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取是按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由此可知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和NaOH。故答案为:(2) CaCO3 ;(3) BaCl2和NaOH 。15.【答案】(1)CuSO4(2)CaCO3;BaCl2和KOH【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结合实验现象与物质的特性对应分析【解答】(1)由题目现象可知得到了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而CuSO4如果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如果未反应则是蓝色溶液。(2)因为加酸能产生气泡,所以一定有碳酸根,而且由于沉淀能溶于酸,所以不可能同时含有BaCl2、Na2SO4;由分析可知,粉末是碳酸钙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而上述物质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的只有钡离子,故一定含有BaCl2,但BaCl2不能与二氧化碳直接反应,所以应该还必须有氢氧化钠,同时硫酸钠会与BaCl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硫酸钠一定没有。故答案为:(1)CuSO4;(2)CaCO3;BaCl2和KOH16.【答案】(1)Na2CO3、BaCl2、NaCl(2)Na2SO4、Na2CO3、BaCl2(3)Na2SO4 、BaCl2、NaCl(4)NaCl【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A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结合所给沉淀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1) 氯化钡与硫酸钠和碳酸钠都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若沉淀B全部溶于稀硝酸,则说明沉淀中只有碳酸钡,不含硫酸钡,A的成分为 Na2CO3、BaCl2、NaCl。(2) 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时,则B中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A的成分为 Na2SO4、Na2CO3、BaCl2 。(3) 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时,则B中只有硫酸钡,A的成分为Na2SO4 、BaCl2、NaCl。(4)溶液C中一定存在氯化钡与硫酸钠或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答案为:(1)Na2CO3、BaCl2、NaCl;(2) Na2SO4、Na2CO3、BaCl2 ;(3)Na2SO4 、BaCl2、NaCl;(4)NaCl。17.【答案】(1)CuSO4(2)CaCO3、Na2SO4或CaCO3、Na2SO4、NaOH(3)A;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钙沉淀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要同时证明氯化钡和氢氧化钠,结合二者的性质,由各选项所给物质反应的现象判断分析。【解答】(1)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说明粉末中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2) 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2SO4,则一定不含氯化钡,氢氧化钠可能存在,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CaCO3、Na2SO4或CaCO3、Na2SO4、NaOH;(3)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A正确;加入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B错误;加入硫酸铜,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C正确;加入氯化铁,氯化铁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无法证明氯化钡,D错误;故答案为:(1) CuSO4 ;(2) CaCO3、Na2SO4或CaCO3、Na2SO4、NaOH ;(3)AC。18.【答案】(1)FeCl3(2)Na2SO4(3)2【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分析;(2)根据硫酸钠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3)根据碳酸钙、碳酸钡可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由各物质间反应现象确定物质的成分分析。【解答】(1) 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则一定不含溶液呈黄色的FeCl3 。(2)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或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或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钙沉淀都能溶于酸,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Na2SO4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最少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两种物质混合。故答案为:(1) FeCl3 ;(2)Na2SO4 ;(3)2.19.【答案】(1)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碳酸钙(2)稀盐酸;溶液变红【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2)根据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分析;【解答】(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该瓶粉末成分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则猜想三为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碳酸钙。(2)碳酸钙与酸反应可产生气泡,步骤(1)取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含碳酸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1)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碳酸钙;(2)稀盐酸;溶液变红;20.【答案】(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O2(2)物理(3)CO+3Fe2O3 CO2+2Fe3O4【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需先排尽装置内空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2)根据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3)根据所给实验现象确定图1中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解答】(1) 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2) 在②中小明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判别。(3) 图1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加入稀硫酸未观察到气泡,说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则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Fe2O3 CO2+2Fe3O4 。故答案为:(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O2;(2)物理;(3)CO+3Fe2O3 CO2+2Fe3O4 。21.【答案】(1)进行对照(2)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3)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及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1) 把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投入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主要目的是进行对照。(2) 实验步骤③是 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 。(3) 若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1)进行对照;(2) 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 ;(3) 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 。22.【答案】(1)(NH3)2SO4(2)BaCl2(3)Na2CO3;Na2SO4;BaCl2+Na2CO3=BaCO3↓+2NaCl(4)三【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确定也物质组成,然后再由反应后溶液中成分一定有生成物,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确定溶液成分分析。【解答】(1) 取适量白色粉末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说明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存在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的硫酸铵;(2) 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剩物质中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测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3) 取(2)中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说明沉淀中只有能溶于盐酸的碳酸钡沉淀,不含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即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碳酸钠,不含硫酸钠,则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氯化钡与碳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4) 过量盐酸蒸发后氯化氢逸出,取(2)中的无色溶液蒸干,得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钡或碳酸钠的一种,则固体成分组成有氯化钠或氯化钠、氯化钡或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情况。故答案为:(1) (NH3)2SO4 ;(2) BaCl2 ; (3) Na2CO3 ; Na2SO4 ;BaCl2+Na2CO3=BaCO3↓+2NaCl ;(4) 三。23.【答案】(1)②(2)通入燃烧产物,点燃酒精灯前观察到丙中出现浑浊(3)判断乙中空气是否排净(4)氧化亚铜(Cu2O)【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CO的性质分析判断;(2)通入甲烷的燃烧产物后,再酒精灯点燃之前,此时肯定不会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丙中的石灰水也会变浑浊,这说明甲烷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存在。(3)玻璃管中存在一定量的空气,一旦与一氧化碳混合受热后可能发生爆炸。当丙中气体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肯定被完全排出,此时实验比较安全。(4)根据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解答。【解答】(1)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水蒸气;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选②。(2)小科通过正确操作,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了甲烧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作出这判断的操作及现象是入燃烧产物,点燃酒精灯前观察到丙中出现浑浊。(3)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其中之一是起到保障实验安全的作用,即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等装置丙中的气体达到一定量时才能点燃酒精灯,其作用是判断乙中空气是否排净。(4)氧化铜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红色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Cu2O)。24.【答案】(1)CO2+Ca(OH)2=CaCO3↓+H2O(2)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3)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11a/63b【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2)根据冰水可使水蒸气液化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4)根据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由氢、碳元素质量不变计算氢气和一氧化碳质量分析。【解答】(1) 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2)D装置中“冰水”降温,可使水蒸气液化,其作用是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3)气体通过A验证二氧化碳,B除去二氧化碳,通过C及D和E分别验证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氢气反应生成水,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通过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CO存在;(4)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 克,即生成水为a克,步骤Ⅴ的KOH溶液质量增加b 克,即生成二氧化碳b克,则碳、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半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2)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 ;(3) 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11a/63b 。25.【答案】(1)100(2)2.2(3)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yCaCO3+ 2HCl=CaCl2+H2O +CO2↑100 4420gy 2.2g100:44=20gy:2.2gy=25%【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分析;(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设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质量为x500g×7.3%=36.5%xx=100g(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10.0g-307.8g=2.2g;(3)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yCaCO3+ 2HCl=CaCl2+H2O +CO2↑100 4420gy 2.2g100:44=20gy:2.2gy=25%故答案为:(1)100;(2)2.2;(3)25%。26.【答案】9.8 ⑵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 。 H2SO4,CuSO4 ⑶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0%(1)9.8(2)H2SO4,CuSO4(3)2NaOH~Cu(OH)280 98X 2.45所以x=2g,故质量分数=x100%=10%【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由表格信息可知,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后,稀硫酸过量,即前20g氢氧化钠需先与酸反应,故每20g的氢氧化钠溶与硫酸铜反应产生2.45g沉淀。(2)由表格可知,氢氧化钠一开始与硫酸反应;(3)每20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产生2.45g沉淀。【解答】(1)m=5.39+2.45=7.84g,若继续反应加入的氢氧化钠,n=7.84+2.45=10.29g大于9.8g,故在加入100g时,硫酸铜反应完了n=9.8g;(2)氢氧化钠一开始与硫酸反应,故废液溶质为 H2SO4,CuSO4 ;27.【答案】(1)Na2CO3 +2HCl = 2NaCl+ H2O+CO2↑(2)Na2CO3、NaOH(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首先用粉末质量+稀盐酸质量-所得溶液质量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稀盐酸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接下来用盐酸的总质量-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利用其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相加,并与粉末质量比较,从而确定粉末的物质组成。(3)将上面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相加,然后与溶液质量作比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即可。【解答】(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2)设碳酸钠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9.3g+100g-107.1g=2.2g,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117 44x y z 2.2g解得:x=5.3g,y=3.65g,z=5.85g。设氢氧化钠质量为m,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n,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说明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100g×7.3%-3.65g=3.65g,NaOH+HCl═NaCl+H2O,40 36.5 58.5m 3.65g n;解得:m=4g,n=5.85g,样品中氯化钠质量:9.3g-5.3g-4g=0,说明样品中不含有氯化钠,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 / 1专题十二 混合物中成分问题--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一、单选题1.(2021九上·绍兴期中)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钾、氯化亚铁、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②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氯化亚铁B.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碳酸钠C.该包粉末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D.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碳酸银能与酸反应,氯化银不能与酸反应,由产生碳酸钡沉淀质量计算所需碳酸钾质量,从而确定碳酸钠是否含有分析。【解答】①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溶液呈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沉淀的硝酸钙,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因碳酸钾与硝酸银反应可产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银沉淀,所以不能确定碳酸钠的存在,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可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则一定含有氯化钾。②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设产生19.7g碳酸钡需碳酸钾质量为x,所用氯化钡质量分数为yK2CO3+BaCl2=BaCO3+2KCl Na2CO3+BaCl2=BaCO3+2NaCl138 208 197 106 197x 200gy 19.7g138:197=x:19.7g 208:197=200gy:19.7gx=13.8g,y=10.4%,而等质量碳酸钠比碳酸钾产生碳酸钡质量多,13.8g粉末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为19.7克,说明一定不含碳酸钠。A、 杂质中一定不含有氯化亚铁 ,不符合题意;B、 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钾,一定不含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不符合题意;C、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钾和氯化钾,可能是碳酸钾、氯化钾和硝酸钾,符合题意;D、 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4%,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9·杭州模拟)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取实验①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白色粉末。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B.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D.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 NaOH【答案】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叙述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分析即可。【解答】①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而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②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因此一定不含有硫酸钡,并产生无色气体 ,说明该沉淀是碳酸钙。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若只含有氯化钡,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若只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不是沉淀,故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综上所诉,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硫酸钠。A、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 正确,不符合题意。B.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正确,不符合题意。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NaOH,正确,不符合题意。D.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而不是可能,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2023九上·杭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钾,可能含有氦化铜B.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C.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钾D.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和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 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氯化铜;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则沉淀成分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由此确定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没有氯化铜,可能有氯化钾。故选B。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1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2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CuSO4B.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CuSO4C.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D.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BaCl2【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明显的实验现象特征作为解题时的突破口:①中题眼有“上层溶液为无色”,“白色沉淀”;②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产生“无色气体”,抓住这些题眼可快速解答.【解答】解:(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一定没有“CuSO4”;“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原有的CaCO3或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白色沉淀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Na2SO4与BaCl2.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KNO3的存在与否.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和BaCl2,一定不含有CuSO4,可能含有KNO3.观察选项,正确的是D;故选项为:D.5.(2022九上·杭州月考)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l2、Na2SO4、Ba(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有白色不溶物产生。过滤,向不溶物中加入稀盐酸,不溶物全部溶解。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有关该粉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有K2CO3 B.肯定有Ba(NO3)2C.肯定有Na2SO4 D.肯定有CaCl2【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可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进行验证作答。【解答】四种物质之间反应可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BaSO4、CaCO3、BaCO3、微溶物CaSO4。因为BaSO4 、CaSO4不溶于稀盐酸,CaCO3、BaCO3可溶于稀盐酸,所以Na2SO4肯定不存在,K2CO3肯定存在。由于只要CaCO3、BaCO3有一种,就可以满足题意,所以CaCl2、Ba(NO3)2没法确定,但是二者至少有一种必须存在。故选A。6.(2024九上·瓯海期中)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镁;②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和镁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一定为浅绿色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则一定是铜和铁;⑤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⑥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锌和硝酸镁。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②④⑥ D.④⑥【答案】C【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锌>铁>铜>银,进行分析,据此解答。【解答】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锌>铁>铜>银,故将一定量锌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不能够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①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锌,没有镁,故错误;②如果锌不足,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和镁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故正确;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一定有铁,而滤液中可能有部分硝酸亚铁,故错误;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则一定是铜和铁,故正确;⑤由于每65份质量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故错误;⑥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锌、铜和铁,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锌和硝酸镁,故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7.(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离子中的若干种,取一定量的该固体粉末溶于水中得澄清透明溶液,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溶液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溶解,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经测定该溶液恰好是加入Fe粉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最大限度,增加的质量为0.56g。取另一份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取洗涤干燥后的滤渣充分灼烧得固体2.4g,在滤液中滴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9.32g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固体中一定没有B.该固体中一定没有C.该固体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D.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答案】B【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各离子的共存情况,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沉淀的碱受热可生成金属氧化物,氯化钡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 A、该固体加水完全溶解,加入氢氧化钠产生沉淀,则一定铜离子或铁离子或亚铁离子,而这些金属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能产生沉淀,所以一定没有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B、 溶液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溶解,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 则说明溶液中一定有铁离子,铁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铜离子,符合题意;C、 加入Fe粉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最大限度,增加的质量为0.56g ,即与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的铁的质量为0.56克,由方程式Fe+2FeCl3 =3FeCl256 325 可知,氯化铁质量为3.25克,由铁元素守恒可知,3.25克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三种物质中铁元素质量相等,则生成氧化铁质量为<2.4g,说明溶液中还有一定铜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至少 一种,但不能确定 ,不符合题意;D、 加入铁完全溶解,可证明一定含铁离子,在滤液中滴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9.32g固体 ,溶液中不含碳酸根离子,则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1九上·龙湾期中)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答案】B【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常见金属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因为添加剂是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铝粉和铜粉,故①错误;②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由于铝粉活动性的铜粉强,铝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铝粉反应完了,铜粉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由于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铝粉已反应完,铜粉已参加反应,所以滤渣一定有银,可能有氧化铝和铜。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说明滤渣中还一定含有氧化铝,故②正确;③因为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滤液为蓝色,所以滤液溶质为硝酸铝、硝酸铜或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银,故③正确;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④错误;⑤依据向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铝的活性比铜强,再依据向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得蓝色滤液,说明铜的活性比银强,所以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9.(2024九上·温州期中)某无色无味的干燥气体通过甲装置后使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黑。小明猜测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为验证猜测,小明从图乙中选择装置和对应药品,并按一定次序连接在甲装置的后面,其中装置和药品选择及装置连接次序最好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②⑤ C.①④②⑤ D.③①②⑤【答案】B【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检验气体的装置不能对后续装置造成影响,氢气反应后的产物为水, 一氧化碳 反应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解答】A、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3在2之后,无法检验二氧化碳,A错误;B、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水,尾气处理,B正确;C、4在1前,浓硫酸吸收了水,无法再检验水的生成,C错误;D、澄清石灰水的蒸发影响水的检验,D错误;故答案为:B10.(2022·柯桥模拟)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三种物质;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中一定有Fe;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⑤ B.②③ C.①④ D.①②【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碳不与酸反应分析。【解答】①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正确;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甲中不含硫酸铜,原黑色固体中可能含硫酸铜,因铁过量,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了铜,固体乙中最多有铁、氧化铜、碳、铜四种物质,错误;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甲中硫酸过量,则固体乙中一定没有Fe,错误;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溶液甲中有硫酸铜,固体乙中可能有CuO,也可能没有,错误;⑤固体乙呈红色,说明乙加有铜,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正确;故选A。11.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B.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C.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答案】C【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碱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解: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氢铵;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会产生气体的白色固体应该是碳酸钙,蓝色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不溶性沉淀应该是氯化钡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沉淀有部分不溶于酸,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钙,故A错误;B、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故B错误;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故C正确;D、2NaOH+CuSO4=Cu(OH)2↓+Na2SO4,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是按照化学计量数2:1的进行反应,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12.(2020九上·慈溪期中)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⑴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⑵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⑶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答案】D【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①硝酸钙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溶液;②氯化钾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碳酸钾、碳酸钠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碳酸银沉淀溶于稀硝酸。③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相同质量的碳酸钾和碳酸钠生成沉淀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已知的粉末组成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它进行比较,从而最终确定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解答】①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粉末中不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铜;②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碳酸钠,这是因为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38g碳酸钾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1.06g碳酸钠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那么相同质量的碳酸钠比碳酸钾生成的沉淀多。因为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氯化钾,所以碳酸钾质量小于1.38g,此时它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肯定小于1.97g。只有粉末中存在部分碳酸钠,才能使沉淀的质量等于1.97g。因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以上分析可知,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故选D。二、填空题13.(2023九上·上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BaCl2、FeCl3、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实其组成,做了以下实验:⑴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⑵向⑴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放出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答案】BaCl2、CaCO3、Na2SO4;FeCl3;KCl【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液的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产物和现象分析解答。【解答】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可能含有BaCl2、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2)向(1)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氯化钾,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CaCO3、Na2SO4;一定不含FeCl3;可能含有KCl。14.(2022九上·湖州期中)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⑴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⑵取实验⑴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 粉末中一定含有 。CaCO3 ⑶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取是按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答案】CaCO3;BaCl2和NaOH【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解答】(2)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取实验⑴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因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一定不能存在,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则二者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钙难溶于水且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可能存在,故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 CaCO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取是按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由此可知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和NaOH。故答案为:(2) CaCO3 ;(3) BaCl2和NaOH 。15.(2018·台州模拟)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K2SO4、K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此可推断混合物中一定没有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答案】(1)CuSO4(2)CaCO3;BaCl2和KOH【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结合实验现象与物质的特性对应分析【解答】(1)由题目现象可知得到了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而CuSO4如果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如果未反应则是蓝色溶液。(2)因为加酸能产生气泡,所以一定有碳酸根,而且由于沉淀能溶于酸,所以不可能同时含有BaCl2、Na2SO4;由分析可知,粉末是碳酸钙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而上述物质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的只有钡离子,故一定含有BaCl2,但BaCl2不能与二氧化碳直接反应,所以应该还必须有氢氧化钠,同时硫酸钠会与BaCl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硫酸钠一定没有。故答案为:(1)CuSO4;(2)CaCO3;BaCl2和KOH16.(2023九上·杭州月考)有一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I中的三种物质混合而成。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答案】(1)Na2CO3、BaCl2、NaCl(2)Na2SO4、Na2CO3、BaCl2(3)Na2SO4 、BaCl2、NaCl(4)NaCl【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A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结合所给沉淀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1) 氯化钡与硫酸钠和碳酸钠都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若沉淀B全部溶于稀硝酸,则说明沉淀中只有碳酸钡,不含硫酸钡,A的成分为 Na2CO3、BaCl2、NaCl。(2) 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时,则B中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A的成分为 Na2SO4、Na2CO3、BaCl2 。(3) 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时,则B中只有硫酸钡,A的成分为Na2SO4 、BaCl2、NaCl。(4)溶液C中一定存在氯化钡与硫酸钠或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答案为:(1)Na2CO3、BaCl2、NaCl;(2) Na2SO4、Na2CO3、BaCl2 ;(3)Na2SO4 、BaCl2、NaCl;(4)NaCl。17.(2022九上·鄞州期中)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和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2SO4,则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3)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同时含有BaCl2和NaOH,在(1)的滤液中加入一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A.CO2 B.Na2SO4 C.CuSO4 D.FeCl3【答案】(1)CuSO4(2)CaCO3、Na2SO4或CaCO3、Na2SO4、NaOH(3)A;C【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钙沉淀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要同时证明氯化钡和氢氧化钠,结合二者的性质,由各选项所给物质反应的现象判断分析。【解答】(1)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说明粉末中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2) 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2SO4,则一定不含氯化钡,氢氧化钠可能存在,故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CaCO3、Na2SO4或CaCO3、Na2SO4、NaOH;(3)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A正确;加入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无法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B错误;加入硫酸铜,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C正确;加入氯化铁,氯化铁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无法证明氯化钡,D错误;故答案为:(1) CuSO4 ;(2) CaCO3、Na2SO4或CaCO3、Na2SO4、NaOH ;(3)AC。18.(2023九上·杭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步骤①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2)由步骤②③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写化学式);(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 种物质的混合。【答案】(1)FeCl3(2)Na2SO4(3)2【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分析;(2)根据硫酸钠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3)根据碳酸钙、碳酸钡可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由各物质间反应现象确定物质的成分分析。【解答】(1) 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则一定不含溶液呈黄色的FeCl3 。(2)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或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或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钙沉淀都能溶于酸,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Na2SO4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最少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两种物质混合。故答案为:(1) FeCl3 ;(2)Na2SO4 ;(3)2.三、实验探究题19.(2023九上·衢江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于是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猜想二: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猜想三: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 (2)[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正确①取少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有大量气泡发生 说明含有碳酸钙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说明含有氢氧化钙[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因此,必须密封保存.【答案】(1)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碳酸钙(2)稀盐酸;溶液变红【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分析;(2)根据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分析;【解答】(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该瓶粉末成分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则猜想三为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碳酸钙。(2)碳酸钙与酸反应可产生气泡,步骤(1)取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含碳酸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1)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碳酸钙;(2)稀盐酸;溶液变红;20.(2023·湖州)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的两种实验装置:图1用酒精灯(火焰温度400℃~ 500℃左右)加热,图2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加热。小明产生了疑惑: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他猜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产物的成分可能不同。于是他按图组装装置并检查好气密性,进行探究:①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等量氧化铁粉末,连接装置,开始实验。当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时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②小明把两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分别倒在白纸上,用磁铁靠近,发现黑色粉末均能被磁铁吸引。根据已有知识他判断黑色粉末可能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③为进一步确定成分,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Fe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Fe3O4不能。于是他分别取等量黑色粉末装入两支试管,加入等量同浓度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情况如下表:实验记录表粉末来源 产生气泡的情况图1装置 未观察到气泡图2装置 大量气泡由此,小明确定两装置中产物的成分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1)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 气体生成。(2)在②中小明是利用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判别的。(3)结合①②③实验结果,小明判断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O2(2)物理(3)CO+3Fe2O3 CO2+2Fe3O4【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需先排尽装置内空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2)根据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3)根据所给实验现象确定图1中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解答】(1) 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在①中开始实验时,应该先通入一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 再分别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2) 在②中小明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判别。(3) 图1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加入稀硫酸未观察到气泡,说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则图1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Fe2O3 CO2+2Fe3O4 。故答案为:(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O2;(2)物理;(3)CO+3Fe2O3 CO2+2Fe3O4 。21.(2023八下·嘉兴期末)为研究催化剂的性质,小嘉取两张直径为1cm的塑料片,在其中一张上均匀撒上MnO2粉末,另一张不做任何处理。将等量的封胶(能固定粉末)分别倒在两张塑料片上,待冷却后,从塑料片上撕下凝固的胶,将固定有MnO2的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晾干后称量。[实验步骤]①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固定有MnO2粉末的胶,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②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放入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③将步骤①中的胶取出,洗净,晾干,称量。④另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置于试管中,将步骤⑧③中洗净的固定有MnO2粉末的胶再次放入,观察。[理性思考](1)把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投入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主要目的是 。(2)进行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3)若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1)进行对照(2)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3)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及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解答】(1) 把没有固定MnO2粉末的胶投入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主要目的是进行对照。(2) 实验步骤③是 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 。(3) 若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则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1)进行对照;(2) 为了证明催化剂具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性质 ;(3) 与步骤①中放出气泡的速度相同 。22.(2022九上·萧山月考)有一包白色粉末,是(NH4)2SO4、NaCl、BaCl2、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1)取适量白色末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说明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存在 。(2)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推测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3)取(2)中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说明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一定不含有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4)取(2)中的无色溶液蒸干,得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组成情况。【答案】(1)(NH3)2SO4(2)BaCl2(3)Na2CO3;Na2SO4;BaCl2+Na2CO3=BaCO3↓+2NaCl(4)三【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确定也物质组成,然后再由反应后溶液中成分一定有生成物,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确定溶液成分分析。【解答】(1) 取适量白色粉末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说明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存在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的硫酸铵;(2) 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剩物质中氯化钡与碳酸钠和硫酸钠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测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3) 取(2)中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说明沉淀中只有能溶于盐酸的碳酸钡沉淀,不含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即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碳酸钠,不含硫酸钠,则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为氯化钡与碳酸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4) 过量盐酸蒸发后氯化氢逸出,取(2)中的无色溶液蒸干,得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钡或碳酸钠的一种,则固体成分组成有氯化钠或氯化钠、氯化钡或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情况。故答案为:(1) (NH3)2SO4 ;(2) BaCl2 ; (3) Na2CO3 ; Na2SO4 ;BaCl2+Na2CO3=BaCO3↓+2NaCl ;(4) 三。23.(2022·金东模拟)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燃烧产物可能有CO2、CO、H2O.为确定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小科将甲烷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1)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CO的证据是 。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监: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小科通过正确操作,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了甲烧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作出这判断的操作及现象是 。(3)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其中之一是起到保障实验安全的作用,即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等装置丙中的气体达到一定量时才能点燃酒精灯,其作用是 。(4)实验结束后,小科对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是否为钢产生疑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CO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SO4=CuSO4+Cu+H2O;随后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破酸,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 。【答案】(1)②(2)通入燃烧产物,点燃酒精灯前观察到丙中出现浑浊(3)判断乙中空气是否排净(4)氧化亚铜(Cu2O)【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CO的性质分析判断;(2)通入甲烷的燃烧产物后,再酒精灯点燃之前,此时肯定不会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丙中的石灰水也会变浑浊,这说明甲烷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存在。(3)玻璃管中存在一定量的空气,一旦与一氧化碳混合受热后可能发生爆炸。当丙中气体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肯定被完全排出,此时实验比较安全。(4)根据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解答。【解答】(1)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水蒸气;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选②。(2)小科通过正确操作,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了甲烧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则他作出这判断的操作及现象是入燃烧产物,点燃酒精灯前观察到丙中出现浑浊。(3)装置丙在本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其中之一是起到保障实验安全的作用,即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等装置丙中的气体达到一定量时才能点燃酒精灯,其作用是判断乙中空气是否排净。(4)氧化铜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红色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Cu2O)。24.(2022九上·义乌期中)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成分可能有 H2、CO、CO2、N2和水蒸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D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 。(3)实验结果证明有H2、CO、CO2存在,根据实验装置回答,证明CO存在,只需观察到的现象是 。(4)为了测定半水煤气中 H2、CO 质量的实验方案如下:若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 克,步骤Ⅴ的KOH溶液质量增加b 克,则半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 (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CO2+Ca(OH)2=CaCO3↓+H2O(2)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3)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11a/63b【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2)根据冰水可使水蒸气液化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4)根据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由氢、碳元素质量不变计算氢气和一氧化碳质量分析。【解答】(1) 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2)D装置中“冰水”降温,可使水蒸气液化,其作用是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3)气体通过A验证二氧化碳,B除去二氧化碳,通过C及D和E分别验证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氢气反应生成水,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通过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CO存在;(4)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 克,即生成水为a克,步骤Ⅴ的KOH溶液质量增加b 克,即生成二氧化碳b克,则碳、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半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故答案为:(1)CO2+Ca(OH)2=CaCO3↓+H2O;(2)验证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是否有水生成,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 ;(3) E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11a/63b 。四、解答题25.(2022九下·舟山月考)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 克。(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 克。(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00(2)2.2(3)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yCaCO3+ 2HCl=CaCl2+H2O +CO2↑100 4420gy 2.2g100:44=20gy:2.2gy=25%【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分析;(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设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质量为x500g×7.3%=36.5%xx=100g(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10.0g-307.8g=2.2g;(3)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yCaCO3+ 2HCl=CaCl2+H2O +CO2↑100 4420gy 2.2g100:44=20gy:2.2gy=25%故答案为:(1)100;(2)2.2;(3)25%。26.(2023·慈溪模拟)九年级某班利用稀硫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完成“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实验后废液集中在一个废液缸中。为了探究废液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如下实验:取上层废液于烧杯,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表为生成沉淀总质量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关系。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沉淀总质量/g 0.49 2.94 5.39 m n 9.8(1)表中n= 。(2)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9.8 ⑵所取的废液中溶质是 。 H2SO4,CuSO4 ⑶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0%(1)9.8(2)H2SO4,CuSO4(3)2NaOH~Cu(OH)280 98X 2.45所以x=2g,故质量分数=x100%=10%【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由表格信息可知,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后,稀硫酸过量,即前20g氢氧化钠需先与酸反应,故每20g的氢氧化钠溶与硫酸铜反应产生2.45g沉淀。(2)由表格可知,氢氧化钠一开始与硫酸反应;(3)每20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产生2.45g沉淀。【解答】(1)m=5.39+2.45=7.84g,若继续反应加入的氢氧化钠,n=7.84+2.45=10.29g大于9.8g,故在加入100g时,硫酸铜反应完了n=9.8g;(2)氢氧化钠一开始与硫酸反应,故废液溶质为 H2SO4,CuSO4 ;27.(2021九下·柯桥月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稀盐酸充分发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Na2CO3 +2HCl = 2NaCl+ H2O+CO2↑(2)Na2CO3、NaOH(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首先用粉末质量+稀盐酸质量-所得溶液质量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稀盐酸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接下来用盐酸的总质量-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利用其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相加,并与粉末质量比较,从而确定粉末的物质组成。(3)将上面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相加,然后与溶液质量作比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即可。【解答】(1)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2)设碳酸钠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9.3g+100g-107.1g=2.2g,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117 44x y z 2.2g解得:x=5.3g,y=3.65g,z=5.85g。设氢氧化钠质量为m,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n,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说明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100g×7.3%-3.65g=3.65g,NaOH+HCl═NaCl+H2O,40 36.5 58.5m 3.65g n;解得:m=4g,n=5.85g,样品中氯化钠质量:9.3g-5.3g-4g=0,说明样品中不含有氯化钠,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十二 混合物中成分问题--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学生版).docx 专题十二 混合物中成分问题--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突破(教师版).docx